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定慧,17岁,在家自学7年。 准备考国外创新大学 1 在我5岁时,认为拥有梦想,很光荣。 每天上学时,我都要告诉妈妈我有一个新梦想 直到有一天,她说:梦想要专一,不能随便变 我想了想说,那我以后,就做一个好爸爸吧~ 小学时,我也有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作家 但现在看来,这种梦想是在描述一种状态。 比如,作家写书时发挥创造力的感觉、 受人尊敬的感觉,才是我梦想的。 (如果你的孩子有些奇奇怪怪的梦想,记得翻译成生命状态~) 5年级,我开始回家休学了。 我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觉醒 “我命由我不由天!” 幸运的是,如果我是哪吒 那时遇到了老师敖丙 她曾引导我写一篇人生规划 当时,我异想天开 发现如果按照现在的状态下去 30岁以后会成为无业游民! 最后,我写了3000字。大概是:20岁之前闭门造车、20-30岁云游四海、30岁以后开素食餐厅、等有孩子了,开一家学堂,50岁以后,可能过上隐居的生活....... (也是很奇葩了) 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 我要走我想要的人生,不是父母的、随大流的 我有能力规划我的人生,并为之奋斗! 然而,当我开始行动,却撞到了天花板。 我的选择,父母不支持。 2 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个初二的下午,我骑着自行车,一把鼻涕一把泪,对着手机咆哮。在餐桌上,一次次长达4小时以上争论。 其实,我想去创新教育上学的想法,就是我心里渴望,很朴素。父母有他们的想法。但在拒绝我时,却在用逻辑分析、辩论,要说服我。 把一种内心的愿望 变成了僵硬的计算、比较。 我很痛苦,陷入了混乱:我到底应该选择内心的声音,还是理性的判断? 在未来的几年,人生权利争夺战从未停息 我的理性、思维越来越严密 同时开始有抑郁情绪 你知道的,人生太多不确定、太复杂了 根本无法用理性分析清楚。 最后,在高一暑假的人生选择中 我内心的渴望,头脑的恐惧,旁人的纠结 种种方向冲突在一起,彻底凌乱 承认: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回家以后,我陷入了生命的空白 有幸遇到了一位导师 他给我种下了回家的种子 3 “你的感受是什么?”他打断我的倾诉,问道 “感受???” “就是你现在情绪上或身体的状态 比如哪里紧张,心情是放松,或者喜悦 还有有点低落?” 一开始是有点难,我很难捕捉到自己的感受 有时触碰到了,也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的头脑可以骗自己的心,但情绪与身体不会 我可以用头脑隔离情绪,做理性与正确的人 但情绪依然存在,存储着,内耗着 就这样,通过察觉自己的感受 我一步步寻回自己的内心 我知道,在我意识表层的纠结背后 是我朴素的底层需求、内在驱动力 我要的,不是去体制外读书 而是找到一个归属,找到一群伙伴 我与父母争吵,不是因为我们理念不合 而是我感觉到他们在否认我的感受 否认我的存在 当我没看清底层的需要,便执着于表层的想法 当我看清了,我的理智,就能帮助我实现梦想 我想,目标不可能脱离内心而存在 没有走出纠结,不足以提目标二字 我看了一年,发现, 我与父母争吵、加入团队的渴望、抑郁情绪、 关系中的隔阂与投射....... 似乎都与内心深处一个脆弱的部分有关 当我穿越痛苦、抗拒等等自我保护 去碰触那个部分时,我哭了很多很多 也感受到生命前所未有的真实 而拥抱、抚慰她,让她发挥创造力 茁壮起来,我想就是我最真实的目标了 “我的心苏醒了!” ——我在日记本写下。 4 话说,关于“自由学社”这个项目 我本来可以干任何事,为什么偏偏做这个呢? “我要做一个change maker!我要做事!” 把这些豪言壮语扔进垃圾堆吧! 不如真实一点,我就是想找个伴、证明自己的 存在 否则,为何我在给别人聊项目 他们不理我时,我会出现抑郁情绪呢? 如果我加入了新教育学校 我可能就不会想到做这个项目。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私心” 别人的私心是要钱、要权 我的私心是刷存在感,本质上都差不多。 我想,若我真的疗愈了那个脆弱的部分 我我就会更单纯一些,单纯到为做事而做事。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觉醒 ●自救 我是定慧,我在自由学社 希望能帮助更多伙伴 觉醒、自救 我有幸脱离学校,在家上学 这只是自救的一种方式 在体制的夹缝中 无数种子在挣扎中萌芽,或陷入沉睡 成功升华的个体,真的很少 为了自救,有人休学,有人叛逆,有人抑郁 我能做的也许不多 但有一臂之力 我看到在未来,有一群人,有一个团队 一起实现这个梦想! 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