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堂上二老是活佛”

 zhangshoug 2019-10-18

俗语“堂上二老是活佛”,下半句更经典,古人的经验之谈

穿越历史的烟云2019.10.18  11:42


古人的各类习俗,与现代人是有不少差别的,但是不少的习俗和文化,放在今天还是值得一阅。流传在民间的俗语,很多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比如说俗语“茅茨之屋或有侯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要看轻人,即便现在居住茅草屋里,未来有一天说不定能位居王侯。

在古代历史上,这个道理可是被不少人证实的,比如淮阴侯韩信,曾经不过是一介布衣,几乎要饿死路边,但是最后位列王侯。

再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乞儿一个,但是最后定鼎天下,建立明朝,成为皇帝。这就说明古人的俗语可不是随口说出的。

比如下面这句俗语,就是古人痛彻心扉的经验之谈。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这句话的意思很浅显,就是说父母养育你长大成人,比起虚无缥缈的佛陀来,才是真正慈悲救济你的活佛。告诫世人,与其心心念念礼佛,希望拜见世尊释迦牟尼,还是好好奉养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这才是为人子者应该做的事情。

扶摇认为这道理才是真的道理,就算是灵山朝见世尊,比起承欢父母膝下,奉养天年,又算得了什么呢?你从赤子婴儿开始,就受到父母的照料,不想着报答父母深恩,岂不是枉为人子,可以说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当然这句话中的朝世尊其实是隐喻,指的是执迷在功名利禄之中,远游他乡的行为。

古人对于孝道的看法

在古代,宗族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我们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诛九族的刑罚非常残酷,但是这是处理世家大族最好的办法,而且当时被株连的宗族可并不无辜,亲亲相隐是古代的传统。随着世家门阀消失,宋明时候,株族的范围就在不断缩小。

孝道是历朝历代都推崇的理念,李密《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由拒绝出仕就提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孝是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体系的一部分。

古代的官员,如果父母离世,就要辞官回乡守孝,不然就是不孝,比如明朝的张居正让万历皇帝下旨夺情而不为父守孝,就被时人诟病非议。

父母在,不远游,是古人的规矩,因为古代出行,往往几年才能回来,而父母年纪大了没人照顾的话,怎么可能这样做。

放在今天,这句话依旧适用

扶摇想说,这句话放在今天依旧没错,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共同的沉重,等你功成名就,父母早就是垂垂老矣。

《红楼梦》李纨不就是如此,辛苦将儿子贾兰抚养成才,等到贾兰高中进士时,终于可以享受富贵的时候,已经不久于人世,好似一场大梦。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父母养育儿女成人,头发已经花白,闯荡天涯的子女却不知何处,等锦衣还乡时候,才知道,人生最远距离,就是生死之间。

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时常陪在父母身边,为人子者,应该做到这些。 

你还知道哪些有道理的俗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