分享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圭步斋 2019-10-18

他以一个人的力量扛起了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大骂“笔法至此大坏!”

文 | 一痴书法网总编辑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

邱振中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给了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这样的一个定位:

“宋代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更加特殊的是,这种地位几乎由一个人以一已之力所造成——他就是黄庭坚(1045-1105)。”

这段话按我来转译便是“黄庭坚是以一个人的力量扛起了宋代草书的大旗!”确实,两宋间能写草书并以草书彪炳后代书坛的也就只有山谷老人了!

在这一点上,黄庭坚也早有自知之明,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口气托大到直接把自己放到与张旭与怀素两大唐代草书圣手同等地位!

这话要放到现在的传播环境下肯定是引发一场汹汹骂阵来!好在宋代没有微博、微信、微头条,估计当时能看到黄山谷这句自信自夸到极点的话人也不过几人而已,这几个人肯定有苏东坡,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如下一则故事可以为证: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

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对于黄庭坚书法颇有微词的在宋代同时的不仅仅有苏东坡,还有同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其兑山谷书法有过五个字的评价“鲁直描字也。”

黄庭坚对于自己的书法的推广宣传不仅是自信自夸,更善于讲故事,这个本事在整个两宋乃至后世的书家均无出其右者,兹节录两段以为见证:

其一:“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

其二:“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故事能讲到这样出神入化,想要不在书史留名千载也估计不行!

转眼就到了元代,改朝换代了,当事人早乘黄鹤去,说话也就不用太顾忌了,这个时候一位著名的书法家鲜于枢跳将出来,狠狠的批评了一句黄庭坚的书法:

草书笔法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

这句话够狠,我初读这句话时还从姓氏上猜想这位鲜于枢先生是个少数蛮族,他之所以说出这样狠的话是不是出于对我大汉民族的羡慕嫉妒恨!后来一查,发现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鲜于枢者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津蓟州区)人。

鲜于枢评黄庭坚书法的原话是这样的:

“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

哎呀!这位老兄看来不仅是对山谷老人的书法有很大的意见,这短短一段文字便将:张旭、怀素、高闲一并贬了一通!山谷老人估计九泉之下读到这段批评之词不仅不会太生气,或许还要拈须微笑呢!何也?一者这位鲜骂的不是我一个,所谓挨骂不孤也!二者能够与张旭、怀素、高闲等一起平起平骂也是值得的!不但是值得,更是无上的荣光!

当然能够将张旭、怀素、高闲、黄山谷一并骂的鲜于枢绝非等闲之辈,他有一位比他名气还大的朋友名为赵孟頫,其曾对鲜于枢有过一段很高捧的话:

“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甚远,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尔。”

文中的“伯机”便是鲜于枢的字号。

实际上如果从书法风格的取法上看,鲜于枢与黄庭坚应该算是同门,两人都主要以二王笔法为主,同时对唐代李北海的结字与笔意有很大的借鉴。这便又应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书坛恩怨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且不去管它,我们对于黄庭坚草书的风格形成及对后世草书风格的影响可做简单的梳理

草书的真正发展完成是在盛唐时期,尤其是以狂草的成熟为标志,我们都知道,唐代在书法创作上是以尚法为特征的,很多的人误以为唐代尚法主要说的是唐楷为代表的书法,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对的,草书对于法度的要求之严格甚或大过楷书!草书讲究的是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黄庭坚毫无疑问对待唐人的狂草是心慕手追的,尤其是对唐代两位草书代表书家对张旭、怀素,其自言“得藏真(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谛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山谷何许人也!以其悟力与才力,完全秉承唐人草书的要义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山谷毕竟是山谷,怎么可能一直匍匐在别人的身下!黄山谷的草书一改唐人书写草书的旧法,书写速度放慢,并在行笔的过程中略加顿挫,甚至有时候再行笔的过程中放弃线条的连续,而以跳荡的笔法来实现空间的摆布,由此在整体的风格与唐人草书形成了全新的面貌,“草书之法,至此又一变矣”(姜夔语)。黄庭坚的的草书,其笔画线条的奔放气势与唐代的怀素、张旭相比略有不及,但其作品的整体章法和单字的空间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恢弘格局与出人意表的变化丰富,却完全是开唐人所未见的局面与气象。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黄庭坚 草书七言诗

书法发展到宋代,楷书已成为一切书法技巧的基础。于是从宋代开始,具体地说,从黄庭坚开始,人们用行书的笔法来书写草书。这源自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苏轼语)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黄庭坚放弃了唐代草书中奔放的节奏,而在行笔的过程中着力的增加了行书笔法中的顿提,他的草书作品中经常看到不避讳向各个方向伸出的长画,这一特征与他行书的书法风格取得了统一。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草书的章法处理上在字与字的衔接颇非常有他自己的特色。上下两字的连带时常形成错位的空间,然后这样的空间又为相邻两互相穿插来形成全新的章法布局,他又常常压缩单字结构的某一部分而使另一些空间显得特别疏朗,这样就形成作品中的疏密节奏的变化。后世的明代以草书著名的祝允明等人草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邻字之间的像话穿插,通篇作草的视觉感官应该是来自黄庭坚的影响,而明末清初的书法大家王铎草书中气贯连畅的缀合所形成的相对夸张的空间开合应该也是来自对黄庭坚的草书作品的取法。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黄庭坚的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

《昭味詹言》评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有言:“山谷之妙,起无端,接无端,大笔如椽,转折如龙虎,扫弃一切,独提精要之语。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这虽是平价黄庭坚诗歌,其实用来平价其书法当然也是非常合宜的。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黄庭坚草书《颜师古·幽兰赋》

邱振中先生在其早年的一篇文章《草书三题》中有专门写黄庭坚草书的,我这里要引用其结尾语也来做本文的结束语:

在草书的历史上,黄庭坚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漫长的时代。他的影响难以尽述,因为他是一个起端,一位出色的独创者。他不以表面上的形似泽惠后人,但却从深处影响到人们的构成原则。然而也正是他,以他的身影隔断了人们对唐人狂草的真正理解。也许,这一直要持续到人们能够清醒地看出他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的时候。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彩页节选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他一个人扛起宋代草书大旗,却被元代书家骂“笔法至此大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