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这是两个问题呀,而且提问的语句次序非常合理是一个递进式问题。我先来回答第一个。 为啥人总是看到别人的错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呢? 我们一般人判断事情的依据往往是从自身出发的,受着我们自身经历、经验和习惯的约束。而这些经历,经验和习惯构成了一个框,像是一个模板一样,看待每件事情时我们都会把它先放入自己已经构建好的框中,一旦发现有哪里超出了这个框,我们就会感觉到不习惯,不舒服,甚至是不可以,不能容忍,进而视之为另类、异端。 我们忽略了自己所构建的模板并不是万能的。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件事的对错在不同人的眼中,看法往往会有不同。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有经验的人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这应该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小马过河的故事就是分别从牛伯伯,小松鼠和小马本身,三个不同个体看待同一条河流而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这是因为三者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的,没有换位思考,更没有进一步用自身知识进行对比思考的结果。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在我们不熟知的领域我们会犯更多的错,只有善于思考总结,把一件事情做到一定深度,那再看其它问题往往会触类旁通,一语中的。而把一件事情做到一定深度往往是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还是山。这个过程就要看个人的用心程度,去体会和感悟。 如果我们是懒惰的人那就不知道早起的好处;如果我们是早起的人,就会发现有人比我们起的更早! 我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自己错了看不到却反而喜欢指责别人。 自己错了看不到是受我们自身经历,经验和习惯的制约束缚。 圣人为了提升自己,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加以改正,都要吾日三省吾身,何况我们芸芸众生。这个在第一个问答里能找到答案。 我们只从两方面来说说为啥反而喜欢指责别人。 来说递进式,有个成语叫一错再错。这和个人习惯养成的性格有关。 其实,有很多时候,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美好的,结果跟看事情的人的期待出现了偏差,而看问题的人,由于自己的习惯养成的性格,不自觉的忽略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立刻发出指责。这时候,对人造成伤害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指责者的情绪和态度。 我们喜欢看鲜花,对大粪嗤之以鼻。我们下意识自动忽略了是大粪滋养出了美丽的鲜花的事实。 同理,如果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人长得丑,或者身上脏,我们又没有用眼用心去判断他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善良温柔,他的工作性质,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躲开。但是如果事先,我们能想起农村出身的长辈,那样我们的反应又会不同。 这些是习惯所致,也是个人历练的结果。 命运对每个人的安排都不一样,但是给了我们每天同样的二十四小时。 如果我们出身不好,再抱怨不公,那就是一错再错,如果带着这种怨气看别人做事,无意间就把怨气传递出去,变成了错上加错。 如果我们出身不好,但能心怀芳华,就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成熟。 生活是面镜子,你笑了,它就笑了。 我相信当周围有越来越多笑容的时候,偏见和诋毁会自惭形秽,直到销声匿迹。 有回答不周,请大家多指正,好希望能通过审核呀,上个漂亮的图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