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文作文引导心得:思维的“结界”

 长沙7喜 2019-10-19

    昨晚照例写英文作文作业,题目是《我最喜爱的海洋动物》,娃选的海豚。

    因为英文信息类作文写到第三年了,上周又刚写过中文作文《参观动物园》,台湾老师专门讲解过如何介绍一只动物,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项轻松愉快的任务。

    于是我走向书桌,准备继续誊写语文笔记,只是顺口问了一句,“第二段开始,你打算写海豚的什么事实?”,然后娃就眼睛瞪着空气:“呃,他会各种小把戏。”

   ?#¥@%……&?我顿时感到大事不妙,收住脚,回头诧异地看着娃:“介绍一只动物的事实,我们是按照什么结构进行的,还记得吗?”

    果然,显然,当然,你们都能猜到,他继续无辜地盯着我,又低头抠手,做出在努力搜寻大脑的样子,但是这又不是肠胃里的气,憋一憋,总能出来点屁。“先讲眼睛啊,嘴什么的。”

    好了,我惨淡地走到白板前,认命地拿起黑笔,“我们来看一看吧”。

   “我们信息类写作一年级和二年级学过,要让读者了解一只动物,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还记得吗?HAVE CAN ARE。”

   这时候,娃仿佛大脑里的某根电线突然接通了,捣蒜一样地点头,还抢话:“ARE就是它是一只哺乳动物啊,它照顾孩子啊,冬眠啊,什么的。” 这不是脑子里都知道吗?我的心定了一点点。

   “那么,我们开始看到一只动物,它们有什么,我们要怎么介绍,上周老师是怎么讲的呢?”

   “要先写整体,比如,毛啊什么的。”

   “对了,和做数学一样,做数学计算题,做数学应用题,我们要判断哪个是整体,哪个是部分。介绍动物也是一样,一只动物出现在面前,或者一个人走过来,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整体,而不是它的某个细节。所以作文,我们也应该是先介绍它的整体。”

   “海豚的整体是什么?”

   “很光滑。”

   “请说完整句。”

    “海豚的皮很光滑。”

    “对了,这是事实,那么光滑是形容词对吧,我们之前说过形容一个名词,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形容,还记得吗?”

   “颜色,尺寸,形状”

   “对了,这里还能不能再加一个形容词呢。”

   “灰色的。”  这里他居然忘记灰色的英文了,说了一堆其他的颜色,想不起来灰色,我提醒G开头,才想起来。

   “所以,这句话完整地怎么说呢。”

   “海豚有一身光滑的灰色皮肤。”

   “这是事实吧。”

   “对。”

   “我们说事实加想象,可不可以加一个想象呢。”

   “海豚有一身光滑的灰色皮肤,好像暴雨前的云。” 这个他反应很快,一下子脱口而出,但是stormy cloud, 说成storm cloud了。

   “你现在看看这句话,是不是介绍海豚的整体了?”

   点头。

   “整体介绍了,部分我们要怎么写,还记得中文写作老师怎么讲的吗?”

   “耳朵,眼睛,鼻子,嘴这些。”

   忍住怒气,“你看,我站在你面前,我的部分分为哪些部分。”

   “头,腿。”

   “中间呢。”

   “肚子。”

    忍住越来越大的怒气,“肚子上面不管啦。”

   “胃。”

    怒气从头上冒泡了,“后面呢。”

    “背。”

    “胃,肚子,背,有没有一个名字啊。”

    “身体。”终于说出了body这个词。我像自行车的气门芯,“嗖”地散了气。

     “你看,我们部分是不是三部分,头,身体,四肢。”

    点头同意。

    “所以老师当时讲的,这三部分里面选取有特点的来写,对吗,因为如果大象和长颈鹿都一样,就不用写了。大象的大耳朵,长鼻子,象牙这是头的部分有特点,所以选这些来写,读者就知道这是大象,长颈鹿的脖子属于身体的部分,所以选这些来写,读者才知道是长颈鹿。这个能理解吧。”

   点头。

   “海豚的部分选择什么来写,头,身体,尾巴,哪些是它的特点呢。”

  这下,娃终于回想起了中文作文过程里的部分,想到了,海豚的头的特点,眼睛圆圆的,发亮,嘴巴长长的,背是流线型,尾巴长长的,他说,我记下来了。

   这才完成了英文作文作业。

  而其实上周他写的中文作文里有类似部分,本来认为他完全能借鉴中文作文相关段落的结构,独立完成这篇英文作文段落内部结构的。

    然而实际练习中,却发现孩子的不同作业之间好像有修仙界的”结界“一样,里外两个世界,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需要家长时刻提醒,“这不就是我们上次。。。”

   想一想,我们无论是教材上,练习册上,还是故事书上接触到的各学科大量知识,细分下来,大致分为基本概念(定义、原理、法则)、应用领域和相互关联结构。

 从一开始,让孩子理解概念,明白概念在知识整体里的应用意义,就好像一副大的拼图一样,里面每个概念是按照知识关联结构联结在一起的。

   第二步,就是基础知识和逻辑的普遍迁移,把没有做过的新的任务,转换为已经完成的基础任务,才说明真正学通、学透了。

   以前,我一直认为第一步让孩子理解概念,他就能自然迁移了,现在三年级才发现,这是家长的个人主观臆断。

   其实他一边在学习,一边在遗忘,同时,知识本身在学习时候某种情境的理解可能孩子也存在各种差异,和成人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成人觉得觉得理所当然,能迁移的知识或者模式,他们其实是没有体会到的。

   因此,学习,知识的告知是一方面,知识应用的训练和迁移现在看来,应该是各学科日常陪伴的主要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