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之后,周国平面对《李白与杜甫》仍感慨不已

 老王abcd 2019-10-20

/

多年之后,周国平面对《李白与杜甫》仍感慨不已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晚年的封笔之作,周国平感慨:重读这部书,我仍由衷地钦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龄,在连遭丧子惨祸之后,还能够把一部历史著作写得这样文情并茂,充满活力。

本文关于郭沫若这本有别于普通文人传记的《李白与杜甫》,它是一本将中国最重要的两位诗人的命运绞织在一起,令周国平深为感慨、使茅盾大为推崇的奇书。

一本奇书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是郭沫若晚年的封笔之作,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历数李白与杜甫的身世、婚姻、生活习性、政治活动、宗教倾向和文学创作,以及二人的交往和交游,生动还原了李白、杜甫当时的生活状况及社会背景。《李白与杜甫》在1971年首次出版,因观点独富创见而影响广泛,几乎人手一册,被誉为“奇书”。

奇书一:独特的研究方式

《李白与杜甫》并非故事性传记,而是一本严谨、好读的人物研究专著。其研究方法十分特殊,有别于皓首穷经通秘义的钻研方式,作者除了严谨地考据外,还极大地利用了诗人的敏锐直觉和诗歌文本分析的优势,在判断力上获得轻快的飞跃。他往往不待繁琐考证,一眼即能看出问题所在,例如说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奔流咸秦”的“咸秦”二字是“碎叶”之讹;又据魏颢《李翰林集序》“生子曰颇黎”,论断世传李白子名“伯禽”,实乃“伯离”之误;对杜甫名作“三吏”“三别”里的语言细节鞭辟入里的分析等,皆前贤所未能道。诸多判断,看似出于直觉,却旁征博引、纵横自如、推断严谨,令人读之爽朗。文化学者恽逸群盛赞:《李白与杜甫》一扫从来因袭皮相之论。

奇书二:独富创见,打破对李杜的刻板印象

作者在《李白与杜甫》中,一反常规地打破了历来对李杜“诗仙”与“诗圣”的图腾,还原出中国诗歌史上这对杰出双子星的真实形象。对两位诗人的生世行迹、人格特征、诗歌才华及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自不必说,同时也辩证地论述了李杜的局限性和矛盾性。比如李白有时表现得清高,但他对都门生活乃至宫廷侍从生活却又十分留恋;被传为美谈的“高力士脱靴”事件,作者指出,李白此举当场被唐玄宗嘲为“穷相”,“在唐玄宗眼里的李白,实际上和音乐师李龟年、歌舞团的梨园子弟,是同等的材料。”关于杜甫的思想信仰,作者研究得出杜甫的道家、禅宗思想并不弱于儒家思想,而杜甫的功名欲望和门阀观念使他某些作品显得庸俗虚假。文学家茅盾评价道:郭老《李白与杜甫》对青年有用,论李杜思想甚多创见。

奇书三:超越一般研究者的政治洞察力

作者一生从政、谙熟政治斗争,除了对杜甫的阶级性具有敏锐的洞察外,对李白“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写得尤为精彩。历史上的永王事件错综复杂。读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往往如堕云雾难得真相。作者却将玄宗“制置”、肃宗称帝、永王东巡三者之间的时间差算得极准;将玄宗、肃宗、永王父子兄弟三人各自算盘,剖析得细致入微。此一部分剖析事件原委,可谓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所下判断,真如老吏断狱,精悍绝伦。作为大史学家的政治洞察力,不是一般的文史研究者所能具备。

奇书四:惊人的学术勇气

在普遍抬高杜甫为“圣人”,贬抑李白为“个人主义”的思想年代,郭沫若一反潮流,引发巨大争议。近50年来,学术界及读者们对这个问题仍争论不休,对郭沫若评李白部分,基本一致好评,但对论述杜甫部分,态度呈现两极,有人大呼敏锐过瘾,也有人感到偏激尖刻。事实上,郭沫若在书中明确说明了该书的首要写作动机:“以前的专家们是称杜甫为‘诗圣’,近时的专家们是称为‘人民诗人’。被称为‘诗圣’时,人民没有过问过;被称为‘人民诗人’时,人民恐怕就要追问个所以然了。”作者写了《李白与杜甫》,是对维护不合理的统治制度、维护既得利益的思想进行抨击,从而主张一种真正的解放。《李白与杜甫》非常具有学术勇气,要把千年来的定案给颠覆掉。

作者的学术态度,并非一时的应景和意气用事,早在1962年,他发表于《光明日报》的《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中就客观地表示:“杜甫是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人,他不能不受到历史的局限……这种时代残疾,我们不必深责,也不必为他隐讳,更不必为他藻饰。”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也是尊敬杜甫的一个人……我也同样在称杜甫为‘诗圣’。不过这种因袭的称谓是有些近于夸大的。实事求是地评价杜甫,我们倒不如更确切地说:杜甫是封建时代的一位杰出诗人。……把杜甫看成人,觉得更亲切一些。如果一定要把他看成‘神’,看成‘圣’,那倒是把杜甫疏远了。”

奇书五:近八十的高龄而精神毫无老态

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文人在晚年,宁可巩固定论美名而不愿多冒风险,但作者对学术之事却相当认真,富有质疑精神和求实的行动力,饱蘸情感地叙述者李杜二人的从政经历,并对当年的政治风云、权谋之争作细致剖析,显示出一代文史大家深邃的政治和文学洞察力。这本封笔之作激起周国平的感慨:重读这部书,我仍由衷地钦佩郭老以八十之高龄,在连遭丧子惨祸之后,还能够把一部历史著作写得这样文情并茂,充满活力。

本书的末尾以并列的方式附李白和杜甫一生年表,读者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在同一年间,两位大诗人的行迹以及那一年历史上发生的重要史事,有助于清晰地理解诗人的仕途浮沉及诗路历程。看《李白与杜甫》之后,李杜从此不再是遥远传说中的神仙与圣徒,而是有血有肉有情绪的高人。

/

多年之后,周国平面对《李白与杜甫》仍感慨不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