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时间:公元304年 发生地点:中国境内 事件经过: 公元304年,西晋永兴元年,李雄在蜀称成都王,匈奴刘渊也称汉王,就这样统一仅仅24年西晋王朝,已经是混乱之极。智商极低的惠帝司马衷继位,由于司马衷昏庸愚蠢无能,上至朝廷内部,下至广大民间,人人皆知。惠帝司马衷即位,初期尊杨芷为太后,杨骏更荣升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赐予假黄钺,侍中,录尚书事,督导任免全体文武百官,总揽朝政。所有皇帝下的诏书,在司马衷批准后先报呈太后杨芷批准,才可颁布。 杨骏当权后,为人严厉苛刻,专门挑剔小节,而且刚愎自用,无论朝内朝外的人们,都十分憎恶他。杨骏要聘请匈奴东部人王彰为司马,王彰吓得跑掉了,不肯受聘。他的朋友感到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做大官。王彰回答说: “从古到今,一家出两个皇后,没有不失败的前例。何况杨骏亲近小人,疏远正直的人,大权独揽,自己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不按国家法律办事,他失败的日子,就在眼前。武帝(司马炎)没有想到国家的百年大计,继位者(司马衷)没有能力承担国家的重大责任,辅佑大臣又不是合适的人选,天下大乱的日子,就要到了。”杨骏的败亡,志士贤达之人早已看出,只是当事者杨骏浑浑然不知。常言道,凶险的人总是把凶险当成祥云。  贾南风当了皇太子妃后,对其缺点、错误,婆母皇后杨芷多次严厉告诫她。贾南风家教不好,不以为忠言逆耳利于行,反认为杨芷在老公公司马炎面前说自己坏话,所以对婆母杨芷十分痛恨,无奈无机会发作。转眼到了司马衷继位,贾南风作了皇后,打算干预朝政,而当时杨骏正独揽大权,贾南风有些怒不可遏。 公元281年,贾后与掌握禁军的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等合谋,杀杨骏及其弟杨珧、杨济和杨氏党羽。贾南风对婆母杨芷怀恨甚深,认为自己已当皇后,地位十分巩固,可以出出恶气,就上书状告婆母,说她与杨骏合谋独揽大权共同作恶,还意欲谋反。最终将婆母杨芷废黜,囚禁于金墉城。杨芷在被囚禁之后,皇后贾南风将婢仆10多人全部调走,杨芷绝食8天而死,当时只有34岁。 贾后自从杀了杨骏,并将其党羽斩草除根,着实除去了一块心病。过了不久,通过假告密诏,命令司马玮召集军队讨伐司马亮、卫谨。二人极力争辩,但是也没作抵抗,擒到之后就遭到杀身之祸。此时,八王之乱的第一王,即汝南王司马亮被杀了。 汝南王司马亮死后,西晋政治局面更是奸雄四起,人心叵测,无情绝义者、心狠手辣者竞相亮出屠刀。太子少傅张华,通过董猛向贾南风建议说:“楚王司马玮一连诛杀了二位上公,天下权威将全部落在他手心里,人主怎么能够平安?最好趁他的权力还远远没有稳固,指控他擅自杀戮公卿,把他除掉,免除祸患。”贾南风早就有此打算,就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除掉司马玮,因此对张华的建议,完全赞同。由于贾南风集团伺机作乱,朝廷内外大乱,从官府到民间,人人恐惧,个个自危。 张华报告皇帝后,就立刻行动,派殿中将军王宫,出宫向司马玮集结的军队宣布:“楚王假传圣旨,大家不要受他欺骗。”将士们看到驺虞幡出动,大为震恐,丢掉兵器,一哄而散。霎时间,只剩下司马玮一个人了,左右侍从卫士也都逃散,他手足无措,窘迫紧张,不知如何应变。没过多长时间,张华军将他团团包围,捆绑起来,送到廷尉,论罪当斩。临刑之前,司马玮从怀中拿出惠帝司马衷亲笔写的诏书,痛哭流涕,请监斩官、尚书刘颂过目,说:“我有幸是先帝的亲生之子,竟受到这种冤枉!”要求刘颂代向皇帝申诉冤情,当时刘颂伤感得声泪俱下,不敢抬头。争权夺势,野心家们争红了眼,八王之乱的第二王,即楚王司马玮也被杀了。
 心狠手辣、果断而又残忍的皇后贾南风,终于大权独揽,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她任命堂兄贾模为散骑常侍兼侍中。贾谧跟姨母贾南风秘密商议,认为张华出身庶族,没有违抗上旨的力量,而且诣文儒雅,富有谋略,大家对他都十分敬佩,打算让他来主持朝政,但又有些犹豫不决。于是向裴顾说明,征求他的意见,裴顾很是赞成,此事就算定下来了。接着,皇帝下诏,任命张华为太宰,兼中书监,裴顾为侍中。张华尽心尽力地效忠皇家弥补缺失。贾南风自幼淫荡暴虐,自当上皇后以后就一天甚于一天。她跟太医令程据等通奸,仍不能满足欲望,又把街上年轻男人装入竹篓,秘密运进皇宫,享乐寻欢。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皇上三宫六院是美谈,而皇后通奸则是大大丑闻。而贾南风之所以能这样放荡无忌,就因为丈夫司马衷是个白痴,而大权又握在贾南风手中。可因为她是皇后,解决这个问题就困难多了,费了许多周折。皇后取乐之后,因怕泄露其所做所为,便一律杀人灭口。由于当时朝廷大权散落于群臣之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势范围,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号施令。权势豪门,互相推荐拜托,跟市场上做生意买卖一样。贾谧、郭彰随心所欲,对什么人都不在乎,行赂受赂比比皆是。朝廷的命官对所管辖的事情每每严格挑剔,以为只有这样才可显出自己的文明和威风。后来,孙秀用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宫中欲政变废皇后,迎太子复位。贾后知道后十分害怕,准备再下毒手。她命与其通奸的太医令程据配了毒药,以皇帝名义派宦官孙虑送往司马鹬处。司马鹬自被放逐后,深恐受到谋害,总是自己煮饭吃。孙虑先断绝太子饮食,希望活活饿死他。但其他宫女暗中从墙外送进去。最后孙虑亲自出马逼太子服毒,太子不肯,他乘太子不备,就用捣药铁杵把他击毙。司马鹬死时年仅23岁。 趁此机会,赵王司马伦、孙秀等发动政变。先斩了贾谧,随后奉诏书逮捕皇后贾南风。贾南风喝道:“只有我才可以下诏书,你哪来的诏书?”死到临头,贾南风还没回过味来。当她听说起事者是赵王司马伦和梁王司马彤时,无奈的哀叹道, “怪我没管好自己的狗”。随后,贾南风被囚于金墉城,不久司马伦派人携带毒酒到金墉城,强迫贾南风喝下,一代毒妇亡命,年龄只有44岁。赵王司马伦逼死贾南风后,自封为相国,随后击杀淮南王司马允。公元301年,又废惠帝司马衷而自立为帝,改年号建始。司马伦一向昏庸愚劣,由亲信孙秀掌握实权。后遭各王联合讨伐,终于赵王司马伦及孙秀在洛阳被杀。八王之乱的第三王,即赵王司马伦也被杀了。
 公元302年,自惠帝复位后,齐王为大司马,入朝专政,大权独揽。齐王既掌大权,沉迷于酒色,荒废政事。河间王司马禺联合长沙王司马义举兵攻齐王。在洛阳城内与齐王展开巷战,齐王所部崩溃后,齐王被擒斩杀。八王之乱的第四王,即齐王就这样结束了。 公元302年至公元306年,惠帝时而被迎回拥立,时而又被追杀。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禺、东海王司马越,相互倾轧,追杀,相互利用,耍阴谋,都想揽权称帝。东海王缢死了成都王,随后又活活掐死了河间王。后来,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惠帝,拥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继位,这就是晋怀帝。历时十六载的八王之乱才宣告结束,实际上参与这场宗室之乱的不只这八王。唐朝人所编《晋书》中,将此八王合为一传,并这样说: “西晋之政乱朝危,虽由时主,然而煽其风,速其祸者,咎在八王,故序而论之,总为其传之尔”。 西晋宗室诸王这样互相残杀,为害极大。这种大规模的战乱,更直接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促成西晋王朝的迅速崩溃。在内争中,东瀛王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凌用乌丸、鲜卑骑兵帮助东海王司马越,进攻成都王司马颖,王凌并嫁女与鲜卑贵族段务勿尘,招引其率领胡、晋2万人以攻打司马颖。司马颖也曾企图招引匈奴五部抗击司马腾。西晋的王公贵族们杀红了眼睛,不惜把自己的门户大开,把颓丧的国势全部暴露了出来。骨肉相残给自己挖了坟墓,摇摇欲坠的西晋王朝终于在自相残杀中走向了终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