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所说,弟子法海等集录得一部经典,是禅宗顿悟法门的及大成之作。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对这句话怎样理解呢? 不是对世间人所犯的过失,修行的人看不到,也不是忽略世间人没有过失, 而是真正修道的人对于这些过失,看到却不放在心上,见如不见,不分别,不起心动念。 即修道的人,把眼睛向外转到眼睛向内,看到此现象用来警觉自己,管住自己, 纠正自己身上曾有或有的类似的过错,回到自性清净的觉悟境界,真实境界中来, 回到真如本性中来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对我们很有启示和教育意义? 现实工作与生活中,不少人眼睛里总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就像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喜欢挑剔别人,指责别人,喜欢拿别人的缺点说事。几个人凑在一起,不是说张三短,就是说李四非, 殊不知 总看到别人的缺点,就把别人的缺点装在了心里,就如同是吃垃圾食品, 天天吃垃圾,垃圾食品,怎么能让自己得到健康快乐呢? 既有害于自己,也会伤害别人,喜欢挑剔别人,指责别人,会造成对他人心里的打击和压力, 又怎能和谐人际关系呢? 一位中医老师曾跟我说:看人缺点是‘收脏’,找人优点是‘聚灵’, 你看,现代人生活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了,疾病却不减少,反而几何倍数的增加 垃圾吃多了,没有营养,就总要得病; 身病,药可医治;心病,仙丹难救 智慧的增长不如习气的改变 传而习之: 1,每天随时记录自己找人缺点的次数,找人忧点的次数, 2,晚上写自省日记,对比找缺点和找优点的数字,你会找到自己不快乐的原因 3,试着让自己找优点的次数大于找缺点的次数 4,当你开始想说别人缺点时,觉察与醒觉自己 5,如果已经说出口了,那就找一次优点来平衡 6,念头和行为同等效力,想了不说,也成事实,做到不自欺 7,不要害怕自己总有坏念头,这是惯性使然,只要你开始养成找人优点的习惯,你会发生不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