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一部节目悄悄上线。 一开始无人问津,之后才逐渐燃起微弱的火。 说它微弱,是因为即便上了豆瓣9.2,播放量也迟迟无法突破千万级。 与动辄10亿的综艺相比,连谈资都很难够得上。 但十点君依然不死心安利。 去年我说它是国产节目的最大黑马。 今年我还要再说一遍 —— 《一本好书》第一季的口碑飘红,并没有为第二季打下坚实基础。 对比现在层出不穷的舞台表演类的节目来说,它没有噱头也没有“明星”,显得踏踏实实却鲜有人关注。 隔壁的《演员请就位》让陈凯歌跟郭敬明同台,请了大小不一的一众明星,播放量轻松破亿。 但节目质量呢?用了演员当抬头,但真正关心演技与内容的人屈指可数,反倒有一股大型选秀现场的既视感。 虽说流量与质量并不挂钩,正如飙升至9.5分的《一本好书》评论人数却只有寥寥125人。 但现实问题是,没有流量就没有赞助。 好节目最终走向穷途末路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说《一本好书》好,并不是因为它自带“高大上”的文学气质。 反而是因为它将书籍的内容进行了下沉。 数十万字的文学小说与社科经典被摘录。 通过365°的全景化舞台,绝不注水的展现演绎。 深度浅尝即止,重要的是由书中角色充当导读,带你回看一段夹缝中的历史,或是人物波涛汹涌的内心。 见微知著,就是《一本好书》的意义所在。 相较于第一季,第二季的卡司经历了一轮换血。 没有了赵立新跟黄维德。 却多了于震跟一众老戏骨。 演技依然是最不用担心的一环。 质量也得到了延续,有力量亦有冲撞。 第一集演绎的《红岩》就紧张感十足。 《红岩》是一部关于新旧中国交替期间,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的小说。 小说中不乏酷刑与屠杀,人物的悲惨命运与崇高的理想精神煽起一股延绵无期的悲壮情绪。 那是1948年的重庆,革命胜利的前夕。 于震饰演的许云峰登场,为你讲述那年的暗流涌动与血雨腥风。 他说:“你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这些色彩都起源于一个颜色,红色,那是三千万中国人不得不流失的颜色。” 他是智慧、坚定的地下党领导者,不怕死,不怕疼,唯一怕的是苟活。 当因叛徒的出卖被抓进军统的集中营时,他面无惧色,但心在滴血。 因为被抓的除了他,还是同一战线的弟兄们。 军统威逼利诱,只要一张他高举酒杯的照片就可以换取一群人的性命。 如果是你,你换不换? 这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时时刻刻都在。 不只是因良心的舞台布景烘托出的现场氛围。 如果没有演员对人物内心与台词的精准把握,舞台再好,这种“诱惑”也无关痛痒,甚至略显尴尬,这里再次点名一下隔壁的《演员请就位》。 在表演类节目层出不穷的当下,《一本好书》的质感已经超出太多。 否则你不会感受到这是军统深恶痛绝的精神摧残。 或是地下党早该要有的觉悟。 你看他们眼里有泪,神情却超然严肃。 许云峰就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 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但无论如何人也不过是一副血肉之躯。 经历酷刑的鞭挞,承受精神的折磨。 如何能坚持得住? 唯一的可能是,他在痛苦中完满达成了自我的精神信念。 我们称之为 —— 信仰。 信仰似乎很宏大,对现代人来说难以触及。 但对他们来说却很直白,为的是过上现如今的安稳生活。 你现在踩着的这片裸土大地,就是靠它挣来的。 在表现许云峰这个人物时,不得不说一下于震演技的魄力。 怒斥同胞失责时的愤恨与痛惜 —— 慷慨赴死时眼里的泪光与哀伤 —— ![]() 但许云峰这个光芒万丈的角色,并未掩盖住配角的色彩。 《一本好书》扩写了这部主旋律味道浓厚的小说里其它角色的弧光,让他们不只留存让人感到讨厌的一面。 比如那个叛徒,甫志高。 他是原地下党的联络员,因办事不周被抓到把柄。 但心里念着妻儿,面对可能的国民党围捕却没有跑路,毅然决定回家先安顿好妻子。 可军统早已埋伏在外,他还没踏进家门一步,就被按倒在地。 随后,他的出卖,让一帮革命者都陷入到危机中。 于国家而言,他是叛徒,是脆弱的利己主义者。 但对于家庭这个单位而言,他有错吗? 安顿无辜的妻子,为家庭争取一口气喘息。 在那个乱世中,大多数人都没有选择的机会与权利。 但他有,他把选择留给了自己的妻儿,让她免受皮肉之苦,而自己成为叛徒并永远也翻不了身。 节目组给他一段独白说了两句心里话 —— ![]() 原来角色也不是个单薄的纸片人,而是鲜活的善恶共存的矛盾体。 你看,《一本好书》并非只是把书籍的内容搬到舞台上,它还让当事人跳出了故事里的时空。让他们与观众同处于一个环境。 此时的他们敞开心扉,或愤怒、或感慨,开启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 观众与角色的距离近了,离书也就不那么遥远。 读书类节目的出发点虽好,但总容易让人觉得太过高冷而不被领情。 但《一本好书》并不批判。 它只是下足功夫,然后等你来看。 每个故事都足够精彩,每本书都有所思。 ![]() 其实书与书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关联。 如果说,第一期讲述了许云峰精神信仰的实现。 那么第二期,则讲述了一个人精神信仰的破灭。 第二本书,《骆驼祥子》。 ![]() 《骆驼祥子》的故事相信知道的人不少。 情节也没有多复杂 —— 初代北漂祥子,年轻力盛,在偌大的北平城里拉洋车。 他勤劳、善良、自强。 每天从车行赁车,一早拉到晚不知疲倦,甚至杜绝了一切的外在诱惑。 解决完日常吃喝,交完赁车费,每天还能剩下1毛钱就算没白忙。 这么拼命是为啥? 祥子说,为的是靠诚实劳动买下一辆独属于自己的新车。 ![]() 但车只是车吗? 不,车映射着他能成为体面的劳动者身份,这一重身份才是他的志愿、梦想、甚至是信仰。 于是一天一毛的积累,日复一日的劳动。 他终于用一千天,攒下一百元车钱。 成为了自己梦想中那个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 他每天把车擦得铮亮,骄傲于自己拉车时漂亮的身形。 但刚拉半年,就碰上兵荒马乱的时节。 连人带车被当兵的掳了去。 不放弃的祥子,拍拍身上的灰重头来过。 但车钱还未攒够,所有的积蓄就因侦探的敲诈被洗劫一空。 梦想再次化为泡影后,祥子蹲在地上独自哭了起来。 节目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故事还未结束,节目组希望你自己去看书,去看一个人命运的起伏 —— ![]() 祥子后来的命运如何? 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悲剧。 他从一个自强的、诚恳的、勤劳的、个人的底层劳动者堕落。 堕落为“城市垃圾”,吃喝嫖赌、四处骗钱,厌恶拉车也不再劳动。 是否只有如许云峰那样崇高的信仰才会最终实现? 如果是的话,那你又如何说祥子为了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劳动者所付出的心力不崇高呢? 那祥子最终的自毁,是因为命运不公还是自己对生活的误判? 十点君也充当一回荐书人,让你自己去读。 ![]() 没错!演祥子的是嘎子哥 无论是《红岩》还是《骆驼祥子》,用陈忠实的话来说都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不同于客观史料的编辑整理,而是人带着情感与记忆的编著。 《一本好书》让书中人物亲自讲述,错位了时空,鲜活的故事。 用另一种方式让你记住历史,并去再次阅读。 虽说近两年文化类节目似乎迎来了春天,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 但实际上大多都是亏本买卖,要么依赖政策扶持要么靠着“小而美”的低制作成本,存活延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