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感君子只能以道义,利如鸿毛。动小人必须以利益,义如狗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诉求。 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当然名也是利的一种,粪土当年万户侯自是何等气魄。 这里讲一个典故。 秦王赵政(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或秦氏 。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故秦王也称赵政,有一次赵政在床地欢愉后跟自己的妃子说道心中的困惑: “待到冠礼之后,寡人想要启用李斯。只不过,他似乎曾是吕不韦的门客,寡人想了很久也未能想出,要如何才能完全信他。” 妃子唇角一弯回道: “奴婢当年身为流民流落至楚国时,曾听到过一个故事。” 赵政挑眉,示意她说来听听。 “那时在楚国的上蔡郡,有个看守粮仓的文书官,他年纪轻轻,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一日他在茅房里看见一只老鼠在吃粪便,见有人来,吓得仓惶逃窜。文书官叹息:这些老鼠吃的东西不干净,有人靠近时,就会非常惊恐。而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却可以吃着囤积无数的粮食,居住在很大的房子中,亦没有见到人的忧虑。文书官觉得有趣,便尝试着把这两处的老鼠互换。结果三天后,原本在粮仓的老鼠也开始吃起了粪便,且害怕人犬;而原本在茅房的老鼠,就悠闲的吃起了粟米,也不再怕人了。如此,文书官便得出了结论,人成就的高低就如这些老鼠,关键是在于他所处的环境。此后他便辞了官,离开了贫瘠的上蔡,去往兰陵城拜师于荀子。” “这个文书官是李斯?” 赵政反应很快回道: “原来如此……所以他师承荀子?难怪,初见时他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是个可用之材。若非他曾是吕不韦的人,寡人也不会将他闲置至今。” 话至此处,妃子思忖片刻,复而抬眼问道: “大王觉得,何为君子?” 赵政不假思索,破口而出: “学识丰富、胸怀大义者,是为君子。” 妃子紧接着说: “从厕鼠一事便可知,这李斯并无大义,故而他并非君子。他不过是想要求个名利罢了。这心思如此狭隘,是否可称之为小人?” 赵政沉寂片刻,缓缓点头。 “算是了。” 妃子双眸微闪,言辞凿凿: “正所谓义感君子,利动小人。大王若想笼络住李斯,便不要让他一步登天,而是要一点点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始终有利可图,他自会对大王尽心尽力。” 赵政莞尔, 第二日,赵政便迫不及待的召见了李斯。 他们此番谈了很久,主要聊的都是横扫纵横之策。 李斯当时已有四十一岁。 他面目恭敬,言行得体,举手投足间,已经初有几分为相的风范。 再看赵政,金冠玄袍,肩背挺拔,剑眉凤目,高鼻薄唇。言语间,亦有帝王之气隐现。 眼前这一君一臣,便是战国末年政坛上的最佳组合。他二人也将在未来掌控七国命脉,翻云覆雨,一统天下。 三日后,李斯被拜为客卿,而官职却依然还是长史。与此同时,有十几谋士带着大量珍宝钱财秘密自咸阳而出,分别奔赴六国。他们的任务便是作为细作打入六国内部,离间各国君臣,将其逐渐瓦解蚕食,为往后秦国的兼并战打下基础。 自此李斯走上战国末期的政治舞台,辅佐秦王创下这千秋伟业。当然李斯后发动沙丘之变,废太子扶苏,改立新帝王则是后话,秦王也始料未及的。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