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朝一场最具有阴谋的战争——鸣条之战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9-10-21

社会的进步、朝代的更替往往离不开战争。商朝通过战争灭亡了夏朝,使得社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农业生产规模相对扩大,有了粟,黍,稻,麦等农作物的种植;畜牧业发作迅速,饲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家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炼和铸造,玉器打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也很发达;商业发展有了实质性得飞跃,有了货币的出现,交易时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所以,这场战争是一场社会进步的战争,但同时也是一场带有阴谋的战争。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一下。

背景

夏朝一场最具有阴谋的战争——鸣条之战

自继位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到了约公元前16世纪,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

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自灭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农业和亩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到了主癸时,商已经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国诸侯了。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继位,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并积极筹划灭夏的计划。

一个朝代或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离不开这几个原因,要么落后衰败被别的朝代或国家取代,要么暴政民不聊生民起反抗然后重组,要么皇权旁落被篡代,或者是几种情况同时并存。夏朝末期开始衰败落后,而且不思进取还横征暴敛,已近出现衰亡的征兆。商朝末期帝辛落后淫乱暴政,所以有被西周取而代之;西周末期诸侯国权利失控,导致西周被灭;东周各诸侯国进一步强大,直接导致东周灭亡,最后被秦国取而代之,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秦朝末年暴政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军,秦朝灭亡,然后各起义军相互兼并重组,诞生了新的朝代汉朝西汉;西汉末年皇权旁落,被权臣王莽篡代建立新朝;刘秀带领实力强大的贵族灭掉新朝建立东汉;东汉末年皇权旁落社会落后衰败,所以纷纷出现大小诸侯割据,然后重组生成三国;三国末期,司马氏崛起,曹魏皇权旁落, 继而灭掉三国改朝西晋;西晋建立后,昏庸腐败无能,出现了'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大混乱现象,然后重组再重组,直至隋朝的大统一,中国才出现短暂的安宁。凡此等等,不思进取者,都已灭亡。

战争过程

夏朝一场最具有阴谋的战争——鸣条之战

一、阴谋开始:树德立威

商汤在左相和右相的辅佐下,首先是治理好内部,鼓励商统治区的人民安心农耕,饲养牲蓄。同时团结与商友善的诸侯、方国。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动下,一些诸侯陆续叛夏而归顺商。诸侯们听说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以后,都齐声称颂说:'汤是极其仁德的人,对禽兽都是仁慈的。大家都认为汤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赖,归商的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个。商汤的势力也愈来愈大。

为实现灭夏的,商汤决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国君主葛伯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汤便派人前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牛羊做牺牲。商汤使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宰杀吃掉。商汤再派人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粮食做祭品。商汤又使入去帮助耕种粮食。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进攻葛国,一举将其军队击败,灭亡葛国。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内外兼修,商汤亦是如此,内部鼓励生产,发展畜牧,建设军队;外部建立信誉,树立威望,团结各友善的诸侯国、部落,兼并一些小部落、诸侯国。这样一些诸侯部落就陆陆续续的依附于商国,但是具有国家性质的诸侯国没有一个依附于商国。

商汤想灭掉邻近的小诸侯国葛国是采用找茬的方式制造出出兵理由,然后灭之。先管闲事,派人去问为什么不祭祀祖先,按道理说葛国祭不祭祀祖先跟商国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那是别人的祖先;然后,又是送祭品,又是派人去'帮助'耕耕田种地生产粮食,葛国就不耐烦了,你这商国这也管的太宽了,手伸得太长了吧,完全不把我葛国当一回事,必须得按你们商国的意愿行事吗?于是派人袭击了给耕种着送饭食酒水的人员,还杀死了儿童,激起了商国人民的公愤;于是有了出兵葛国的理由,接着灭亡并兼并葛国。

当然,这个故事当中袭击给耕种着送饭食酒水的人员,还杀死了儿童的事件很有可能是商国自导自演的一个闹剧,因为此时的葛国肯定知道商国的强大和富裕,不敢轻易制造矛盾,这个袭击送饭的人,甚至杀死小孩的做法太幼稚了,还不如直接抢劫耕种者的财物来的实在,杀人实则没有必要。所以,商汤为了寻找一个出兵的理由,也是费尽了心思。

二、阴谋扩展:实地考察

为了观察的情况,伊尹向商汤出谋,由伊尹亲自去夏王都住一段时间,观夏的动静。商汤就准备了土特产等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王都朝贡。伊尹将夏桀及王朝的情况观察清楚之后,就回到了商,向商汤献计说:不能急于出兵讨伐夏桀,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王朝的势力,等待时机。商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

为了有效出击,商国不但了解和调查夏桀,还去都城实际考察,侦查地形以及军备,尤其是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理由去的,可以说这就是间谍行为。据传,伊尹在间谍活动期间发展了妺喜,从而更加了解了的具体情况。这个实地考察看来很重要,考察的结果是商国实力不够暂时还不能攻打;如果没有这个实地考察,贸然出击,后果轻则伤亡惨重,重则被反击覆灭。看来在夏朝的时候,古人就懂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

三、阴谋计划:委曲求全

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于是派使臣将商汤召至夏王都,并且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朝设立的监狱)。和得知夏桀将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夏桀就下令将商汤释放。夏桀囚禁商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纷纷投奔商,愿助。

商汤知道商国当时国力还不足够或者说没有绝对的把握吞并夏朝,在夏桀的追责下,宁愿只身前往被囚禁。这个举动风险还是很大的,万一被夏桀杀了,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或许是看透了人心,知道不会发生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商汤才敢前往。商汤愿意被夏桀囚禁,西周姬昌愿意被商朝帝辛囚禁,越王勾践愿意被吴王夫差囚禁,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心智坚强有韧性,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罪,能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所以都被称之为人杰。接着投其所好的送珍宝美女给夏桀,让其赏心悦目放松警惕,然后就麻痹大意的放走了商汤。视乎'进贡'了一些东西,一切都无所谓,这就是之所以夏桀、帝辛、夫差能够被灭亡的原因。商汤为了扩大影响,把被囚禁的事情大作宣传,引起了各部落、诸侯国之间的恐慌,纷纷来投奔商国。

商汤的这个被囚禁事件可谓是一举多得,不但自己脱罪了,还麻痹了夏桀,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其他各部落、诸侯国的夏桀的强烈不满,甚至达到了恐慌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赢得了民心和反夏的势力。

四、阴谋实施:剪除羽翼

商汤回商以后,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征伐豕韦和顾国的事。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商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豕韦(今滑县东南)进攻,豕韦很快就被商军灭亡。豕韦被灭,顾国势单,商汤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今范县东南)灭了。豕韦、顾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地处豕韦、顾国北邻的昆吾国(今许昌),国君被称为'夏伯'。夏伯见豕韦、顾国被商汤所灭,立即整顿昆吾之军准备与商相战。同时派使昼夜兼程赴夏王都,向夏桀报告商汤灭豕韦、顾国的情况。夏桀非常恼怒,于是下令起'九夷之师'(东夷人部落组成的部队),准备征商。商汤备办了贡品,写了请罪称臣的奏章,派遣使臣带到夏王都,朝见夏桀。夏桀见了贡品和请罪奏章以后,下令罢兵,仍然整天饮酒作乐。

夏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率军向商进攻。商汤率军迎战昆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将昆吾的土地、人民并入商。

为了除掉夏朝的羽翼,从临近的最忠实于夏桀的三个属国豕韦、和开始蚕食;商汤为了增加军事力量联合了投奔商国的各部落、诸侯国的军队,先灭亡豕韦,再灭亡顾国。这其中采用了借势(联合各部落、诸侯国),分化瓦解(不让这三国以及夏桀联合抗商),先易后难(先灭相对弱的豕韦,再灭相对强的豕韦顾国,留下三个中最强大)的策略。同时也可以看出豕韦、和以及夏桀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态度,等到危机降临的时候才感到恐惧。对于夏伯把商汤灭掉豕韦、的事情告到夏桀那里去之后,夏桀准备讨伐商国的事情,商国采用的是贿赂,示弱,称臣的方法平复夏桀的愤怒,从而孤立了夏伯。从这里再次可以看出夏桀的昏庸无能。对于灭掉昆吾国,商采用的是先断其依靠,然后以逸待劳的策略,等待夏伯来进攻商国,接着一鼓作气的一战打败昆吾军,再战杀夏伯而彻底灭亡昆吾国,气势如虹,锐不可当。

五、阴谋出击:图穷匕见

当夏桀得知商汤灭了昆吾,而不再入贡,又下令调东夷的军队征伐商汤,但东夷的首领们不听调遣。伊尹见灭夏的的时机成熟了,就请商汤率军征讨夏桀。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在会战开始之前,他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活动,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商汤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商军经商汤动誓师员以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决一死战。

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先与商军战于蒲州(今)一带,后退守。

两军在鸣条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到了三朡(今山东定陶北)。三朡是的一个方国,见夏桀兵败逃来,立即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商汤决一死战。商汤和见夏桀投奔三朡,立即挥师东进。商军和三朡军在成耳(今北)交战,结果商军打败三朡军。夏桀见三朡又被商汤所灭,就带了五百残部向南逃走。商汤和伊尹率军紧迫不放,夏桀逃到了(今),不久病死。

商汤为了正式攻伐夏桀,先是演讲出师誓词,把夏桀说的一文不值,甚至是人民的公敌,从而大大的鼓舞了伐夏军队的气势,提高了商联军的战斗积极性然后选择了夏桀无法调动东夷郡军的合适的时机,选取了众联合的精锐之师,采取了迂回的战术突袭夏都;将夏桀的军队逼退至明条,然后冒着恶劣的天气,奋勇作战,接连击败夏军;继续穷追不舍的将带着500残兵的夏桀逃至三朡打败,致使夏桀逃亡,然后病死。

再来看看夏桀。当昆吾国被灭后,夏桀没有警觉也毫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商汤不来朝贡。这简直就是昏庸到了极点。然后才想出兵讨伐商汤,结果人心背向,东夷军队不听调遣,只能被动挨打。所以,直到死亡,夏桀都不知道到他错在哪里,败在什么地方。夏桀的失败是必然的。

六、阴谋扫尾:扫除残余

商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很快就占领了(今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商汤。商汤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

商汤为了稳固商朝,占领了夏都城,降服了夏朝的亲贵大臣,安抚了臣民,还举行了祭天仪式,说这是上天的旨意。这说明商汤不是乱杀无辜之辈,看看历史上多少攻入都城杀人放火抢劫之辈,例如项羽、李自成等;他也知道国家建设需要人民,更需要人才,夏朝遗民不乏人才之辈;他更知道,治理国家靠的不是暴力,而是仁政,所以人民需要安抚;最重要的是古时候的人都相信皇权天授,所以也来了个祭天仪式,以让人民知道和相信他这做的一切是'合法'的。这一切不可谓用心不深。

夏朝一场最具有阴谋的战争——鸣条之战

七、总结

鸣条之战整个过程跟秦国兼并六国非常相似,都是采取了'连横'之术,先联合一部分打击一部分,足够强大后一举灭掉他国,这样就达到了先蚕食后鲸吞而'一统'的效果。所以,鸣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预谋性、组织性、战略规划性,目的明确的一场完美的侵略战争,也是一场物竞天择的弱肉强食的淘汰战,也是一场具有阴谋的战争。虽然这是一场侵略战争,非正义之战,但是具有很大的社会进步意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的发展永不停息,这一切往往如是、势不可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