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章详细

 zhangzz 2019-10-19

摘要:

《易经》为群经之首,通元疗法援《易经》之说,总结提炼传统针灸理论,以丰富其学术内涵,阐明部分机理。从《易经》理念对通元生理的启示、通元理论一元二气圆道周流与《易经》太极阴阳观的联系、卦气与经络的联系等3个方面总结《易经》与通元理论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通元太级圆道观、通元阴阳观、卦气与通元等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通元疗法;;易经;;圆道观;;阴阳观;;卦气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

通讯作者:

吴跃峰;

参考文献:

[1]王弼.周易注校释[M].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李景荣,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
[3]张介宾.张景岳医学全书[M].李志庸,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777-778.
[4]林忠军.《易纬》导读[M].济南:齐鲁书社,2002:77.
[5]罗桂青,李磊.试论《周易》圜道观对经络气血运行理论的影响[J].中医文献杂志,2013,31(3):27-28.
[6]吴跃峰,王继红,赖新生.赖新生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5,47(8):9-10.
[7]余达,杨坤,王玉兴.《周易》圆道与任督循环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87-1288.
[8]吴跃峰,赖新生,赖新生通元针法治疗呆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5):140-141.
[9]张介宾.景岳全书[M].赵立勋,主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42.
[10]谭春雨,乔文彪.医易相通的五个层次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3):1-3,17.
[11]叶霖.难经正义[M].南京中医学院,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