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细亚人”30年相聚,那个甜美的礼仪小姐没来,我很想念她

 昵称45199333 2019-10-20

题记:30年后的曲水流觞,怎堪道尽与君别?是非恩怨,都已放下,只愿来日彼此的相执相携,与风同向。

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聚会的最佳时间点在哪里?

——30年,以及30年之后!

这时候,人生洗尽铅华,功名利禄、是非成败,都已经沉淀下来,大家相视一笑,不用多说话,不用再较真,只有两个字:会心。底子里是各安其命的淡然、无奈和宽容。

这时候,可以开始回忆了。曾经的青春经历,在中年的末尾变得熠熠闪光、款款相依。

比如我自己的大学同学毕业10周年、20周年聚会,我都感觉没能尽兴,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些“紧”,相见的气氛有些“放不开”,特别是,一些想见的人还是很遗憾地没有见到。私下里问相熟的学兄、学姐,他们说,你等30周年时再谈自己的感受吧,人情这坛老酒不闷够30年,是不会醇厚的,也是释放不出香味的。

看他们30周年相聚时无话不谈、一醉方休、砥足而眠(当然是室友之间)、放浪形骸的情形,我就对我的毕业30年充满了向往。那时候还有什么功利的负担吗?那时候还会遮掩自己最初的心事和隐秘忧伤吗?

人生就是这样,你越是想放下,其实越是不容易放下。

今年5月4日这一天,我驱车来到了亚细亚人30周年聚会的现场。这是王遂舟的主场,是晋野、曹殿宣、张春景、上官同君、王永君等人的主场,也是全体亚细亚人的主场。我没在亚细亚工作过,所以从角色上讲,只能算是一个凑热闹的见证者。

但,我要说,1993年到1997年亚细亚由盛到衰这一阶段,我恰在大学读经济学,亚细亚商场作为经常光顾的一个地方,我看它升旗,看它放歌,看它开新店,看它相别王遂舟,看它让一个个漂亮的亚细亚小姐在舞台上亮相而后又雪藏,整个青春记忆显得色彩斑斓而又光怪陆离。可以说,这是组成我的大学生活外部世界的重要一部分。

正如过去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现在,伸出手来,满把都是亚细亚留下的“流年碎影”。


这场聚会,原来在亚细亚系统工作的人,来了近400位。最高层的三位董事长来了(上官同君致辞:“老板来了!老板的老板来了!老板的老板的老板,也来了!”),最基层的一些地市商场的员工来了;有人来自海外,有人一直追随王遂舟或晋野,有人在国内独立创业;当上这“总”那“长”的有不少,坚守商业老本行的不在少数,更多的人归于平淡;亚细亚艺术团的蔡青、陈静、梁峰等人的英姿,不减当年,亚细亚仪仗队礼仪小姐们的表演,让人恍惚重回当年。

酒当然是要喝的,合影自然是要留的,微信自然是要加的,一天下来,我看到的这群人,忘记了自身渐老的年龄,打破了地区之间的隔阂,曾经的亚细亚文化和精神,似乎一直都在他们身上当酒存着、当花养着,时至如今,继续装扮他们不老的容颜。

正如联谊会组织者之一上官同君所说,昔日他们感到荣光的是“亚细亚”,今日他们共同的头衔是“亚细亚人”,无论在这个世界的哪个地方行走,“亚细亚人”这个称号,都足以让他们感到骄傲。



光光的头、矫健的步伐,郑州商界的资深研究专家史璞教授也被请来了。1997年亚细亚经营层变动时,他差一点当上这家商业企业的又一任总经理。与亚细亚的相熟,与王遂舟的共情,让他在今天也禁不住感慨万千:“在河南乃至全国,我从来没见过哪家企业,能在大起大落几十年后还能聚起这么多人。”

他没有忘记在这个场合,当30年来亚细亚集团的三任董事长首次相聚,向他们大声开炮,询问当年亚细亚高层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并由此慷慨激昂地阐发亚细亚衰落给他带来的内心之痛。他没有忘记与每一个认识的亚细亚老朋友打招呼、互加微信——作为“中原商战”和河南商业的研究者,他把这种场合也当作了自己当仁不让的主场:问,问,问。

——假如未来一个个当事人年龄都大了,想问,还能找谁去?

史璞教授与韩梅

是啊,关于亚细亚短短八九年却影响甚广甚远的辉煌历史,时至如今,其实还有许多“秘密”不为人知。我亦曾就许多问题问过王遂舟,他不说;问过晋野,他也不说;问过其他高层,他们更是讳莫如深。吴晓波所写的《大败局》中的亚细亚,说起来其实流于表面;李佩甫所写的长篇小说《等等灵魂》,曲解加想象,虚构而已。如果真要对历史负责,那么,晋野、王遂舟等诸多当事人的“证词”,一定程度上可串连成信史。

然而。然而。

然而今天的联谊会上,已经年届80多岁的中原不动产董事长曹殿宣的一番话,验证了此前我曾广泛搜集材料求证过的一个观点:亚细亚,走向衰落起关键性作用的,不在于市场扩张,不在于融资过巨,不在于经营无章,而是政府之手挥舞之下的股东权益之争和高层内讧(另文详细解析)。

成与败,是非与功过,怎能由作为高级经理人的王遂舟一个人来承担?他能承担的起吗?在晋野、王遂舟等人之外,有没有一个体制甚至认知黑洞的“托塔天王”,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历史需要重新检视甚至检讨30年,当风云散去,当有关当事人的人生逐渐走向终老,是到了该说出真相的时候了,就像曹殿宣所做的那样,不管有几分真几分伪(“伪”也往往是站在各自角度),总算是说出来了一部分,是他对历史的郑重交代。

当然,世间事都要向前看。史璞老师说此次聚会,对亚细亚意味着“句号”,对王遂舟所开拓的以“和佑”为名的养老事业来说,则是“分号”。“王者归来,东山再起”,王遂舟终于在二次创业11年后,以此方式宣告了自己的事业生命的再生。亚细亚原财务总监刘玉敏对朋友说,她这一辈子没干别的,就是一直跟着老板经历这两次“苦创业”。韩梅也是如此——在那些了解王遂舟的人看来,他的毅力、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坚韧,30多年中始终如一,一直感召着许多人向前进、不回头。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王遂舟的一生,注定要奔波不停。逢人就碰杯,逢人就大口喝酒,他在今天究竟是失去了他自己还是找回了他自己?他这究竟是加冕为王还是歃血为盟?

“30年前,王遂舟开会时说要给自己的员工好山好水,要有养老的地方。30年后,他做了养老”——我在朋友圈发他的照片、发这次聚会的照片,他的不少老朋友、老粉丝看到后,纷纷跟进留言:

董书通(永通特钢):“时间看英雄!支持遂舟!”

杜磊:“今天有意义,亚细亚正青春!”

林海:“大势所趋,康养有未来!”

是啊,这样的场合,也许并不太适合推介自己的商业项目,但,假如考虑到30年前大家的正青春,30年后大家的正衰老,和员工们聊聊养老上的事,说说未来,告诉他们昔日的老板还在拼命地干,有何不可?“携子之手,与子偕老”,要知道,这样的话并不只适用于夫妻之间,现在的和佑团队和“亚细亚人”群体,正是过去亚细亚企业文化延续下来的“宿主”。

人可以老,但精神不倒!

中为张春景

原来代表建行到亚细亚行使董事长职能的张春景,在这种场合也很激动,她说她内心深处的“亚细亚情结”很重,这么多年在外工作,各种苦都受过,各种难都做过,如今30年过去,恩怨早已放下,剩下的,就是这份“亚细亚情”,就是祝福王遂舟,祝福所有的亚细亚人。

这样的观点和感受,具有代表性。原来亚细亚艺术团的台柱子、著名歌手梁峰,年近五旬还依然保持着青年人纤瘦的体型和健壮的体魄,他唱、他跳、他欢呼,动情的歌喉和话语之间,充满着对当年亚细亚的无悔、感激和怀念。掌声雷动之中,场下有些人开始掩面,泪如泉涌。

我在舞台前方第一排坐着,静静地望着这一切——不是不激动,而是内心复杂——这么多人,包括曹殿宣、晋野、张春景、王遂舟,包括韩梅、刘玉敏、上官同君,包括郭忠民、王身信、蔡青、梁峰,包括其他许多来的和没来的亚细亚人,他们一路走来,究竟是多么不易。一个人,年轻时经历过一个集体的辉煌,后来彼此失散之后,内心该承担着怎样的失落、遗憾、不满和感伤?

而且,这份荣誉、这道伤痕还属于这座城市,属于在这个世界上流浪的我们,看到舞台上灯光闪烁,谁能阻止时光倒流的无情击打?谁能把自己的青春记忆轻易放下?

我拿起一份早年的亚细亚画册,封面上,那个笑容甜美的亚细亚礼仪小姐似乎正款款走来,我相信,她一直都没走出许多郑州人的心扉。我似乎已经打听到了这个人的下落,但我到现在也没决定,到底还要不要再去访问她。她也许该有四五十岁的年纪了,现在的她,现在的我,还能够直视30年前她的那份甜美吗?

同样的,像这位亚细亚礼仪小姐这样没有来到现场的原亚细亚员工,还有许多。他们把最初的梦想、最初的青春、最初的信任献给了亚细亚,所以后来亚细亚的急遽衰落,给他们留下的,并非完全是美好的记忆和留恋。有什么办法呢,人生和世事就是这么无常。如果一定要安慰自己,那么一个事实也是明摆着,即每个人总要经历成长,痛苦也罢,欢乐也罢,“亚细亚人”的印记就这样打下了,走上一辈子,到头来,最初的出发还是弥足珍贵。

张春景董事长离开亚细亚之前,曾专门交代一位经理要认真保管好亚细亚员工的档案——对此,我还没有找到有关当事人求证这些档案还在不在,保存得还全不全,但我知道,这就是“家”,就是那个即使破败了,还留有每一个人最初成长印记的“家”。

上官同君、梁峰、董世英

其实,现在的郑州亚细亚商场,作为法人实体,一直还在,只不过,东家不再是原来的东家,员工不再是原来的员工,“野太阳”,已经不再辉煌。市府曾有动议,要把现在的商场撤除掉另作他用,但这怎么可以?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阎铁成曾建议一定要作为地标保留下来,为这座城市延续商业文脉,如今看来是被有关方面接纳了。虽说过去的辉煌不能当饭吃,但亚细亚,对这座城市来说,是一个例外。

这儿曾是北宋时苏轼、苏辙兄弟同中进士后外放揖别的地方。美丽的故事,总要一直美丽地传颂下去。我想再过30年,当晋野、王遂舟90多,当韩梅、梁峰80多,当上官同君、蔡青70多,当史璞和我也老得不成样子,如果还有机会在此相聚,那么,彼此即使相对“无言”,也可立于天地之间,谓之“大美”!

到这时候,我们也才能说,亚细亚以及它所代表的那种精神,真正做到了岁月无敌!

会吗?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曲终人散之时,且还是先见证每一个亚细亚人在5年、10年、20年之中的奋斗吧。他们,书写了一代人完整的人间故事,这才是你我乐见的绝响。

别了,沧浪岁月,我将继续寻找并珍藏我的“亚细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