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终生未登大宝,一句发自肺腑的名言,使真相浮出水面

 苍海一文 2019-10-21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有很多风云人物,各自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在历史的舞台上一展身手,大放异彩。

在混乱动荡、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各方人物都是轮翻登场,上演了一幕幕逐鹿争霸的历史大戏,有人以战成名,有人以谋成名,有人以智成名,有人以势成名,……。

曹操 图片

曹操,既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代英雄,他以“唯才是举”、“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挟天子以令诸侯”、谋士如雨、猛将如云的姿态,站在了东汉末年局势的顶端。

曹操称帝的态势呼之欲出,为什么这样说呢?难道其他人没有条件吗?我们就来看看曹操有什么称帝的条件:

一、曹操称帝的条件

1、朝廷上的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势不可挡。

东汉末年,汉王室朝廷腐败,朝纲不振,经历宦官之乱后,权臣董卓废除汉少帝刘辩,改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兼封太师,完全控制了朝廷政权,汉献帝也成了傀儡皇帝。

189年,曹操见董卓把持朝政,不得人心,于是在陈留起兵,号召天下各路英雄讨代董卓。 由于各方势力集团在讨董过程中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热衷于扩张地盘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并不积极讨伐董卓。

曹操 剧照

192年,董卓被吕布刺死。195年,汉献帝被董卓旧部郭汜挟持到自己军营,经嫔妃董贵人之父董承等人相救并护卫下,摆脱控制,进驻安邑后又辗转向东行进。

196年8月,曹操将经历九死一生,穷途末路的汉献帝迎接入驻洛阳,令颠沛流离的汉献帝终于有了安稳的栖身之地,此时的汉献帝对曹操是非常感激的。

11月,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文武百官都为曹操马首是瞻,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了。

由此可见,此刻的曹操在朝廷上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言九鼎了,而且汉献帝一直没有掌握到实权,帝位对于曹操来说简直就是随手可得,轻而易举。

曹操 剧照

2、声望上的优势:不少大臣都劝曹操称帝。

自从曹操以汉朝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了各方割据势力,对外又降服了匈奴等外族,统一了我国的北方。之后又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恢复了经济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而且扩大屯田规模,新修水利设施,鼓励农商的发展,重视手工业的创新,并且安置流亡的百姓,实行“租调制”,从而使得中原社会逐渐安定,经济也出现了重大转机,致使曹操的个人声望与日俱增。

213年,曹操晋封为魏公,然后又进封为魏王,达到了人生高峰。

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219年,以陈群、桓阶、夏侯惇为代表的大臣,坚决劝曹操称帝,他们都认为:

首先,汉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天底下一寸土地、一个子民都不属于汉朝了,取而代之有什么不可以?

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於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適今日也。

其次,现在大家都知道汉朝气数已尽,新主将出,能够顺应民意,为民除害,众望所归的人,即为天下之主。而殿下为天下百姓奋斗了三十多年,功在社稷,应该尽快顺应民意,这有什么好犹豫呢?

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由于曹操的爱才和为社会百姓作出了贡献,给了很多有识之士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得到一大批拥护他的支持者,得到了很高的声望。

既然曹操有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呢?原因何在?

曹操 剧照

二、曹操没有称帝的原因

如果说曹操没有想过称帝恐怕不是事实,说曹操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也更不是事实。

当有大臣问曹操为什么不称帝的时候,曹操是这样回答的: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的意思是:如果上天眷顾我的话,我就做周文王好了。

曹操为什么想做周文王,而不是做同样打着“尊王攘夷”旗号的春秋霸主齐桓公呢?

三、曹操所说的周文王又是谁呢?

姬昌,周朝的奠基者,他是一代明君,他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追谥姬昌为文王。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

周文王 图片

1、周文王的勤政爱才

周文王他不辞劳苦勤于政事,而且广揽人才,许多部落的人才和在商朝投奔过来的有识之士,他都能以礼相待,予以重用。

周文王拜吕尚(姜子牙)为军师,经常讨论军国大计。因为发布了“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要逮捕,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的奴隶,从而减少了奴隶的逃亡。另外由于周文王的礼贤下士,使很多叛纣的诸侯都去投奔周文王,使周文王得到了很多的助力。

2、周文王的以地换刑,德披天下

因为商纣王发明了一种叫炮烙的酷刑,经常用这酷刑残害忠良,使得诸侯和百姓都非常痛恨,后来周文王向纣王提议:用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用来换取废除炮烙之刑,后来纣王答应了周文王的提议,废除了炮烙之刑,这时周文王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砲格之刑。纣许之。

3、周文王的简朴生活

周文王生活简朴,不好奢华,经常穿普通人的衣服,还到田间和农民一起劳作,关心百姓疾苦,兢兢业业地治理着国家。

周文王 图片

4、周文王的自身修养

周文王不仅是伟大的千古奇文《易经》的作者,还是伟大的预测学家先驱。他和儿子周武王建立的周国非常注重仁义礼仪,成为了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学习楷模,得到了后世儒家的大力推崇,他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从西部地区的崛起到商周王朝的交替,周文王都对中国东西两地文化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周文王的礼教思想,使他谨守君臣之道,就算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他也没有自立称帝,还是忠心地侍奉殷商王朝。

“三分天下有其二”

周文王作为我国文化的开创者、奠基者,是古代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周文王不仅为西周时代的开创者,更为我国东西两地文化的融合者。

周文王与姜太公 图片

四、周文王是曹操的向往,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曹操觉得自己和周文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都是生于乱世,周文王之于商末,曹操之于汉末,诸侯之间势力割据,利益纷争,百姓都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都凭自己的努力稳定天下。

2、同样爱才揽才,都是想尽一切办法聚拢各方人才。周文王拜姜子牙为军师,制定国事策略,有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才;曹操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作为第一谋士,制定战略路线,有荀攸、郭嘉、司马懿、贾诩、程昱 、 董昭 、刘晔、蒋济等人才,同样是人才济济。

历史小知识:

王佐之才就是指具有超凡治国能力的人才,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土地 图片

3、同样是开疆拓土,兼并诸侯,控制了大部分的疆土。

4、自身都有很高的修养,周文王精通易经,使之成为中国的圣经,后来诸子百家之源;曹操精通兵法,还擅长书法、诗歌、散文,开创了有名的“建安文化”。

5、同样都是生活简朴,曹操的生活用度都非常自律严格,都是缝缝补补再用的。曹植的妻子因为穿着华丽的衣服去铜雀台,结果被曹操看见后大怒,下令回家赐死了。

一文君认为:

由于周文王开创的儒家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人,曹操也不例外,他的思想基础还是属于儒家的范畴。

从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这件事来看,当时虽然他很喜欢曹植, 曾经想立曹植为继承人,但是一直没有确定立谁为继承人,最终他的儒家思想占了上风,还是遵循了立长不立幼的儒家传统,立了曹丕为继承人了,结果被司马懿看穿了他的这个思想,从而坚定地站到曹丕的阵营,埋下了篡魏的伏笔。

因为周文王是公认的一代明君,他的贤仁之名流芳百世,后来他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周,完成了统一大业,父子二人的功绩让后世传颂。所以,曹操的内心里一直就有周文王的影子,他是想效仿周文王父子,以贤仁之名得天下。

参考资料: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史记·周本纪》

《论语·泰伯》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苍海一文”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