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旭日的清晨 2019-10-18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

牡丹在大唐时风光一时无两,而梅花却并不引时人注目。所以说“梅妃”这样的人物纯粹是后世人编造出来的,如果唐代真有“梅妃”这样的人儿,以盛唐人的审美态度,她恐怕也不会太得宠。

唐代诗人中当然也有咏梅花的,但正如宋人咏牡丹未见出色一样,唐人咏梅,如隔靴搔痒一般,道不出梅花的真正风神。

李白笔下的“江城五月落梅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之类,都不是实写梅花。这里的“梅花”其实指的是《梅花落》这首笛子曲。虽然也算是引入了梅花的意象,但毕竟不是专为梅花而写。

诸如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柳宗元的“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杜甫的“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等唐人诗句中,梅花扮演的多是点缀情景烘托气氛的角色,并非主角。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红梅绽放

在盛唐人的笔下,不大刻意去强调梅花凌寒傲雪的“高贵”品格,也不像宋明清人那样推崇老梅、瘦梅。老杜甚至写出“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样的句子,虽然此处的“梅”,指的是梅子。但后世人的词句中,再也少见“肥梅”之说,而“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1]之类的句子却屡见不鲜。

当然《全唐诗》包罗万象,找出一些写梅花比较好的诗句,并不为难,尤其是晚唐的一些诗人,意味就很接近宋了:

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此诗中,就开始有了“孤”“寒”“愁”“病”的意境,梅花独有的神态开始出现了。对比盛唐诗人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就可以分别出,张谓诗中更多的是洋溢着观赏早梅的欣喜,而崔道融的梅花诗却是一副与寒梅同命相怜的凄楚情怀。

再看一首:

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陆希声

冻蕊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

陆希声这首诗,开始强调梅花凌寒傲霜的姿态。同为晚唐诗人的李群玉也曾有诗《山驿梅花》说:“生在幽崖独无主,溪萝涧鸟为俦侣。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谢深山雨”,二诗主旨相近。但是李群玉的诗虽有孤芳自赏之感,却没有写出梅花的独特之处,如果标题上没有梅花字样,他咏的是梅花还是兰花甚至其他的什么花,都难说。所以我觉得李群玉的名声虽然相对大一些,但就诗论诗,这一首还不如陆希声写得好。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红梅图

晚唐写得不错的梅花诗还有:

梅花.韩偓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着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这首诗虽然也不错,但觉得其中有些措词,不合梅花的高洁身分,如“强暴”“胡地”“盗天”之类的词略显粗鲁,不符合梅花的淑女风范。

晚唐时齐己和尚写的《早梅》一诗不错: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雪掩孤村,苔枝缀玉,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梅花的冰雪之姿已经活灵活现了,梅花的形象从此定格,一直影响到后世。但真正由单纯的赞其色香仪态而进一步深入到梅花傲雪独放的精神,还要等到宋代。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才有梅花便不同——为梅痴狂的宋代

宋代,是一个对梅花喜爱得近乎痴狂的时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恨不得“一树梅前一放翁”的陆游,都是宋代爱梅的代表人物。这些大家早已熟知,这里再简单地说几个和梅花结下不解之缘的宋代人物。

先说刘克庄,他曾有诗道“却被梅花误十年”,又在《贺新郎》一词中说:“老子平生无他过,为梅花受取风流罪”,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刘克庄曾写过《落梅》一诗: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刘克庄正是因此诗而得祸(谁说宋朝没有文字狱来着?),主要是最后一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被言事官李知孝等人诬为“讪谤当国”。由此看来,闺中才女写些什么“妒花风雨便相催”“世事薄,东风恶”之类的词儿是无妨的,而政坛人物下笔时却要掂量掂量。

就因为这首梅花诗,刘克庄建阳令的乌纱帽应声落地(宋代到底是仁慈一点,只是乌纱落地,并非人头落地),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刘克庄都没有重新担任过要职,“坐废乡野”长达十年之久,这就是有名的“落梅诗案”。

然而,刘克庄和因咏“玄都观桃花”被贬的刘禹锡一样,都是越挫越勇,刘克庄不但没有就此疏远梅花,反而更加“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爱梅如痴,先后写了一百三十余首咏梅诗词。

还有一个叫宋伯仁的人,他经年累月对着梅花画画,共得两百多幅,最后选定一百幅最得意的,每幅都题上诗,称为《梅花喜神谱》。谱中,他将梅花比作“孤竹二子,商山四皓,竹溪六逸,饮中八仙,洛阳九老,瀛州十八学士”等高人逸士。他说画这些梅花图的目的在于:“于梅花未花时闲一披阅,则孤山横斜,扬州寂寞可仿佛于胸襟,庶无一日不见梅花,亦终身不忘梅花。”爱梅到这等程度,可谓痴绝矣。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再有一人,就是范成大。南宋的范成大,不但是赏梅、咏梅的诗人,而且还身体力行,大力种梅、育梅。他本来在石湖玉雪坡(苏州城西南十八里)已经种了梅花数百本,但还嫌不足,又在南边买了王家旧宅七十多间,悉数拆除后,种上梅花。

绍熙二年冬(一一九一年),作曲家姜夔应邀冒雪来访。范成大请他住下,赏梅论文,逗留一月之久。姜夔自撰新曲,填写了《暗香》《疏影》两首咏梅词。范成大激动之下,将一名叫小红的歌妓赠给了姜夔。把姜穷酸乐得在回去的路上高唱:“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其实推其原由,他还是从范成大爱梅上沾得光,如果范成大不是爱梅成痴,又怎么会那么喜欢他那两首咏梅词?不厚道地说一下:姜夔那两首咏梅词,我觉得也不怎么好,无非堆砌点典故,颇有点啰里啰嗦。也可能作曲的确出色,但没听过,不好说。

范成大搜集的梅花品种达十二种之多,有“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杏梅”“鸳鸯梅”等,并写成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当然这个《梅谱》是从艺术的眼光看的,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分析的)。

《梅谱》的序中开门见山地说:“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

可见,在范成大为代表的宋人眼里,梅花的地位是超越百花之上的。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为什么由唐入宋,人们就开始从喜欢牡丹变为喜欢梅花呢?

大概是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是和国力有关,宋代虽经济繁荣,但在军事上却处处挨打,后来更是偏安一隅。不但没有了欣赏盛艳牡丹的心情,而且也不可能再观赏到洛阳牡丹的娇姿(那里都让金国给占了),像刘克庄在一首写牡丹的词里就无比伤感地说:“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而梅花却是普遍生在南国的花卉,梅花的清寒之姿,正契合了当时人的心态。

再一个原因就是,宋代理学盛行,讲究个人节操。宋人王琪所说:“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所以《红楼梦》中,曹雪芹把那柄“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的签儿,安排给守节模范李纨。梅花,确实很像烈女、节妇的代表,所以梅花自然倍受宋人推崇。

宋诗宋词中写梅花的,数不胜数,一入北宋,林逋(和靖)这首诗就轰动一时,传诵后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后来成为梅花的专用词,姜夔赚得美女归的两个词牌“疏影”“暗香”,就由此而来。这首梅花诗,堪称经典,评说者甚众。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梅雪争春未肯降——梅和雪的话题

林逋这首诗虽然是咏梅的代表作,但他这首诗中却没有出现雪的形象,明月下赏梅,朦胧中增添不少诗意,而如果有梅有月,却少了点残雪,也未免遗憾。宋人张镃曾在《梅品》一书中,列举二十六种与梅花相宜的幽境雅物:

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烹茶、美人淡妆簪戴。

其实,细细看来,这些“幽境雅物”,有些是“万金油”型的,兼容度极高,不但梅花适宜,换成其他的花也没有什么不可。但我觉得,“雪”和“梅”却是相偎相伴,彼此谁也缺不了谁的。

宋代张孝祥有这样一首《卜算子》,说的端地好: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有梅无雪,毕竟不完美。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对于“梅”和“雪”,诗人大致持这三种态度:

一、雪虐风饕愈凛然——风雪欺梅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宋朝的洪迈(《容斋随笔》作者)在会稽当太守时,有一位教坊中的乐妓叫洪惠英,于佐酒侍宴之间,对洪迈说:“惠英有述怀小曲,想借此机会,献给太守大人。”洪迈当即应允。她于是唱了曲《减字木兰花》:

梅花似雪,刚被雪来相挫折。

雪里梅花,无限精神总属他。

梅花无语,只有东君来作主。

传语东君,且与梅花作主人。

洪惠英唱罢,说道:“梅者惠英自喻,非敢妄比名花,只是以此借意而已。雪者指无赖恶少。”洪迈于是问起洪惠英的身世,听说她屡遭无赖恶少的骚扰,故用这首词来求助,词中把“东君”(掌管百花的神)比作太守洪迈,把风雪比作那些无赖。洪迈是饱读诗书的文人,看到洪惠英这样的才女,哪有不帮忙的道理?有了太守撑腰,后来就再也无人敢上门骚扰了。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与此类似的还有宋代另一个才女吴淑姬,她聪明貌美,却出于贫家,被豪家子弟强占,后来又诬她与人私通。官府将她治罪,关入大牢。她写了一首《长相思》呈给当时任太守的王十朋,王十朋惊叹她的才气,为她申冤开释。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烟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这里吴淑姬也是以梅自喻,将恶人比喻成雪,“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看来,在多数时候,风雪就是恶势力的代表,“风刀霜剑严相逼”,梅花承受着最严酷的侵凌。宋代洪皓有词说:“去年湖上雪欺梅”,宋人何梦桂也说:“长苦冰霜压尽,更说甚风标清窈,些子好,孤香冷艳,谁知道”。南宋陆游的很多诗,都是这种意境,除了我们熟知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词句外,他更有这样一首诗: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可怜。

洪惠英那首诗中,还口口声声要求“东君”来为她作主,而陆游诗中却是傲气凛然,铁骨铮铮,“耻向东君更可怜”,死就死,落就落,不向任何人屈服,将梅花犹如烈女、志士般的精神写得十分入骨,这“铁干寒梅”的形象令人不免肃然起敬。陆游笔下此类的梅花诗还有不少,像“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臞仙”“精神最遇雪月见,气力苦战冰霜开”等都是如此。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二、冰姿不怕雪霜侵——梅花斗雪

风雪虽寒,但梅花还是顽强地开放了。在一些比较乐观的诗人眼中,梅花是胜利者。上官婉儿有诗“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中唐朱庆余《早梅》说:“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宋毛滂也有诗:“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正自妍”等等,都是这种态度。

流传到后世,持此观点的人似乎越来越多,《红楼梦》借邢岫烟之口说:“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俞樾的夫人曾写道:“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秋瑾更写道:“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玉楼傍古岑”,都是表达了“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的气势。

一贯“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一代领袖,当然对梅花斗雪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在他的诗词中,不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而且“梅花欢喜漫天雪”,一副主动迎战的态度。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三、与梅并作十分春——梅雪相宜

宋代的卢梅坡有两首比较有名的诗: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这两首诗,虽然词句浅易,有打油之嫌,但却说得极为透彻。“有梅无雪不精神”,确实,如果没有白雪的衬托,梅花又如何能显得出孤标傲世、矫矫不群的神采呢?

欧阳修《蝶恋花》中说:“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就一副祥和喜乐之气。当然,这里写的是冬过春来之际,“腊雪初销”。还有很多的诗人将洁白的雪和馨香的梅相提并论,认为只有雪中之梅才能显出其高洁不群。宋代无名氏的《减字木兰花》中赞道:“雪中风韵,皓质冰姿真莹静。”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还有一些诗人甚至认为,梅之所以可爱,是借了雪的神韵。辛弃疾夸梅:“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元代吕诚化用辛词之意:“半点不烦春刻画,一分犹仗雪精神”,画梅大家王冕也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曾被毛泽东大大夸赞的明代高启的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也是用冰雪衬托梅花之高洁,写出梅雪相宜的情调。

花与美人,向来不可分。盛唐之时,喜欢成熟丰韵、热情张扬的美人,所以牡丹得宠;而宋代以后,人们却推崇冷傲、超逸的霜雪美人。

明代张岱曾写过当时的名妓王月生,“寒淡如孤梅冷月,含冰傲霜”,众人百般逗她笑,也难得见她动容。她不喜与俗人交谈;有时对面而坐,视如无人。有一贵公子包了她,“同寝食者半月,不得其一言”。一天她“口嗫嚅动”,众人惊喜,赶快跑去告诉公子说:“月生开言矣!”于是“哄然以为祥瑞”,然而,公子跑到了王月生跟前,王月生脸一红,又不说话了。公子急得搔头作揖,求之再三,才从口中如蚊嗡般说出二字:“家去。”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风尘女子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大家闺秀了。“寒淡如孤梅冷月”,是旧时女子们最有吸引力的气度。

把梅花比作美人甚至仙女的诗词也比比皆是:“冰雪肌肤潇洒态,须知。姑射仙人正似伊”(宋.无名氏《南乡子》);“风韵情知似玉人”(宋.张元干《豆叶黄》二首);“清标自是蓬莱客,冰玉精神”(宋.姚述尧《丑奴儿》)。其他如“姻姿玉骨尘埃处,看自有神仙格”(宋.赵长卿《水龙吟.梅词》)、“青帝宫中第一妃”“空谷佳人洛浦仙”“素娥窃药不奔月,化作江梅寄幽绝”(陆游)……

我自己是赞同梅雪相宜的,我觉得,说起“梅”和“雪”,也像《红楼梦》中贾母说的,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梅”和“雪”正如一对夫妻,虽然有时打打闹闹的,但谁离开了谁,也不好。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玉人浴出新妆洗——才女咏梅诗

写梅花的诗实在太多,难以一一列举,但才女的咏花诗却不可不提。唐代三大才女李冶、薛涛、鱼玄机都没有写过咏梅的好诗,看来梅在唐代,就是不怎么被器重,而自宋以来,才女们没咏过梅的反而少见。

李清照和朱淑真这两大才女的词句不可不读:

渔家傲.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李清照梅花画像

李清照写过不少有关梅的词,我觉得以这一首最好(这里是纯从写梅的角度来看,有些词虽好,但梅在词中并非主角,只是烘托),这首词相传是她和赵明诚闲居青州时所作,那正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所以这首词的风味也是轻快明亮。

才女朱淑真写梅的词,我推荐这一首:

柳梢青.梅

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

一味风流,广平休赋,和靖无诗。

倚窗睡起春迟,困无力、菱花笑窥。

嚼蕊吹香,眉心点处,鬓畔簪时。

两位大才女的词中,写的都是白梅,唐代一度推崇红牡丹,冷落白牡丹,而梅花刚好相反,人们曾一度推崇白梅,冷落红梅。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白梅懒赋赋红梅——后来居上的红梅

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是白梅,李之仪的“为爱梅花如粉面”、郑域的“道是花来春末,道是雪来香异”写的也是白梅。宋代词人吴潜在《疏影》中竟这样对红梅百般嘲笑:“何事胭脂点染,认桃与辨杏,枝叶青绿。莫是冰姿,改换红妆,要近金门朱屋?”

苏轼的这首词里虽然为红梅辩解了几分,但也是这样羞答答的: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这首诗中说,红梅是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圆滑一点、随众一点,所以勉强喝了点酒,也和“桃杏”们作一般的红色,这只是适世生存的一种外相罢了,骨子里的性格是不会变的,“孤瘦雪霜姿”才是其本性。

说白一点,苏东坡想说的就是:我们虽然有时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但心中还是有原则的,善良正直的品格还是存在的。

苏轼笔下的梅,还是白梅居多,像“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之类的句子就是,另外他非常有名的一首咏梅词《西江月》,也是这样写的: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相传此词是为悼其爱姬王朝云所作,“冰肌”“素面”之语是用惠州的白梅来比喻在他心中高洁如玉的朝云。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电视剧王朝云

我觉得,之所以当时推崇白梅,不待见红梅,是因强调梅的高洁而发,白梅犹如白玉,更显得清高不俗,正所谓“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而红梅不免有等同于俗艳之嫌。

不过,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还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更为好看。到了明清之际,人们就普遍更喜欢红梅了,我们看《红楼梦》里就描写:“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大观园的众女儿们一提笔也说“白梅懒赋赋红梅”(李纹诗)。

宋代之后,民族的苦难越来越深重,人们越发喜爱红梅,南宋词人汪莘有词夸红梅:“状貌妇人孺子,性情烈士奇才,自开自落有谁来。”后来又有文天祥于梅岭绝食以求殉国。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曾写下:“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的诗句,宋亡后,他流落山野,卜卦、织鞋为生。后来元朝统治者逼他出仕,押他去大都赴任,他绝食五天,终于为国尽节。

到了明代,更有史可法之衣冠葬于梅花岭等故事,正是:“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从斗雪傲霜的视角来看,如血染般的红梅花,更能代表逆境中抗争的不屈精神。正所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清.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

邓丽君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就叫《梅花》:

梅花梅花满天下,愈冷她愈开花。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

看那遍地开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她;

冰雪风雨她都不怕,她是我的国花……

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明王象晋的《群芳谱》、清康熙钦定的《广群芳谱》,均推梅花为群花之首;民国政府定梅花为国花。在一九八七年上海举办的全国性传统名花的评选中,梅花亦名列榜首,独占鳌头。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国画红梅

网上曾争论不休,梅花和牡丹谁来做“国花”才最好。我的意见是,赞同牡丹来做国花。因为牡丹雍容华贵、热情张扬,她喜欢热闹,能代表盛世的气象,而梅花却孤香冷艳、清瘦高洁,像山林中的隐士、空谷中的佳人,有道是“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元.冯子振《西湖梅》)

宋代诗人王淇曾说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连众多诗人的七嘴八舌,梅花仙子都嫌烦,何必争什么国花呢?

最后再引一首宋代词人晁补之的《盐角儿.亳社观梅》,献给我们的梅花仙子: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浅析古诗词里「梅花」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