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蕴湿热,外受风袭: 主证:口眼斜,面肿潮红或感麻木,素嗜多饮,便秘溲赤。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络。 方例:蒲公英30克,元参30克,钩藤18克,甘草15克,木通9克 水煎服 病例四:陈××,男,41岁。 74年4月30日初诊:口眼斜已月余。曾经中西药物针灸理疗多方治疗,迄无好转。素嗜冷饮,今仍渴饮不休,尿常赤热,面色潮红,外受风邪。治宜清利疏痹为法。 处方:公英45克,元参30克,钩藤45克,甘草30克。 74年5月3日复诊:上方服三剂,自觉颜面松活,仍多饮,除面、舌红已退外,舌胀苔腻、脉弦细滑等如前。是湿积犹在,气机仍阻之故。治宜前方化裁。 处方:公英30克,元参30克,木通9克,钩藤45克,甘草15克。 74年5月21日三诊:药服十八剂,渴止尿畅,面目复正。嘱其淡食节饮,停药调养。 小结:颜面神经麻痹,从其病机来看,不外虚实两途。实证多由积湿阴络,无论是湿热还是湿浊,必是阻碍局部血脉流畅,颜面才能受邪,故祛湿化浊是为基本大法,以湿除络和,则外风无附,有时不疏亦可自去。而虚证之须疏风者,更多是在大力扶正之同时而兼予行之,方可奏效。故在治疗颜面神经麻痹时,单独使用疏风之法,是难以获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