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春秋时期294年的争霸、兼并之战,战争连绵厮杀不已!

 人之意 2019-10-20

春秋时期共294年,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称霸)共90年。

这个时期可称为中原诸侯内乱时期。

各国诸侯多在国内相互拼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呈政治混乱状态。当此时机,四周异族乘机入侵,北方的狄族和西方的戎族,劫掠于黄河两岸,

晋国境内有赤狄、白狄、长狄,居今河北南部,山西东部、北部,陕西中部及北部;

洛邑与东周杂处的有伊洛之戎、姜戎与陆浑戎,居今河南洛阳东南一带;在秦国境内与秦杂处的有骊戎,居今陕西之骊山;居秦西北的有西戎lo余国)。

南方的荆楚,则并灭汉水流域诸小国,势力达于桐柏山和大别山以北地区,侵入中原南部,形成南北夹攻,中原形势危急。

2.公元前679年至公元前643年,是齐桓公推行霸业时期。

春秋争夺霸权、称雄诸侯,首先从齐国开始

齐国诸侯齐桓公采用宰相管仲制定的政策,创造齐国富强的物质基础。

诸如提出“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众民、兵强、地广、富国之必生于粟也。”“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山这是一种农业为百业之本及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发展工商业,对鱼、盐、森林、制铁等方面,均大力开拓,开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使齐国的粮、鱼、盐、铁行销于中原各国。

此外,还加强行政组织建设和军队建设。管仲把行政编制与军事编制合而为一,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田猎以事训练,“春搜以振旅,秋弥以治兵”,“卒伍定于里,军旅定于郊。”并采取兵农合一,军政一致的政策。

遣使者交好邻国,大力宣扬“礼、义、廉、耻”,以树立齐国人民的道德精神。

齐国在富国强兵之后,即打出“尊王攘夷”(即尊崇周朝王室,打击戎狄外族)的旗帜。这种政策的实质,是搜罗一切可利用的力量,联合多数,打击少数,为其霸业服务。

在此期间,齐桓公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北伐戎狄,南击强楚(公元前655年,齐桓公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军队伐楚,进到召陵——今河南郾城县。楚成王派大夫屈完来军前讲和,桓公许和退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均取得胜利。

在其推行霸业的37年中,中原人民得到相对的安定。

3.公元前643年至公元前638年,这段时间可称作楚国北侵和楚、宋争霸时期。

当时,齐桓公已死,宋国诸侯宋襄公想取而代之,但无力遏止楚国的北侵,宋国(国都睢阳)战败,中原陷于混乱状态。楚成王遂大肆北侵,把宋国降为属国;乘齐国内乱,进兵于齐之边界谷城(今山东乎阴东阿镇),扶植公子雍(齐桓公的少子),而助长其内乱。后来,晋文公势力兴起,才使楚国北侵受到阻止。

4.公元前638年至公元前627年,这段时间,可称作晋、楚和秦、晋激烈争夺中原的时期。

在上述大国争霸期间,曾发生多次大战

(1)宋、楚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和楚成王在泓水岸边(今河南柘城西北)的一场战争。当时,齐桓公已死,晋文公尚未主政。宋襄公要起而称霸,楚成王想乘机北进,“打击宋襄公以威服中原”,因而发生这场战争,结果宋败楚胜。

(2)晋、楚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效法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策略,联合多国力量反楚,因而爆发了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之战,结果楚军失败。

(3)秦、晋觳函之战:

公元前627年,秦国想远袭郑国(国都在今河南新郑),然后夺取东面要塞关隘——桃林与觳函地区(黄河与终南山脉所夹之狭径i壳函,即西起桃林东至渑池的要塞,东有觳山,深险如函,谓之函谷)。晋国得悉后,预设伏兵于壳函,将秦军歼灭。

(4)晋、楚卹地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为争夺郑国而爆发。楚庄王与郑国结盟后,移师北上,封锁黄河渡口,当晋军到达邺(今河南原武西南)地时,被楚军歼灭,晋军多溺死河中。

(5)晋、齐鞍地之战: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在继承晋文公霸业后,想以齐国为争取对象,但齐顷公骄傲自大,不听命于晋,而想独霸一方,屡次侵犯周边之鲁、卫两国,于是爆发鞍(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地之战,齐军失败,以齐退还侵占鲁国汶阳之田为条件,晋、齐达成和议。

(6)晋、秦麻隧之战: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继位后,要维持其霸主地位,决计离间秦、楚两国的关系并各个击破。秦国经常勾结北方狄族,以制造晋国边界之患。公元前579年,晋、楚和约告成,晋国决心对付秦国,于是发动了麻隧(今陕西泾阳)之战。此战晋国征集齐、鲁、宋、卫、郑、曹、邾、滕八国军队,约12万人,秦起倾国之兵约40 000人。晋国及其盟军,将泾水之东的秦军大部歼灭,秦兵残部退至咸阳地区。

(7)晋、楚鄢陵之战:

公元前575年,麻隧之战后,晋国想联吴制楚,并要进一步给楚以军事打击。适逢郑国攻打许国,许为楚的盟国,楚国兴兵攻郑援许,同时,楚国又诱郑叛晋,郑国便兴兵击败晋的盟国宋国。这时,晋国纠集齐、鲁、卫等国兴兵伐郑以救宋。并认为楚军北侵正是歼击的良好时机,于是爆发了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南)之战。两国诸侯都亲临前线督战,结果楚军失败,楚王左眼被射伤,楚王子被俘。

在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兼并,小国依附大国相互侵夺。两者之间,纵横捭阖,翻云覆雨,朝三暮四,争斗不已。

当时的周朝王室,徒具虚名,毫无实权,因此,当列国争夺之际,周王有时也进行挑拨离间,企图借机振兴王室。如周灵王娶齐女为后,抛开晋国,派人赐齐灵公以霸主的名号。这样,齐国便背叛与晋国的盟约,约会邾、莒两个小国,于公元前558年,出兵攻打鲁国,并出使与楚联好,造成以晋国为中心的同盟间的矛盾和混乱。

第二年春天,晋平公针对上述情况,召集鲁、宋、卫、曹、郑、莒、邾、薛、杞等国诸侯开会,以讲盟国团结。齐国诸侯不到会。会上逮捕莒、邾二国诸侯,迫其退出侵占鲁国的土地,会议并未达到团结的目的。接着,便因矛盾重重发生多次战争:

如齐、邾伐鲁之战;晋、齐平阴之战;楚国伐郑之战;齐、晋太行之战等等,

战争连绵,厮杀不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