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然阳光947 2019-10-20

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这一人生境界描述的感悟,还要从自己的人生历程说起:十年前,在人生四十年的累积沉淀之中,对人心理的兴趣越趋强烈。遂走下三尺讲台、潜心学习、实践西方心理学。十年磨一剑,在天命之年进一步意识到我大中华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描述有一个完整的轮廓。而中、西心理学的结合会加速人心理的成熟。在五十岁的时候对“”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再感到矛盾和水火不相容。

    这要从发展心理学谈起,为什么人是“三十而立”呐?因为人的成长、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物种的长长的依附期,生理上的成熟大约需要二十五年左右。心理成熟的弹性范围要更大些,与个人天资、成长环境及阅历直接相关。有的人少年早熟,有的人可能七、八十岁依然心性幼稚。大部分人在三十岁左右,学到了基本的生存技能、懂得了人与人相处的规范,能够独立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十年的生活历练到四十岁的时候,对人生和社会困惑少了,知道怎样在适应社会的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需要。再历十年,经过五十年的盛衰成败,返辗转回旧眸中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六十岁时对身边及各种社会言论都能够很好的包容,不再执着于谁是谁非了。七十岁时,无论在什么环境、与什么人在一起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于环境、于人有的是尊重和允许,是对自然环境和生命的一种真正敬畏,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与阅历积累而达到的一种成熟的心理境界。十年的心理实践让我看到,在主动心理成长的条件下,这一境界可以提前十年或二十年到达。这需要我们不断把非我部分纳入到自我界限之内,直到把大千世界容于我世界之中。也就是,世界是我,我是世界。

什么是非我的部分呐?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阴影部分。阴影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这个人与他人互利互惠的生存下去而不得不遵循的一些行为规范。比如说,做人要守时,两人相约见面一定要遵守约定的时间。当这一行为规范成为你自动化的一部分时,遇到迟到现象,你就会感到不快。深层原因是你不允许自己约会迟到,投射到外面,就是遇到约会迟到的人你会不快、恼怒。至于恼怒、不快的程度直接与你对自己的要求强度而定。你对自己守时的要求越严格,遇到约会不守时的人你会越愤怒。再比如,如果你从小受到淑女行为的规范,长大后你会对不讲淑女礼仪规范的人易生出许多莫名的情绪(无论对方本性多么善良,与你有多少好处)。你甚至困惑自己怎么会有因一坏而忘人千好的劣性。长此以往,最俱破坏性的情绪——愧疚感,就会引起人心理、躯体方面的病症。

    怎样破除这一自我伤害的樊笼呐?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发现某人的某一行为引起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要去看看是他或她的什么行为引起了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一行为一定是你不允许自己有意识去做的——当然,在无意识中你也会有这一行为,谁也不比谁高明到哪儿去。心理成长的点在于看到自己不允许自己做的这些行为,在心理层面允许自己有这一行为发生。在实践层面尽管自己依然会按自己的教养行事,但对他人违背教养的事就多了一份允许,剔除了不良情绪的存在,于人于己都舒服。这就是收回非我(自我阴影)部分的方法。是人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途径,也是弗洛尹德为人的心理发展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