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古稀老人赵 2019-10-21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古代诗人常常以诗言情,所以在送别朋友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豁达的有之;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挚有之;像“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深情亦有之。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唐代的诗人写下了很多的送别诗,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挽留、惜别、祝福和关怀等情感。然而同为唐代诗人的刘长卿的这首《送方外上人》,却让我们在其中读出了讽刺和调侃之意。难道刘长卿所送的人并不是他的朋友吗,其实不然。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并不是送所有的朋友都要表达出挽留之意的,像刘长卿的这首诗便是如此。从诗题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人所送的友人却又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位上人。这里的“上人”乃是对僧人的敬称,而且这位僧人还是一位律僧。送一位持守戒律的僧人当然不能够表现出挽留之情了,毕竟僧人离开俗世,回归深山古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诗人在诗中也表现出了这种思想。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诗人首句便用凌云的野鹤来比作他这位僧人朋友,可以说是贴切无比。而且“云”和“鹤”本来便不是俗世之物,更何况是“孤云”和“野鹤”呢。可以说这样的僧人“岂向人间住。”如此超凡脱俗之物又怎么是人世间能留住的呢?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律僧应该隐居在冷寂的深山,而不应该到那些热闹的名胜去。古时候有的僧人喜欢住在名山宝刹,看似在修行,实际上却是为了能够接近来烧香拜佛的权贵人士,最后扬名而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官进爵的目的。所以诗人这里其实是在以讽刺和讥诮之意,来隐喻规劝这位僧人,千万不要被人世间的凡物迷住而影响修行,进而丢失了孤云野鹤般的品性。像你这样的高僧,只有真正冷寂的深山,才是最终归处。

刘长卿的这首送别诗,诗中没有怅别之情,反而充满了讽刺和讥诮

这首《送方外上人》看似有嘲讽这位僧人之意,但是实际上却是诗人真正关心友人之处,试问若不是真正的朋友,那么僧人是去追求名声威望还是归隐于深山,又和诗人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诗人最后两句说要归隐不要去沃洲名山,因为那里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这有可能是诗人已经发现了这位僧人与俗世的联系趋于频繁,所以作此诗在告诉僧人要领悟真隐和假隐的真谛。由此可见,诗人还是十分关心他的这位僧人朋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