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象竞争——中印工农业经济百年竞赛(1910-2010)

 老王abcd 2019-10-20

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印比较热”,产生了一些新看法。

之所以会出现持续升温的“中印比较热”,主要是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是最具有可比性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与亚洲“四小龙”不好比较,他们都是小的国家或地区,与英法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好比较,他们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日本也不好比较,因为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是工业化强国,跻身于世界主要列强行列之中。而中国与印度都属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最有可比性。

论历史和文明,两国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论人口规模,两国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论自然资源,两国各有所长;论二战后发展的起始条件,两国都贫穷落后;论最初的发展战略,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国家计划主导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论经济改革,印度早于中国但两国都已取得一定成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已经持续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也持续了好几年的高速增长。以上诸因素很自然地使人们把比较的眼光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身上。

其实,我们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在1949年以前,印度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其工业基础和经济水平到要大大高于同时期的中国,而在两国各自取得独立,开始自主工业化进程60余年后,印度已经被中国远远的甩在了后头。下面,我们就梳理一下百年来中印两国主要经济指标的此消彼长的竞赛过程。

一、人口

中国人口总量在世界上长久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虽然,依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在《世界千年经济史》中的估算,印度人口曾经领先过中国不少时期,但其可靠性并不是很高,只是一家之言的猜测而已。

由于长期战乱和经济水平低下,自清朝中叶中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以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我们一直说中国是四万万或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也就是说,一百余年来,中国人口一直在4亿之间徘徊。当然,那时中国由于时局动荡,没有周密的人口普查,对人口数据只是估计一个大概数,误差很大。所以新中国建立后,全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人口总量(含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已经突破了6亿人!

印度在被英国完全殖民征服后,英国人为了更好地统治印度,很早就在印度进行了人口普查。187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英属印度(包括巴基斯坦,但不包括法属和葡属印度)总人口为2.03亿人。到1911年时,人口普查显示印度人口达到3.03亿人,中国人口在1910年时估计数为4.27亿人,印度人口相当于中国的71.0%。

1951年人口普查,印度人口(不包括巴基斯坦)增长到3.57亿人;而两年后中国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全国人口为6.02亿人,印度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59.3%。这说明1910年时的估计数与实际数相差比较大。

60余年后的2010年,两国都进行了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印度总人口为1210193422人,印度人口总量已经上升到中国的88.3%。

2018年,中国大陆人口数量接近14亿人,而印度人口数量官方估计也已经突破了13亿人,世行估计数据则达到13.5亿人,仅比中国少4000余万人。

也就是说,百年来,与中国相比,印度各项指标提升最快的就是人口了。照此趋势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农业

在1949年以前,中印两国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大部分产值。1931年,中印两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如下:

大米:中国4307.9万吨,印度4393.6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102%。

玉米:中国638.7万吨,印度229.9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6%。

小麦:中国2161.8万吨,印度945.5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43.7%。

大麦:中国792.8万吨,印度243.0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0.7%。

1949年,中印两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如下:

大米:中国4865.0万吨,印度3531.2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72.6%。

玉米:中国648.3万吨,印度204.6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1.6%。

小米:中国778.6万吨,印度665.7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85.5%。

小麦:中国1381.0万吨,印度574.1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41.6%。

大麦:中国660.0万吨,印度224.1万吨,印度相当于中国的34.0%。

到了2008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印两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如下:

谷物总计:中国48100.9万吨,印度26658.2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8倍。

#稻谷:中国19335.4万吨,印度14826.0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3倍。

大豆:中国1554.5万吨,印度904.5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72倍。

根茎类植物:中国14828.9万吨,印度4466.3万吨,中国是印度的3.3倍。

花生:中国1434.1万吨,印度733.8万吨,中国是印度的2.0倍。

油菜籽:中国1210.2万吨,印度583.3万吨,中国是印度的2.1倍。

芝麻:中国58.6万吨,印度66.6万吨,中国是印度的88.0%。

水果:中国10783.8万吨,印度6267.2万吨,中国是印度的1.7倍。

受自然规律和条件的限制,中国农产品产量对印度的优势不是很大。但是,在印度的可耕地面积和农作物自然生长条件都比中国更具优势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十分难得的。

三、工业

虽然中印两国在各自取得完全独立自主后,都师从苏联,走上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道路,但是,一百年来,中印两国差距最大的就是工业方面。

从两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情况来看:

粗钢产量:1913年,中国4.3万吨,印度6.3万吨,两国差距不是很大,但当1930年印度产量超过60万吨时,中国产量却降到了1.5万吨。在旧中国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包括日满产量在内达到了92.3万吨,而此时印度粗钢产量已经超过了140万吨。当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而印度则有137.4万吨,是中国的8.7倍。百余年后的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6.27亿吨,印度虽然自21世纪以来粗钢产量也是高速发展,但产量不过6830万吨,中国已是印度的9.2倍。

生铁产量:1913年,中国9.8万吨,印度20.7万吨;1949年,中国24.6万吨,印度163.6万吨;1993年,中国8730万吨,印度1540万吨;2010年,中国59021.8万吨,印度3780万吨。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年产量为1943年179.4万吨,最低为1912年3000吨,印度最高年产量为1941年207.5万吨,最低为1913年20.7万吨。

煤炭产量:1912年,中国907万吨,印度1494.7万吨;1949年,中国3242万吨,印度3220.4万吨;1993年,中国11.5亿吨,印度2.64亿吨;2010年,中国32.4亿吨,印度5.21亿吨(2009)。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年产量为1943年5837.4万吨,最低为1912年907万吨;印度最高年产量为1949年3220.4万吨,最低为1910年1224.1万吨。

原油产量:1910年,印度(含缅甸)81.8万吨,中国无;1949年,中国11.8万吨,印度25.3万吨;1993年,中国1.45亿吨,印度2650.8万吨;2010年,中国2.03亿吨,印度3888万吨。民国时期,最高年产量,中国81.7万吨(1943),印度(含缅甸)123.8万吨(1922)。

铁矿石产量:1899年,中国135万吨,印度57.2万吨;1920年,中国133.6万吨,印度56.7万吨;1949年,中国56万吨,印度149.4万吨;1993年,中国1.17亿吨,印度3820万吨;2010年,中国10.72亿吨,印度2.16亿吨。民国时期,最高年产量,中国1017万吨(1943),印度208.9万吨(1928);最低年产量,中国14.2万吨(1947),印度56.7万吨(1920)。

黄金产量:1910年,中国5.5吨,印度16.1吨;1941年,中国11.3吨,印度8.9吨;1949年,中国0.6吨,印度5.1吨;1993年,中国160吨,印度1.9吨;2010年,中国340.88吨,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大约在3吨左右。

硫酸产量:1949年,中国4万吨,印度10.1万吨;1993年,中国1336.5万吨,印度374.2万吨;2010年,中国7090.8万吨,印度无具体数据。

发电量:1912年,中国0.46亿度,印度无数据;1939年,中国(含日满发电量)27.73亿度,印度25.32亿度;1949年,中国43.08亿度,印度49.09亿度;1993年,中国8394.53亿度,印度3563.35亿度;2010年,中国42065.4亿度,印度9222.49亿度。

汽车产量:1955年,中国100辆,印度2.35万辆;1978年,中国14.9万辆,印度8.3万辆;1993年,中国129.9万辆,印度57万辆;2010年,中国1826.47万辆,印度353.68万辆。

水泥产量:1949年,中国66万吨,印度214万吨;2008年,中国13.83亿吨,印度1.8亿吨;2010年,中国18.8亿吨,印度无具体数据。

化肥产量:1949年,中国0.6万吨,印度2万吨;2008年,中国6012.69万吨,印度2257万吨;2010年,中国6741万吨,印度无具体数据。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1949年以前,印度的工业基础要好于中国,但是经过几十年发展后,印度这些工业经济指标均大幅度落后于中国,并且差距还在拉大。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卷》、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联合国统计司月报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