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学春秋 追溯从天文到人文的易学发展之路(23)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9

二十三、先天八卦

八卦是易学的基础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一般民众最熟悉的易学元素之一。八卦分为“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一般认为“先天八卦”是由初脱蒙昧的中华始祖伏羲所创造的、“后天八卦”则是几千年后的周文王发明的。因此,要研究八卦的起源就必须从先天八卦开始。

从历史上看,被世人率先熟知的八卦其实是后天八卦:最迟到秦汉时期,后天八卦已经见诸不少古籍中;而首推先天八卦的是宋初易学宗师陈抟的《先天图说》、其后又有大儒邵雍力推先天八卦,如此一来先天八卦才为世人所接受。也正因为先天八卦的“显身”较晚,所以历来有人质疑先天八卦是否真早于后天八卦;甚至有怀疑陈抟是借古托今,借古人的大名行自己的私货。

虽然此说也不无道理,但本人认为此类质疑有失偏颇:先天八卦的卦序是其实早就见诸《周易·说卦》中,只因其不见用于易术占卜中才,鲜为人知;而且古代的知识传承往往局限于一家一派中,若非当时显学,在长期传承中不为人所知也情有可原;而且随着后天八卦的广泛应用、先天八卦被冷落,因而鲜有所闻。此外,同样首倡于陈抟、及其传人周敦颐《太极图说》的“阴阳太极鱼”也在历史上饱受先天八卦同样的质疑,但如今山西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力的证明了“阴阳鱼”的图形其实源于当时天文观测的需要,其中的两个鱼眼本为天文观测点,如下图所示。以此类推,先天八卦也应该确有其上古渊源、并非后人杜撰假托。

对八卦稍有了解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带有明显的二进制特征,从三爻全阳的乾卦到三爻全阴的坤卦,其中的过度完全遵循二进制演算的规则。一般认为先天八卦是反映了上古先民开始摆脱蒙昧时,对种种自然存在和现象的思索与认识。那为何古人选择了3爻8卦作为基本元素,而非2爻4卦、4爻16卦等其他形式呢?

首先从起源上看,八卦应该起源于华夏先祖用圭表测量日影长短,在前文中已讲道八卦最早的原型为“三”字纹(见第三章立竿测影),其三条线分别代表冬至、春分和秋分、夏至。但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这种表达方式却难以满足对更多时节的表达:用圭表法不仅可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四个节点、并进而衍生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另外四个节点,这就是前文探究“北斗计时”时所提到的“北斗八节”。

显然,仅仅用“三”字纹已经难以表达“八节”这一概念,必须加入新的元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这时,受“雌雄相匹”的原始朴素辩证法影响,“阴阳线”的概念渗入其中——卦象不再是简单的“三”形卦象,而是出现了阳线与阴线两种形式相交织的模式。这样的话,就产生了23=8种形式的卦象,这8个元素即可满足对“八节”的表达,“八卦”由此诞生。

其次,除了天文观察外,从数学上分析会发现:2爻4卦的形式过于简单,一方面反映二进制演变规律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反映在空间方位时只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无法反映其中的过渡地带;而4爻16卦或以上的形式又显得过于复杂,尤其在反映方位时,当时没有能准确定位如此细致的手段,而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也没有必要划分如此细致——而3爻8卦的形式正是对以上两形式的最优综合:一方面明确体现了二进制的形式、并弥补了东南西北四方之间的中间地带的空白;另一方面,他也不像4爻16卦那样复杂细致,一般人借助简单的技术手段就能辨明8个方位。这也是为何3爻8卦成了八卦中的最基本元素的主要原因,3爻8卦也就当仁不让的成了易理表述的基本元素。

最后,先天八卦的排序采用了二进制排列的模式,产生了现今的排序,如下图所示。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二进制是比十进制古老得多、也是最原始的计数方式。至今,人类学家发现南美和非洲中有的原始土著部落所用的方言中数字的表达只有“1”和“2”、“2”以上的概念就是许多了;二进制的基准也正是“有”与“无”,今天计算机最基础的编程语言之所以是采用二进制,就是为了控制的晶体管电流有与无——由此可见,采用二进制形式的先天八卦,其形成年代是非常久远的,《易经》把八卦的起源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伏羲时代(庖牺氏)并非信口开河。因为八卦采用的二进制编码,所以八卦序列也如现代二进制编码一样递升:

在确定了先天八卦的卦数和卦序后的由来后,接着的问题就是:解开先天八卦为何选择天、地、日、月、风、山、雷、泽这8个自然存在或现象的原因,以及每卦与每象之间的联系。先天八卦既然反映的是古人对自然界的探索,那么其中也必然会反映古人对自然界的概括与分类。于是在众多的自然存在和现象中,古人最终选定了天、地、日、月、风、山、雷、泽这8个作为基本元素来与八卦一一对应,那古人又是如何来一一配对的呢?

首先在古人直观世界中的一切里,天与地是毫无疑问的最大自然存在,因此用天地来分别配全阴全阳二卦也就顺理成章。而天南地北的排列方式则与古人通过圭表法测日影的定时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的华夏先民发现,太阳全年都是在天空的南半球运行,阳光照射表杆后在地上形成的投影总是在表杆的北部——正因为天上的太阳始终在南边、地上的杆影始终在北方,所以 “天南地北”的概念很有可能由此形成。

另外如前文所述,天空北半球中除了北斗七星外就很少有亮星了,而与黯淡的北天相比,银河与天赤道所在的南天就显得亮丽得多;而且,用于确定时令的星宿是位于南天的二十八星宿、而非北天的北斗七星,“坐北朝南”的天文观测模式决定了南天比北天更重要——两相结合,古人最终把南“天”作为南方的代表、并把“天”定位在南,把“地”作为北方的代表、并把“地”定位在北方。又因为当太阳到达黄道的最南端(即“日南至”)时,为冬至,所以“天”在时节上对应冬至;同理,日北至时为夏至,对应“地”。

在一年四季变化之外,对人类作息影响最大的自然变化莫过于昼夜交替;而昼夜交替的最显著标志莫过于日月交替——因此日月就毫无疑义的成为八卦的另两个元素。由于人的生活和劳作主要集中在从日出到日落的这段时间里,所以古人将太阳的升起视为一天生活的开始、日落为休息的开始。结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运行规律,古人就顺理成章的把太阳升起的东方与处于先天八卦中标志东方的卦相对应。与之相对应的是,把标志黑夜和休息的月亮同标志日落的西方相对应,并选择两阴夹一阳的卦为月卦。又因为之前已经确定天南为冬至、地北为夏至,所以按四时流转与四方对应的顺序来看,日对应春分、月对应秋分。至此,先天八卦中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位都已经确定下来,并有了各自对应的自然属性。

在确定了东南西北四方后,然后的工作就是要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从属方位的卦象;另外,在确定天地日月4个选项后,则当选择另四个自然现象或存在来匹配剩余四卦。而我们的祖先接着选择了风、雷、山、泽4个自然现象来匹配剩余四卦,那么这四个自然现象之间又有何内在关联呢?

经过分析后,发现风、雷、山、泽都与两种自然物质有关——水和气。风本身是气息的流动,并会携带水汽来形成降雨;雷是是气流间剧烈运动的结果,雷的出现基本意味着降雨的到来;而山往往是江河的发源地,并且山会对气流的运动会产生显著的改变;而各种湖泊河泽又是水的聚集地,而且也能明显影响局部小气候中气流的运动。如果把风、雷、山、泽联系起来,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关注水与气的运转,这应该是因为古人从人的生理本能上体验到水和气对生命的极度重要性。

而且在农耕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中,我们的祖先更是切身体会到了水与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生产实践的经验又被抽象成文化、并被不断继承和强化,在诸如《道德经》《黄帝内经》等历代著作中被反复提及与强调——以致水和气今天在华夏文明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理念,如我们用“风水”来指代易理易术所涉及到的自然现象和存在。

而华夏大地受地理影响,一年四季所刮的风主要来自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这刚好与八卦中剩余四卦的方位所对应——推算至此,剩下问题就是将风、雷、山、泽按何种次序纳入这剩余四卦中。于是古人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发现:每当东北风吹起时,降雨的概率最大、而且伴随出现雷声的概率也最高,所以用“雷”来标注先天八卦中的东北卦位;

西南风是最干燥的风、西南风盛行时几乎没有降雨,所以西南风是最纯粹的风,因此把“风”对应先天八卦中的西南卦位;东南风主要盛行于春夏两季、东南风富含水汽会带来长期而丰沛的降雨,所以每当东南风盛行时,往往是江河湖沼蓄水量最大时,所以用“泽”来标注先天八卦中的东南卦位;高山能阻挡气流中的水汽、使其形成降雨留在迎风面,而当气流再从背风面吹下时往往气温和湿度都降低了,而盛行于秋冬的西北风其干燥寒冷的特点正同山风的特点类似,所以“山”对应先天八卦中的西北卦位。然后据此确定时节与卦位的关系:泽,东南,立春;雷,东北,立夏;风,西南,立冬;山,西北,立秋。

至此,先天八卦的卦数、卦序都已经确定——阳卦按逆时针排序依次为天一、泽二、日三、雷四,接着是顺时针排序的阴卦风五、月六、山七、地八——剩下问题卦象与卦序的结合。卦象的次序必须反映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没有被表达出来——太阳的运动轨迹。无论圭表法还是北斗、二十八星宿,都是用以标记太阳的运动轨迹,太阳的运动轨迹才是根本所在,所以必须在先天八卦中体现出太阳的运动轨迹、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考虑到太阳的运动轨道在冬至时处于天球的最南端、离北天极最远,从冬至到夏至的过程就是太阳不断向北天极靠拢的过程;又因为北天极是天球自转的中轴所在,被赋予最高领导的象征——所以太阳从逐步向北天极靠拢的过程就被视为“顺行”,从冬至到夏至的半年就被视为“阳顺”。反之,夏至离北天极最近,从夏至到冬至的过程就是逐渐远离北天极的过程,因此被视为“逆行”——为了显示“阳顺”与“阴逆”的区别,把“阴逆”四卦的顺序倒置、以示区别。

结合当时的生活实践来看,人们把象征白天太阳的“阳”视为开端、代表黑夜月亮的“阴”视为结束——于是先哲把三阳卦作为八卦之首、三阴卦作为八卦之尾,其他各卦使用二进制的计算方式依次递变。再结合太阳运行轨道“阳顺阴逆”的认知,于是先哲把标记阳半年运行的4卦视为阳爻、阴半年运行的4卦为阴爻。最终,我们的祖先所制作出的关于自然界时空关系的数理模型终于成型了!尽管这个模型从后世看来是简陋的,但他已经大致摸出了自然规律的演变路径,迈出了易学探索的第一步。从此,易学与天文学分道扬镳,易学不再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门有自创独立体系的新兴学科!

需要指出的是,先天八卦中8个卦并无五行之分,因为先天八卦的产生远早于五行。另外,如古今众多易学家认为的那样,先天八卦“有象无辞”,这与全球各地的早期文明一样,都是先有图画再有文字;先天八卦诞生于混沌初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简单朴实的,所以其初始命名也该是朴素的“天地日月风山雷泽”、而不是复杂的“乾坤离坎艮兑巽震”。

不过,先天八卦毕竟是“二十八星宿”纪日法之前的产物;而在公元前2400年后,二十八星宿成为当时的主要纪日工具——显然“先天八卦”也难以满足时代进步的需求,需要有新的占卜模型来匹配新的历法——于是,“五行”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