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看透”了职场,才是误入歧途的开始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19

“久病成医”,说的就是职场人。绝大多数所谓的成功人士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富二代成功并不稀奇,但多数很难达到巅峰。这倒不是因为“没有经过磨难,所以自身不够坚强”之类的酸溜溜的道理,而是因为当今社会形态与几十年前大有不同。

几十年前,科技还远不及现在的发达与普及,一个老板自身的见识、判断力往往可以主导一个企业的成败。今时不同往日,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由一个人来主导,是自取灭亡的先兆。

不过我不是老板,所以今天只谈职场。

在头条说“看透职场”,就不得不提一下槽XX君——一个有才又搞笑的漫画人。此君的漫画把职场的各种可笑又可怕的弊端展现的淋漓尽致(诸位可以自行搜索,说多了怕有人误会我植入广告。)

然而,对于职场的种种,民众的态度也是变化万千。有人认为看透才能成功,有人说看透未免太痛苦不如麻木,有人整日愤世嫉俗,有人整日研究成功学入了死胡同。

对于成功或是职场,我历来只有一种态度,这世上从无成功的模版,只有失败的经验。

在过去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模仿可以更加快速地接近成功,而现状却是,无数的大企业在尝试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进行试错,然后寻找一个更加接近成功的突破口可以突出重围。错误的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更重要,因为成功变得越来越难以复制。

自媒体时代,无数人在四处传播成功的经验,个个以职场达人自居。一个成功人士多半会是一个合格的演说家,因为成功的人会不得不与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沟通,才能继续提升。而一个演说家未必是一个职场达人——比如购物平台的主持人,也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这里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每一个靠出卖劳动赚钱的人都值得尊重,骗子除外)。

很多人会发现,我看了、听了那么多的成功学、心理学、励志书籍、经典案例,似乎境界提升了很多,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一塌糊涂,是那些学问没有用麽?其实并不是,只是不兼容而已。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那种似是而非、大而全的理论未必会适合每一个人,有时非但不能使人提升,反而有可能会给人一种自身水平有所提高的假象,从而导致当问题不能解决时,会更加的迷茫、困惑甚至误入歧途。

所谓职场根本不曾有”看透“一说,因为职场就是人性的画布,而人性是从来不会被”看透“的,因为它始终在变化。我们连一个人都无法完全看透,更遑论一群人。

那么是不是说,”看透“就没有意义了呢?并不是。它只是一个目标,把它摆在那,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职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密室逃脱游戏所有人都努力寻找逃脱的线索,一部分人成功了,离开了这个密室,进入一个更大的密室。这其中更少的人找到了继续通关的线索,向更大的密室进发,失败者有的选择放弃,也有一少部分人选择回到最初的密室,试图汲取更多的力量。仅此而已。

说到底,吸收更多失败的经验,反省自身,改变自己才能提升接近成功的概率。模仿别人成功的路径,在这个变化速度大过自身进化速度的社会,意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大。敦实自己的基础,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成功的经验并不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失败的经验才会。

很多人对槽君的漫画持反对态度,认为他过多的描述职场的阴暗面,传播负能量,其实他不过是把事实摆在那里,给你我打了一针疫苗罢了。对正能量的东西视而不见,只对负能量的东西评头论足,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传播负能量。

我们做不到”看透“职场,但是我们可以找到突破的线索,”看破“职场,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看破“之前,大家不过是还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能算是”生存“,看破之后,你的”生活“才算刚刚开始。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曾有针对平常人的”捷径“和”不劳而获“的机会,如果有,一定是陷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