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群嘲的“量子速读”,背后的道理99%的人还是不知道

 deliahonic 2019-10-20
最近,一个神奇的视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这是某培训班举行的速读大赛现场,只见几十位孩子都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翻动着书页。

他们不是在扇风,也不是在闹着玩,而是在进行一场关于“量子波动速读”的较量。


培训机构宣称,这种阅读方法是来自宇宙的一种神秘技术,学会了,5分钟内,就可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


更神奇地是,甚至可以不用看,只需戴上眼罩静静地和书发生感应,就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


有记者追问,这种方法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培训班的老师,自己说着说着都心虚地笑了:“这个是物理学的量子纠缠,还有光的波粒二象性......”


万万没想到,“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个科幻梗竟然在生活中真真实实地上演了。

个科幻梗,原本是用来嘲讽那些无法“填坑”的科幻作家。

他们在写科幻文章时,一遇到难题,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把故事编圆,就开始强行开脑洞,扯一些像量子力学这样高大上的理论,来蒙混过关。
但就是如此荒诞不经的戏码,还能引得好多家长蜂拥而至争相买单


培训费还不便宜,少则3、5万,多则20多万!

这么明目张胆地抢钱,我们再怎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至于这么傻吧?

但如果是“全脑速读班”,亦或更基础的速读班,朴实多一点、玄幻少一点,宇宙级的智商税不上当,“银河系”“太阳系”的智商税估计交的父母不会少(之前跟大家聊过速读,真有读者亲自经历用来佐证有效性)。

                     
但如果你看过坦尼斯拉斯·迪昂的《脑与阅读》,就能轻易识破“量子波动速读”“全脑速读”等所有速读培训班的骗局。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研究跨越神经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其研究破解了人脑意识与阅读之间的奥秘。
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获得者,是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
1
速读班,一般都是骗局

首先,“量子波动速读”吹嘘的靠宇宙神秘力量,就能隔空打牛,感应到书本中的文字,基本属于胡扯。

在《脑与意识》一书中说,人之所以能看见书本上的文字,在于视网膜能够接收书本反射的光成像


并且,视网膜中只有一个对光线高度敏感、视觉最为敏锐而精确的区域,叫“中央凹”。

图中“凹点”即为“中央凹”

因此,无论字号有多大,人的视敏度都是从视网膜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

人的眼睛只对正落于注视中心的那一点感知最精细,而对它周围的感知则越来越模糊。

也就是说,文字只有恰好落在眼睛的中央凹区域,才能被看见

所以,眼睛每次注视获得的文字信息是有限的。眼球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不来回移动。

接着,咱们来看看,1分钟阅读10万字并能完整复述内容是否成立?

迪昂的研究指出,眼球在书本上并非匀速移动,而是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这种移动就叫“眼跳”。

不信,我们可以试着读一下这个句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河银落九天。

怎么样?是不是把“河银”默读成“银河”了?

同时,迪昂的研究还表明,我们每一次眼跳,辨别出的字母有限,大约在10-12个左右:注视点左侧3-4个,右侧7-8个。在这个范围以外,我们基本识别不出单词。

眼跳可以优化加快,但加快到1分钟读四五百词,已属于极限。

换句话说,碍于视网膜的结构,只要通过注视来获取信息,就一定会减慢阅读速度。

看到这儿,1分钟阅读10万字并能完整复述内容的吹嘘是不是就不攻自破了?

此外,咱们要明确一个前提,真正有价值的速读是在读得懂的基础上,加快速度。

伍迪·艾伦曾说:我参加了一个快速阅读训练班,学会了如何在20分钟内读完《战争与和平》。不过读完我就只记得这本书跟俄罗斯相关。

如果都像这样快而囫囵吞枣地读,那阅读也就没啥意义了。

然而,我也相信很多给孩子报了“量子波动速读”班的家长,本意都是想通过提升阅读速度来提升阅读能力,毕竟“大语文”时代,阅读速度太慢很可能在考试中连题都做不完。

只是很多人都想走捷径,选错了方法,结果出现了南辕北辙的局面。

2
阅读,非一日之功

那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就没救了吗?

当然不是,大量的阅读,扩大知识面,孩子能够轻松读单词和句子的意思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但这个过程,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偷懒不得。

认知脑神经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把原生态大脑改造成阅读脑需要长达十余年、循序渐进的努力,才能完成。
在这个改变中,人大脑的生理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首先,大量阅读的人,脑中的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会增厚。


胼胝体的加厚,会加快信息在左右脑的交流与传输,处理速度会更快更高效。

其次,长期坚持阅读的人,脑中“文字盒子区”的激活会更迅速。

迪昂在《脑与阅读》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固定的专门分析文字的区域——左侧球枕颞区。

这个区域又有一个通俗的名字——“文字盒子区”。


只要看见文字,大脑的这一区域就会激活。

而这一区域会对重复的字词,产生适应性。也就是说,重复单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该区域激活的速度越快。

比如已经上了高中的你,看到apple这个单词,心里就立即默念出了它的意思——苹果,并且甜味已下意识的用上心头,根本就不需要反应。

因此,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认识的字词多了,阅读速度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提升。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阅读速度慢,根源就在于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没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所以,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与能力,让孩子爱上阅读是关键的一步。


3
8个创意游戏,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效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者,游戏者。每个孩子在“玩”这件事儿上都有着独特的天赋。

古往今来,很多圣哲先贤都认为,游戏的最好的教育手段之一。

卢梭说,儿童在游戏中所学的,要比教室里所学的价值大一百倍。

教育学家杜威甚至认为,没有一些游戏,孩子就不能正常有效的学习。

因此,我们不妨顺应孩子的天性,借助一些阅读游戏,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们爱上阅读,提升阅读技能。


游戏1:我是主角

在读一本书时,我们可以尝试把书里面的主角换成孩子的名字,配角的名字换成孩子朋友或玩具的名字。

绘本《小猪小象》

比如,阅读绘本《小猪小象》时,就可以问问孩子想做小猪还是小象,然后换上相应的名字。

这样,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就变成了孩子自己的故事。

孩子读起来也会更有代入感。

游戏2:给故事画一张地图
孩子天生就爱涂涂画画。


小说《柳林风声》

比如《柳林风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忠厚的鼹鼠莫尔,善良的水鼠兰特,稳重的獾子班杰,爱冒险的癞蛤蟆托德,在风光旖旎的柳林河畔,它们一起游玩和历险,最后齐心协力夺回了被黄鼠狼抢走的家园。

不妨让孩子给某段故事画一张地图,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当时都有谁在,把故事情节画出来,孩子不仅更有参与感,还能加深对故事的记忆。

游戏3:我是小记者
读完一本书,不妨和孩子玩一个“小记者”的游戏。

孩子和父母可以分别轮流扮演记者和故事主角。

孩子扮演记者时,可以问故事主角一些问题。

《吃进肚子里的诺贝尔奖》

父母扮演记者时,正好可以借问故事主角问题的机会,问问孩子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有什么后果等,自然而然就让孩子复述了一遍故事。

比如读《吃进肚子里的诺贝尔奖》时,就可以问问孩子,获奖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重大发明怎么产生的;原理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问一答不仅提升了孩子的专注力,还加强了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非常有意义。

游戏4:给故事画一张时间线

就像学历史,都会画一个时间轴一样。一本故事书读完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一张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时间线。


像读世界名著时,把故事发生的时间线弄清楚,不仅能够厘清繁复的情节,而且逻辑思维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游戏5:编写故事的前传和后传

这个游戏就是让孩子根据现有的材料,来扩充故事。

读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想想故事发生前是什么样的呢?故事结局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快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吧。

游戏6:阅读存折

有的孩子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阅读,我们就可以给他建立一个阅读存折。

在阅读存折上可以记录阅读的时长,每次时长最好保持在至少15-20分钟。


美国曾做过一个儿童读写追踪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从幼儿园到6年级期间,如果学生每天阅读20分钟,那么他的考试成绩是总分的90%左右;
如果学生每天阅读5分钟,考试成绩得分50%左右;
如果每天阅读1分钟,考试成绩在总分的10%左右。

有了阅读存折,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励孩子阅读,也能追踪孩子的阅读轨迹。

游戏7:将故事做成孩子的有声故事书

如果孩子对某本书十分着迷,不妨让孩子给这本书录个音。

花格子大象英文原版书

一来,读出来更容易扫清很多生僻字的障碍,二来,录音刻成CD,署上自己的名字,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有声故事书是不是也很有仪式感呢?

游戏8:设计一套和故事相关的书签

读完故事后,还可以让孩子设计一套和故事内容相关的书签。

我给大家推荐过的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每本书都配有一张主题书签。


可以带着孩子自己制作书签,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画,还可以写上自己学到的知识或至理名言。

《我和爷爷的战争》
夹在书中,不仅有成就感,而且常读常新。

孩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游戏来解读一本书。

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参与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与日俱增。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阅读这件事,最忌急功近利,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

找到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给孩子营造最好的环境,孩子自然而然就会爱上阅读,我们只需静待花开

参考资料:
《脑与阅读》斯坦尼斯拉斯A·迪昂

川妈说说


提到《小猪小象》,想起几年前陪小川看这套书的情景。那套书,给他念了不止10遍,而其中5遍是角色扮演的,最喜欢演的一本就是《I will surprise my friend》。

我俩一人躲在沙发的一边,先是演找不到对方焦急的样子,跟京剧里《三岔口》剧情很雷同;最期待尾声部分把对方吓晕的那一幕。每次,小川都躺在地板上,笑的爬不起来。

而我,是腰疼的爬不起来。即使这样,也乐此不疲。因为深知,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培养他对阅读的热爱有多重要。

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前那么爱看书的孩子,怎么突然不读书?我们也遭遇过这样的阶段,下次单独给大家聊聊,想看的朋友点个“在看”告诉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