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语言文字周报』微信公号,ID:yuyanwenzizhoubao 1955年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没有扩大异体字整理的范围,而是按照科学求实与保持稳定相结合的原则,对《一异表》进行了调整。 调整时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科学求实的原则。坚持严格的异体字定义,以保证异体字整理的科学性。结合现代社会语文生活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姓氏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对部分不宜再处理为正异关系的字组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是稳定审慎的原则。虽然《一异表》存在不少问题,但其精简字数、减少冗余的初衷是合理的,且该表已实施了50多年,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已经习惯遵照执行,完全推倒重新处理,会给大众带来不便。因此,字表对待《一异表》采取慎重的态度,不做大的调整。 《一异表》是新中国建立后发布的第一个汉字规范,其后又先后发布了多个文件和字表,将《一异表》中的29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这些文件和字表是:《修正〈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内“阪”“挫”二字的通知》(1956)、《简化字总表》(1964年、1986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关于“镕”字使用问题的批复》(199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根据相关部门及群众的意见,对这29个字进行复查和处理,基本采纳了上述文件和字表的调整。 具体情况如下: (1)将“挫、愣、邱、彷、诃、诓、桉、凋、菰、溷、骼、徼、澹、薰、黏、刬、於、晔、晖、詟、鲙、镕、翦”23个字确认为规范字。 (2)将“雠、䜣、阪”3个字在特定意义上恢复为规范字,并加注说明其使用范围。 “雠”作为规范字出现在二级字表中(其繁体为“讎”,异体为“讐”),作为异体字出现在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仇”的后面,此时加了注释: 讎:用于“校雠”“雠定”“仇雠”等,但须类推简化作“雠”(参见该表序号6351)。其他意义用“仇”。 “䜣”作为规范字出现在三级字表中(其繁体为“訢”),作为异体字出现在附表“欣”的后面,此时加了注释: 訢:可用于姓氏人名,但须类推简化作“䜣”(参见本表序号6549)。 “阪”作为规范字出现在二级字表中(3640号),作为异体字出现在附表“坂”的后面,此时加了注释: 阪:可用于地名,如大阪。 (3)将“讌、紬、鰌”3个字仍确认为“宴、绸、鳅”的异体字。因这三组字在现代没有区分的必要。 字表还重新调整了45个异体字。 将“皙、瞋、噘、蹚、凓、勠”6个字确定为规范字。 将“迺、桠、耑、钜、昇、陞、甯、飏、袷、麹、仝、甦、邨、氾、堃、犇、龢、迳、 这39字的使用说明是: 迺: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椏: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但须类推简化作“桠”(6958),如“五桠果科”。 耑:可用于姓氏人名,读duān。读zhuān时用“专”。 鉅: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但须类推简化作“钜”(参见本表序号6845)。 昇:可用于姓氏人名,如毕昇。 陞: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甯:可用于姓氏人名。 颺:可用于姓氏人名,但须类推简化作“飏”(参见本表序号6607)。 袷:用于“袷袢”,读qiā。读jiá时用“夹”。 麴:可用于姓氏人名,但须类推简化作“麹”(参见本表序号7748)。 仝:可用于姓氏人名。 甦:可用于姓氏人名。 邨:可用于姓氏人名。 氾:可用于姓氏人名,读fán。读fàn时用“泛”。 堃:可用于姓氏人名。 犇:可用于姓氏人名。 龢:可用于姓氏人名。 逕: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但须类推简化作“迳”(参见本表序号6745)。 鑪:用于科学技术术语,指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符号为Rf),但须类推简化作“ 線:可用于姓氏人名,但须类推简化作“缐”(参见本表序号7459)。 釐:可用于姓氏人名,读xī。读lí时用“厘”。 脩:用于表示干肉,如“束脩”。其他意义用“修”。 絜:读xié或jié时,均可用于姓氏人名。 扞:用于表示相互抵触,如“扞格”。其他意义用“捍”。 喆:可用于姓氏人名。 祕:可用于姓氏人名。 頫:可用于姓氏人名,但须类推简化作“ 貲:可用于姓氏人名和表示计量义,但须类推简化作“赀”(参见本表序号6981)。 叚:可用于姓氏人名,读xiá。读jiǎ时用“假”。 勣:可用于姓氏人名,但须类推简化作“ 菉: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蒐:用于表示草名和春天打猎。其他意义用“搜”。 淼:可用于姓氏人名、地名。 椀: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橡椀”。其他意义用“碗”。 谿:可用于姓氏人名。 筦:可用于姓氏人名。 澂:可用于姓氏人名。 劄:用于科学技术术语,如中医学中的“目劄”。其他意义用“札”。 吒:可用于人名、地名,读zhā,如哪吒。读zhà时用“咤”,如叱咤。 王敏 陈双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