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老龄化的速度 正在逐步加快 据官方预测到2020年 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 将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 与此同时, 养老成本逐步提高 相关的服务人员却日益短缺 那么这一矛盾 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南京就有一家 特别的“时间银行” 开创了养老新模式 去存“时间”,兑换“养老钱” 所谓时间银行 简单说就是志愿者 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 储存在这里未来 需要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时 再用这些储存的时间进行兑换 看“时间银行” 是怎样操作的受助人信息 ↓↓↓ 孔庆凤 90岁 江苏省南京市居民孔庆凤今年已经90岁了,两个孩子都已经是年过六十的老人,只有生病时孔庆凤才会打电话叫他们过来帮忙,平时老人家不愿意再给孩子们添麻烦。
志愿者信息 ↓↓↓ 吕秀英 63岁 江苏省南京市居民 吕秀英今年63岁,刚刚迈入花甲之年,身体硬朗,精神很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15年,孔庆凤成为了吕秀英 提供上门家政志愿服务的定点对象 吕秀英每周两次来帮助孔老先生 打扫屋里卫生、收走需清洗的衣物 这给孔老先生的生活帮了大忙 而最关键的是, 这些家政服务不需要孔庆凤 支付任何费用 每次家政服务过后 时间银行的管理人员 就会将吕秀英的服务时间 储存到系统中 用于今后的兑换 除了上门家政服务 吕秀英还在社区养老站点内 负责发放午餐、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 如今她已经在时间银行里 储存了470个小时的时间 将来等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 这些时间都能派上用场 “我们总归都要老的, 而且我现在付出几个为老人的服务, 将来比我们年轻的来为我们来服务, 我是这样想的。” 时间银行项目志愿者唐志英这样说 时间银行卡:换钱购物兑服务 现在的“时间银行” 采用721兑换模式 以个人志愿者为例 每次志愿服务后 将时间储存到时间银行里 累计满20小时后 就可以为个人及其家人进行兑换 其中70%的时间 可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20%的时间可兑换等值物品 比如大米、白面、鸡蛋,食用油等 10%的时间则直接兑换成现金奖励 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为12元 而团队志愿者70%的服务时间 捐献给时间银行用于有需要的老人 剩余30%时间兑换现金 作为交通等服务成本补贴 资金来源主要为街道的公益基金 更加厉害的是 “时间银行”还与银行达成了合作 替每一个加入的志愿者 办理专用银行卡 这张银行卡除了 普通银行卡的功能以外 时间的储存、兑换通过刷卡实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