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血就是血虚?血虚就是贫血?傻傻分不清:其实大有区别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10-18

有患者问:医生我常常头昏,看了西医说我有贫血,而看中医说我血虚,这两个说法是一样的吗?

首先我们看西医所说的贫血:

贫血所衍生出来的症状,其实是因血液中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所致,根据西方医学给贫血下的定义:假若一个成年人在海平面的高度,其血中红细胞量男性小于450万/uL,而女性小于400万/uL、血红蛋白男性小于140/dL,而女性小于120/dL的情形,就要怀疑是贫血了,因此要诊断「贫血」,比较正确的方法是抽血检查血常规。

什么是「血虚」呢?

中医讲的「血虚」指的是一组症候群,我们的身体会表现出脸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身体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惊,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血虚证」。

中医讲到「血」,就一定要提到「气」,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气属阳,血属阴;气为动力,血为基础。简单的说,气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血是经脉中流行的红色液体,血在气的推动下,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肤肉筋骨,循行全身,对全身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中国医学认为血的运行由心所主,血液的生成及统摄有赖于脾(非西医的脾脏)气的健旺,血的贮藏及调节则有赖于肝(非完全指的是西医的肝脏),而肾(非完全指的是西医的肾脏)主骨生髓,为造血之根本。所以血病的病机常和心、肝、脾、肾等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医在治疗贫血的病人时,不是只有单纯的补血,有时还要补其他脏腑的气之不足。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血虚证的症状颇为类似,究竟中医的血虚证是否指的就是西医的贫血呢?

事实上西方医学所谓的「贫血」并不完全等于中医的「血虚」;但发现当贫血愈严重,即血红蛋白降的愈低,则两者关系密切。当身体发生单纯而且严重的贫血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代偿反应及变化,比如心跳增强、心跳次数增加、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脏扩大、或是大的压缩期杂音、甚至舒张期杂音。

因此我们的身体会表现出脸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身体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惊,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血虚证」。

「血虚证」是中医虚证分类中,一个很重要的诊断名词,治疗上有名的方子如:四物汤、圣愈汤、八珍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临床上用药应根据脏腑辨证与病情的轻重做适度的调整。

因此,根据不同的理论,治疗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同时贫血和血虚二者关键都是在于防治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