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词鉴赏:陆游《万里桥江上习射》阅读赏析

 老刘tdrhg 2019-10-21
古典诗词鉴赏:陆游《万里桥江上习射》阅读赏析
万里桥江上习射 

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注释】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锦江上。
坡陇:起伏不平的坡地。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故名。及:赶上。
雕弓:雕画彩纹的弓。
迥(jing):远。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
欃(chán)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端:真正。
笴(gn):箭杆,代指箭。 

【译文】

高低不平的坡地,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方向倾斜,
在这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看将士射箭练兵。
风和日暖,稍稍减弱了角弓的力量,
旷野远处,已就听到了羽箭的啸鸣。
奋起了神威呵,天上的彗星也能射下,
草间的狐兔呵,用不着慌乱吃惊。
大丈夫只要不死,谁能料定我再无作为?
他年若能施展身手,一箭攻下它百座坚城! 

【创作背景】

据《续资治通鉴》载,淳熙四年(1177)正月,宋孝宗下诏:“自今内外诸军,岁一阅试”;“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这首诗就描写了成都驻军在万里桥一带江上演练的情景。 

【作品鉴赏】

《万里桥江上习射》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塑造了认真操练、臂力非凡、技法高超的将士形象;表达了诗人打败南犯金兵的必胜信念、对不思进取的小人的不屑,以及不甘无所作为、渴望收复江山、建功立业的慷慨斗志。这首诗转接自然,愈转愈深,但始终围绕着“射”字来写,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虚或实地反复提及,不过背景、含义不尽相同。

开篇写景,诗人从大处落墨,说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倾流而下。这就诗题而言,好像是闲笔,其实不然,那“如涛”的比喻,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水滔滔的画面;同事,诗人将静的“坡陇”化成奔流的波涛,这阔大的境界,跃动的形象,也隐含着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这便为全诗设置了背景,创造了气氛。诗人说正当一个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这一方面点题,一方面点明时间,而后者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二联紧承“春晴”生发。春天风和日暖,角弓用的胶的粘力受到影响,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减弱。但是,尽管“风和渐减雕弓力”,还是可以听到将士们射出的羽箭带着一声长啸,飞向旷野的远处。这两句诗一退一进,刻画出将士们认真演习,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为这样,诗人才感到“天上欃枪端可落”。

颈联是从颔联引出来的议论,意思是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金人的侵犯,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有这下一句作陪衬,更加强了上句的力量,更强调出收复失地的宏愿。颔联描写见闻,颈联借以发轮,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端可”、“不须”而语,下得有理,并前后呼应。

尾联宕开一笔,这两句诗实际上是诗人抒怀咏志。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不能断定无作为。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壮怀激烈,气势磅礴。这一豪壮的结语,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 

全诗以写景起,以叙事承,以议论转,以抒怀合。转接自然,愈转愈深,但始终围绕着“射”字来写,这“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虚或实地反复提及,不过背景、含义不尽相同,深得七律章法之妙。 

【文学赏析】

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锦江上。淳熙四年(1177)正月孝宗有诏:“自今内外诸军,岁一阅试”;“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这首诗就是记淳熙四年春天,诗人观看万里桥一带江上演练的情景,以及由此而触发的感想。

开篇写景,诗人从大处落墨,说放眼望去,那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倾流而下。这就诗题而言,似是闲笔,其实不然,那“如涛”的比喻,是很容易让人连想到江水滔滔的画面;同时,诗人将静的“坡陇”化成奔流的波涛,这阔大的境界,跃动的形象,不也隐含着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吗?

这便为全诗设置了背景,创造了气氛。胡床,即交椅,因为最初从域外传入,故称胡床。诗人说正当一个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这一方面点题,一方面点明时间,而后者又为下文伏笔。

第二联紧承“春晴”生发。雕弓,指用雕画装饰的弓。古时角弓用胶黏结兽角制成,春天风和日暖,胶的粘力受到影响,所以弓的力量也有所减弱。但是,尽管“风和渐减雕弓力”,还是可以听到将士们射出的羽箭带着一声长啸,飞向旷野的远处。

这两句诗一退一进,刻画出将士们认真演习,膂力不凡的形象。正因为这样,诗人才感到“天上欃枪端可落”。天欃、天枪,星名,都是彗星,古人认为它的出现主有兵乱,这里代指金人;端,正。狐兔,喻小盗小贼。五六两句是从上联引出来的议论,意思是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金人的南犯,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

有这下一句作陪衬,更加强了上句的力量,更强调出收复失地的宏愿。颔联描写见闻,颈联借以发论,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端可”、“不须”二语,下得有力,并前后呼应。尾联宕开一笔:“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笴,箭杆。“一笴”句典出《战国策·齐策六》鲁仲连事。

时燕军所占之齐地聊城为齐人所围,鲁仲连作书劝燕将识大势,及早归降,以箭将此书射入城内,燕将果降。这两句诗实是诗人抒怀咏志。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能料到一定无所作为呢?他年有遇,我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下百城!

壮怀激烈,气势磅礴,无怪方东树评曰:“收语亦豪”。这一豪壮的结语,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显示了陆诗豪迈雄健的风格。陆游在蜀中的心情是极其苦闷的,但是,他不管在哪儿,不管自己只是个临时代理的地方官,也不管自己心情如何,每一次校阅,总是照常主持、参与,并热情赋诗。

在他的诗集中可以看到乾道九年(1173)写的《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淳熙元年(1174)写的《蜀州大阅》,淳熙二年写的《成都大阅》,特别是淳熙三年陆游被人攻击为“燕饮颓放”,遭到落职处分之后,淳熙四年春他还要去观看万里桥江上习射,并写了这样一篇慷慨磊落、意气昂扬的诗篇。

这些行动,这些诗歌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诗人一贯重视习武练兵以抵制侵扰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执著追求,也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心怀国事,忧天下之忧,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可贵品格。可见他后来劝勉辛弃疾所说:“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绝不只是口头上说说的,也绝不只是对别人的,而是自己早就是这样实践着的!

明白了这些,就更能体会到这些作品的思想价值及其感人之处。这首诗以景兴起,继而叙事,转而议论,结以抒怀。转接自然,愈转愈深,但又始终围绕着“射”字在写,因而与“射”字相关的“箭”,也就或明或暗、或虚或实地反复涉及,不过那背景、那含意又是各不相同的。

【名家点评】

清代中期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方东树《昭昧詹言》:“起有远势,三、四宽博,五、六较逊,收语亦豪。”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阅读训练】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2.本诗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
1.B D(B 项“闲适、愉悦”错误,首联的下句通过描写诗人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表现诗人壮怀激烈的情感。D项“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错,诗中是说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南犯金兵,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
2.诗人自问自答,,以豪壮之语作结,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呈现出豪迈雄健的风格;以“一笴” “下百城的夸张与想象表达志向,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表达出了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执着追求,有昂扬之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