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血之灸法治疗

 培训班背包 2020-10-05
贫血概念:


贫血,西医病名,是指人体外周血中没有足够量的红细胞;
红细胞不足则无法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
常见症状有乏力易疲劳、头晕等,更甚者会进一步引起器官病变。

而中医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

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以及“血证”范畴,它以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劳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衍期而至、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等为主要表现。所以说,血虚证与贫血,前者是中医证候的名称,而后者是西医的定义名词。血虚证不一定就是贫血,但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证。
气对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

以下病例中展示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贫血病例,经过中医辨证,懂其道理,治疗方案也就相应给出来了。

外在表现上为一黄二白四不养。血会膈俞,血液上的病,首当其冲找膈腧穴。然后再来接着分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有利于血虚的改善。所以,脾腧穴是必取的。腹部关元穴滋养阴血,胃经上的足三里强壮脾胃,二者也共起健脾养血之效。
总得搭配出来后就是:膈腧、脾腧、关元、足三里,此四穴可用麦粒灸每天坚持施灸7-9壮。再配合温脾暖肾铺灸,效果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是气血同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真正实现“益气生血双循环,健康美丽两相宜”。   你学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