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教杂说”之二十九:《教孩子学习思考》

 花样年华malan 2019-10-18
分类:幼教杂说

现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多数家长都是让孩子早识字、早读书、早学外语、早发展特长等等。这些做法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或者说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但并没有抓住发展孩子智力的“核心”。

 

智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智力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人们每逢遇到问题,总要动脑筋“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人们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提高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思维能力高度发展,是天才人物的主要特征;而思维能力低下,则是鉴定智能不足的主要依据。说一个孩子特别聪明,主要的依据是什么?人们直接感知到的是能识字、会读书、会外语、有特长等能力。但这是现象,本质是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思维能力强。

要发展孩子的智力,应当紧紧抓住智力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识字、读书、学外语、背唐诗、发展特长,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有益的。但有的家长当成主要的或唯一的开发智力的途径,过分依赖,这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这些学习内容都很抽象,不见得所有孩子都喜欢,有的取强制措施,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孩子“畏其难”,“厌其学”;由于不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使孩子失去兴趣,而达不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要设法促使孩子多动脑筋

 

其实,小孩子很早就具备思维能力,三岁以前处在思维发生和最初发展的时期。先是“直观行为思维”,尔后逐步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训练和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只是由于一般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没有注意到,浪费了许多的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

人的天性,也就是遗传因素,当然对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思维能力训练的作用不可轻估。

其实,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卓有成效。

要努力发现、挖掘,并创造性地利用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契机,促使孩子多“动脑筋思考”,通过训练提高孩子思维能力。

 

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讲故事是最常用的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归纳了给孩子讲故事的十大好处:使儿童愉快;学习语言;陶冶情操;增进知识;发展想象力;陶冶嗜好;增进友谊;抑制恶感;培养发表能力;随机应变。讲故事对促使孩子智力和品德的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非常简便易行的。

为获得直接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效果,可以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妈妈那样。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歌德讲故事。但每次讲故事都不讲完,讲到一定阶段或重要的转折点就停下来,叫歌德自己去想,想想故事可能会怎样发展?次日接着讲。次日讲故事之前,妈妈首先问歌德昨天讲到什么地方,你猜猜后来会怎么样?通过长时期的训练,歌德的想象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当歌德成为著名诗人以后,人们问起他的成材之路时,他总是把妈妈给他讲故事时每次都留个“小尾巴”叫他去想一想,看成是自己思维发展的起点。

歌德的妈妈就是利用孩子的兴趣,采取提问的方法,不仅促使孩子思维积极性的发展,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让孩子寻找具有共同外部特征的事物。

小孩子都好玩圆形的东西,比如锅盖,可以问孩子“锅盖是什么形状的呀?然后问,你指一指,看还有什么东西的圆形的呀?太阳、自行车轮胎、雨伞、电子表、小皮球、水碗的口、瓶口、洗脸盆、灯罩口、小熊猫的眼睛,等等。这可以叫做“一形多物”。再比如,拿一朵红花,问孩子,你看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呀?这可以叫做“一色多物”。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列举某一事物的用途

比如,给孩子洗手时,可以问孩子:“你说这水,除了洗手还有什么用途?”孩子可能会说还能洗脸、洗头、洗小脚丫、洗澡、洗衣服、洗菜、能喝、能煮面条、煮饺子、浇花等等。再问:“河里的水能做什么?”可能会说能游泳、浇地,大一点孩子还会说出能发电等。这可以叫做“一物多用”。这既能促使孩子积极思维,也是利用联想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四、随手画个图象或线条,让孩子看“像什么”。

比如,画一条不规则的曲线,问孩子你看这“像”什么呀?可以启发孩子大胆地说,孩子可能会说像绳子、鞭子、蚯蚓、蛇、山脉、河流等等。这通过观察认识相似、相近、相仿事物的特征,既能提高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五、培养比较的能力。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比如,开饭之前,让孩子给家庭成员分发筷子,要求每个人的筷子都要一样长。让孩子比较两种水果的颜色,比较水果的大小。还可以让孩子比较家庭成员的身高,爸爸和妈妈站在一起比,孩子和妈妈站在一起比,问谁比谁高,等等。

六、循序渐进地提高问孩子问题的难度

年龄再大一些,可以根据孩子思维的水平,问孩子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你给她叫阿姨?为什么给她叫姑妈?为什么给“他”叫爷爷,给“他”又叫姥爷呢?等等。循序渐进地给孩子提出问题,是促使孩子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

总之,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促使孩子思维的契机,家长要经常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孩子动脑筋进行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