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十五卷│顺鼓篇第四十六(5)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20

《论衡》第十五卷│顺鼓篇第四十六(5)

【原文之五】

《春秋》说曰:“人君亢阳致旱,沉溺致水。”夫如是,旱则为沉溺之行,水则为亢阳之操,何乃攻社?攻社不解,朱丝萦之,亦复未晓。说者以为社阴、朱阳也。水阴也,以阳色萦之,助鼓为救。夫大山失火,灌以壅水,众知不能救之者,何也?火盛水少,热不能胜也。今国湛水,犹大山失火也;以若绳之丝,萦社为救,犹以壅水灌大山也。

《论衡》第十五卷│顺鼓篇第四十六(5)

《论衡》第十五卷│顺鼓篇第四十六(5)

【拙解】

《春秋》解说:“君王亢奋骄横会导致旱灾,沉迷酒色会导致水灾。”倘若如此,旱灾是因为君王的亢奋骄横而发生,水灾则是因为君王沉迷酒色的行为而出现,为何却要攻击土地神呢?攻击土地神的做法令人不解,而用红线围绕社坛,仍不可理解。解说者认为社属阴、红色属阳。水属阴,以红色之阳围住,辅以击鼓便可救水灾。大山失火,用瓦罐盛水灭火,众人皆知不能救灭,为何?火盛水少,水不足以压灭热火。如今国患水灾,犹如大山失火一般;以红绳般细丝,围社坛止水,犹如用瓦罐盛水灭大山之火一样。

【小议】

世人常以为鬼神如人一般,受用人间丝帛,喜食人间美味,故而设坛供物以为鬼神之用。遇水灾时,又以击鼓攻社之举,欲消“水湛”,如若真有土地神,难道是土地神驱水成灾?显然不是。既然有水患,便需经常疏浚河道,使水流畅顺,也就是治水。水患不能治,则是“人君”罔顾民生之大过,需改其政操。击鼓“攻社”并“朱丝萦之”,有故意带偏方向之嫌。由此而言,无论古今,所谓祭天敬神之举,实是既得利益者有意而为之,借天、神而谋一已私利而已。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