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作家》: 拥有一双慧眼,必要时紧闭嘴巴,随时写出你的心声 文|严焱 我想成为作家!这个声音从我心里浮出来是在多年前,我走出抑郁接受生涯咨询的时候。 当这句话穿过我的大脑从我嘴里蹦出来的时候,我惊呆了。成为作家,怎么可能? 咨询师看着我,笑眯眯地反问:“为什么不可能?”我无言以对。 仿佛得到默许,这句话大大咧咧地在我心中住了下来,三军统帅似的指挥着我干这干那。 在她的命令下,三年内我买了三个书架,200多本书籍,报了N个培训班,劳心费力而又孜孜不倦。 但是几年下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我自己的原因),写作水平提高不大。 如何成为作家,或者说,如何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迫切地想知道。 如同久旱逢甘霖,《成为作家》这本书给了我及时的指引。 01 本书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丛书之一 《成为作家》,多萝西娅·布兰德著,刁克利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属于国内首次引进的关于创意写作的丛书之一。首选的创意丛书一共四本,它们是:《成为作家》、《开始写作吧!——虚构文学创作》、《开始写作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和《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攻略》。 四本书的作者都是美国作家,四本书都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作家,如何进行文学创作。 多萝西娅·布兰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纽约做编辑。她出生在芝加哥,后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刘易斯学院和密歇根大学任教。 《成为作家》在1934年出版后,风行美国文学界80余年,是长久不衰的经典。 关于如何提升写作能力、进而帮助我们成为作家,该书给了我们很多方法指导。 02要拥有一双慧眼。 你拥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 大的小的,丹凤眼、斗鸡眼还是对对眼?漂亮还是丑陋的? 不是的,这里探讨的不是咱们眼睛的形貌,而是它是否天真纯洁,不管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过了多少世面,它是否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拥有一双慧眼做什么呢? 向内看,向外求。 看我们自己,回顾我们的过去:走过的路、经过的挫折、爱恨情仇的故事。 我们还要向外求:看天上的风云变化、世间的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人间的悲欢离合。 我们还要借这双慧眼,批判性地读书。 爱好写作的人大抵喜欢读书,但是以什么方式读书就五花八门。 作家要有一双会思考的慧眼,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每一本书籍,并和书中的每一个灵魂相会。 如此,整个世界就经由我们的双眼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03必要时请紧闭嘴巴 俗话说:“嘴巴两张皮,边说边移。”吃饭以外,嘴巴的重要功能就是说话。 但是想成为作家的话,更多时候要闭紧我们的嘴巴。 第一.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两重人格: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海面上的司令官,他指挥着一切:往来的船只,天上飞的鸟儿,头顶的太阳,刮过的风。 潜意识是我们的本能愿望。像深海里的鱼一样,它默默地藏在我们的心底。 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意识的存在,因为他老在我们大脑里叨叨。 我们几乎感觉不到潜意识的存在,因为他几乎不出来游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欢快的游出海面,在梦中,使劲儿折腾。 意识和潜意识大部分时间相安无事,有时候会发生矛盾。闹僵了,潜意识不说话,默默的潜入海底,然后,你就会不高兴,也不想动了。 第二.意识和潜意识都想表达,希望被人看见。口头和书面,一切均可。 所以,当我们心里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如果正好身边有个合格听众,好奇地追问:请问您说的是什么呀? 假如那个时候我们不加节制,巴拉巴拉一大堆…… 坏了!说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没有提笔表达的欲望。因为对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来说,刚才那个念头已经口头发表完毕。 所以,请你务必牢记:一旦说出口,我们的作品就已经“发表”了。 如果你还想写下这个故事、这个念头、这个思路的话,必要时请闭紧你的嘴巴,把那些如暴雨天气即将一泻而出的滔天洪水般的话语,通通吞回肚子里去,任凭那里暗流汹涌。 “发布的时机还没成熟,请稍安勿躁。”你轻柔地安抚自己。 第三,让有字充满无字的世界。 什么是无字的世界?整个自然界。不看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来到自然的怀抱,悠闲的行走,静静地聆听,闭上眼睛感受,自由地联想。 然后各种各样的文字像五彩斑斓的蝴蝶煽动着翅膀,从鲜花盛开、香气袭人的百花谷翩翩飞翔,飞到四面八方,最后停在你的头上,亲吻你的发丝你的脸颊。 然后我们就伸出思维的触觉,一把抓住它们,或者随着它们飞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维变得更加的创新和灵动。 04 随时写出你的心声 首先,每天早起,在固定时间写作,逐步形成习惯。 凌晨很美好,安静无干扰。我们可以穿着睡衣,趿着拖鞋,打着呵欠,头发蓬乱,眼睛惺忪,来到书桌旁,抓起笔,写下心中的话和任意想表达的东西。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写作是件技术活儿,也是体力活儿。灵感之外,我们也需要机械的流水化作业。 如果我们的潜意识认同写作,可以把这项艰巨的工作变成一种习惯、常规化,就可以减少意志力消耗,省时省力而且高效。 而习惯的养成,需得每天坚持和培养。所以每天早起的写作锻炼就必不可少。 其次,每天任意选择一个时间写作15分钟。 这个时间可以是任意的点儿。只要预设了,时间一到就拿起笔写下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遇到任何的突发事件、突然而至的念头,我们可以随时酣畅流利地 把它记录下来。 第三,写出自己心中所想,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写作在初期是没有内容限制的。一切源自内心的灵感,观点、想法、故事、梦境、一切的真真假假;我们的、别人的、现实的、玄幻的、开脑洞的故事……所有我们心中的念想,包括那些之前被你从嘴边生生劫回、压在内心翻腾咆哮的巨浪般的话语,此时都可以给它们一支笔,引导它们顺着这支笔流淌到我们的纸和电子屏幕上。 到了后期,我们随着写的多了,对表达的方式自然有了更高的要求: 布局构思精巧,逻辑层次清晰,语言精准优美,与众不同的个性标签…… 我们的行动其实是在宣告:芸芸众生,我是如此的卓尔不凡,请记住我的名字、我的文字。 05成为作家的心理学思考 在读了《成为作家》一书后,我获得了心理学角度的一些思考: 第一,我为什么要写作,成为作家对我有什么价值? 这是我们生涯咨询中教练询问来访者位置靠前的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拷问我们的价值观也是在解决写作的动力问题。 成为作家是一条长期的艰苦历程,需要我们跋山涉水不断攀登。 正如马拉松比赛,出发时人很多,跑着跑着不少人退出了队伍。咬牙坚持的人,也需要随时自我鼓励补充营养。 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就是写作的强大能量供给站。 “我想获得金钱。”“我想获得成功,得到认同。”“我想带给人们指引、思考、启迪。”“我想表达自己,让别人了解我。” 写作的目的各不相同。认清内心的渴望,我们可以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想要的东西在写作这里能不能获得?将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利益可以得到多大程度的回报? 想通透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做出恰当的选择:放弃,或是义无反顾地坚持。 第二,打破思维定势,重构心理地图。 一谈到成为作家,很多人连连摆手,“我不行,我做不到。” 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区别。究竟是“不想做”,还是“不能做”的问题。 “不想做”属于内心的动力不足或者信念缺失,“不能做”属于能力不足。 有的人口中说“不想做”,其实是用不想来掩饰自己消极懒惰的行为,或者是为失败无为找借口。 如果真的想尝试写作,我们首先要修改内心的信念,我可以成为作家。接下来我可以怎么做来提升写作能力呢?顺理成章的打开面前的成为作家这本书吧。行动就开启了。 第三,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引下刻意练习。 民间有个传说,关于1万小时成功的定律。很多人解读为只要坚持1万个小时的专业训练,我们就可以超越80%的普通人,成为20%的业界高手。 这其实是不对的。 我喜欢打乒乓球。以前无流派,乱打。正手攻球,怎么高兴怎么来,还打得挺欢的。 后来跟着教练学习三年,发现以前打得很溜的正手攻球,由于长期的错误动作,手背肌肉形成错误记忆,纠正非常困难,进步缓慢。 反倒是正手反推,零基础。刚开始学习非常困难,磕磕绊绊,但后来进步神速,大大超越了正拉。 程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指出:1万小时定律有个前提,那就是,每个训练动作必须精准,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才可能取得专业的成功。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接受专业资源的正确指引,以便少走弯路,避免南辕北辙。 06 开启作家之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 成为作家,我们要踏上的就是这样一条无路的路。 在《成为作家》等书籍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拥有坚定的信念、踏实的脚步,在正确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砥砺前行。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心中有什么感想,请赶紧拿起笔,把它写出来。 在这个时候,你就已经行走在了成为作家的道路上。 祝你早日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