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如果不英年早逝,五代时期的南朝十国,极有可能走向统一

 老黄说史 2019-10-18

此人装瞎骗过所有人,妻子当面与人胡混视而不见,终成一代英主 。中国帝王中的“忍者神龟”:老婆当面与人胡混,他竟视而不见。如果此人不早逝,五代时期的南朝十国,极有可能走向统一。

古语有云,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世上,注定有些人并不是普通人,他们为达目的,而可以宠辱不惊,隐忍不发。五代十国时南吴(又被史称为“杨吴”)的创建者杨行密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忍者神龟”——为了麻痹对手,他想到了装瞎,为了装得彻底,甚至自己的老婆当面与人胡混,他能“视而不见”,结果,对手果然主动送上门来,引颈就戮。

杨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杨行密出生于祖辈务农的贫寒之家,是个彻彻底底的草根。很小的时候,杨行密的父亲就病逝了,因而,一家人的温饱都难解决。好在,杨行密为人高大有力,能力举百斤,可日行三百,靠出苦力挣钱养家。

都说乱世出英雄,杨行密所处的时代,就是标准的乱世,期间,先后爆发了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大唐的江山早已摇摇欲坠。唐僖宗乾符年间,江淮地区也是叛众群起,杨行密也被裹挟其中,成为江淮义军中一员。但是,由于寡不敌众,杨行密所在义军被击溃,所行密被捕。刺史郑棨因为他相貌奇特,于是解开他的绳索,将其释放。

之后杨行密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今宁夏灵武),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当地军吏非常讨厌他,要他再次出戍。杨行密一恼就斩下军吏的首级,携带而出,趁此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唐中和三年(883年),杨行密被唐廷招抚,被封为庐州刺使。 

唐光启三年(887年)四月,淮南都将毕师铎在扬州发动兵变,囚禁淮南节度使高骈,杨行密欲救高骈却不能进入扬州,屯军于蜀冈。毕师铎率兵数万攻打杨行密,毕师铎大败,单骑逃回扬州城,并杀死高骈。杨行密进攻西门,毕师铎逃奔到东塘,杨行密于是进入扬州。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孙儒攻陷扬州,于是杨行密退到庐州。唐龙纪元年(889年),杨行密攻下宣州,唐朝拜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

唐大顺二年(891年),攻取滁州、和州。唐景福元年(892年),攻取楚州;同年五月,杨行密在宣州城下,大破孙儒军,斩孙儒;同年八月,杨行密再入扬州,唐朝拜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唐乾宁二年(895年),加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王 。天复二年(902年)三月,唐昭宗被困在岐王李茂贞的驻地凤翔,派江淮宣谕使李俨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使统兵讨朱全忠。被加封“吴王”后,杨行密就有了自己的“王国”。

这打天下的时候,很容易拧成一股绳,但只要到了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各种矛盾便会爆发,杨行密的吴国,也不例外。杨行密的正室夫人朱氏有位哥哥叫朱延寿,时为奉国节度使,在杨行密打天下时,出了不少力,但这个朱延寿,野心极大,杨行密害怕他心生反意。因为,此前,杨行密手下的另一个节度使、宣州节度使田頵已经反过了,并且田朱二人此前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此时的杨行密已经50岁了,而他的长子杨渥(朱氏不育,杨渥为杨行密的偏室史夫人所生),年仅17岁,杨行密很担心自己死后,儿子杨渥驾驭不了朱延寿。于是,便想在自己活着的时候,除掉自己的妻哥朱延寿。

可朱延寿不是傻子,而且手握重兵,还在外地,如何会乖乖引颈就戮?于是,杨行密想了个计谋——装瞎,想通过这招,让朱延寿放松警惕。杨行密本不是演员,在众人面前装瞎可不简单,但是,谁承想,杨行密打仗有一手,还有超强的表演天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一个“瞎子”饰演得惟妙惟肖——

每次接见朱延寿的使者时,总是故意说错使者所看到的,以此表示他的眼病。走路时曾经故意碰到柱子而倒地,朱夫人扶起他,好久才苏醒,哭着说:“我的事业成功但丧失了眼力,这是上天废弃我啊!我的儿子都不足以成大事,能够托付给朱延寿,我没有遗恨了。”

朱夫人也是心向哥哥的,听老公如此交代后事,她很受用,但又害怕杨行密是在做戏,为了验证她的猜想,便与侍卫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甚至,有时还当着杨行密的面,而杨行密,仿佛真的看不见,表情神态没有任何异常。

就这样,花费很长时间,杨行密终于让朱夫人和朱延寿相信自己是真瞎了,很快,在朱夫人的协调沟通下,朱延寿便来“朝拜”,结果走到寝宫门口时,便被杨行密刺杀。对于朱夫人,杨行密却狠不下心,事后,只是休掉朱夫人,让他改嫁他人。

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杨行密为了子孙之福,可谓是够拼了。不仅仅是对妻家,就是对待邻敌,杨行密也控制得收放自如。杨行密擅长利用各种人物,只要对己有利,手段不是问题。

杨行密的外交手段非常高明,可以说是非常实用。最初联合梁王朱温、吴越王钱镠对付孙儒。孙儒灭亡后,朱温拥兵自重,他就联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来抵制朱温,并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以保存自己。他和钱镠为争夺今苏南地区,屡动兵戈,形同水火,“行密尝命以大索为贯,号曰‘穿钱眼’,镠闻之,每岁使以斧科柳,谓之‘斫杨头’”。但当双方打成平局,杨行密自料钱氏不易消灭时,就主动讲和修好,此后两国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共处。

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由其奠基的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唐朝追谥他为吴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吴孝武王,其子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后世有史家认为,杨行密之死是五代时期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他在关键的时刻死了,让南方错过了五代时期最后的统一机会。如果他再多掌国几十年,南方十国的形势,将会是又一副模样,也未可知!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