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乐记》诗解7乐情篇 ![]() ![]() 题文诗: 情生礼乐,乐施礼报,礼乐有情,至情至乐, 至乐自生,至乐章德;至情至礼,反其所始, 至礼报情,报本返始.乐者统同,至同至和, 相和相亲,情不可变;礼者辨异,理不可易, 礼主恭敬,贵贱有序.礼乐之说,管乎人情. 至乐真情,真情不变,真乐常变,穷本知变, 适时而变,变与时俱.著诚去伪,礼之经常, 礼乐通情,情通天地,精诚所至,达神明德, 降上下神,凝精粗体,领父子节,定贵贱序. 君举礼乐,天地昭明,天地欣合,阴阳相得, 天煦地妪,覆育万物,草木茂萌,羽奋角生, 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不殰, 卵生不殈,各顺其性,性达情畅,乐礼道归. 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 .先王真情,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礼乐始制. 正文: 原文: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注: [疏]“乐也”至“始也”。○正义曰:此明礼乐之别,报、施不同。○“乐也者,施也”者,言作乐之时,众庶皆听之,而无反报之意,但有恩施而已,故云“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者,礼尚往来,受人礼事,必当报之也。故《曲礼》云“往而不来非礼”,故云“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者,此广明上乐者施也。自,由也,言王者正乐,欢乐其己之所由生,似若武王民乐其武德,武王由武功而生王业,即以武为乐名。以受施处立名,无报反之义也。○“而礼,反其所自始”者,言王者制礼,必追反其所由始祖,若周由后稷为始祖,即追祭后稷,报其王业之由,是礼有报也。○“乐章德”者,覆说“乐者,施也”,言乐但施恩而已,不望其报,是乐章明其盛德也。○“礼报情,反始也”者,此覆说上“礼者,报也”,言行礼者,他人有恩於己,己则报其情,但先祖既为始於子孙,子孙则反报其初始。以人竟言之,则谓之报情;以父祖子孙言之,则谓之反始,其实一也。 [疏]“所谓”至“侯也”。○正义曰:前经明乐者为施,礼者为报,此明礼报之事。诸侯守士,奉其土地所有,来朝天子,故天子以此等之物报之,是礼报之事也。不覆明乐施者,以乐施之恩,其事易知,记者略而不言也。○“大辂者,天子之车也”者,大辂,谓金辂也。据上公及同姓侯伯,故下云“龙旂九旒”,亦上公也。若异姓则象辂,若四卫则革辂,蕃国则木辂。受於天子,总谓之大辂也。○“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者,据上公言之,侯伯则七旒,子男则五旒。○“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者,宝龟之甲,并以青黑为之缘。○“从之以牛羊之群”者,天子既与大辂、龙旂及宝龟占兆,又随从以牛羊,非一,故称“群”,将此以与诸侯,故云“则所以赠诸侯也”。 【译文】 乐的性质是施予;礼的性质是报答。乐的目的是为自己心中所生的情感而表示欢乐;而礼的目的是要追思其始祖的功绩加以祭祀。乐的作用是张扬功德,礼却是要反映自身得民心的情况,并追思其原因。礼主报,试看诸侯所有的那种称为大路的金玉车子,原是天子之车;绘有龙纹饰有九旒的旗子,原是天子之旗;青黑须髯,用于占卜的宝龟,原是天子之龟;还附带有成群的牛羊,所有这些都是天子回报来朝诸侯的礼品。 原文: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负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注: 译文:乐所表现的,是人的一定的感情,礼所表现的,是人的一定的关系,乐表现相同的方面,礼辨别不同的方面,礼和乐的道理,是贯通着人情啊。探索到人们的内心境界的一般状态和它的变化,是乐的功能,使人们真诚相处抛弃掉虚伪,是礼的目的,礼和乐表现天地间的自然要求,表达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调节上下的机能,完成各种事物的形体,多分清父子君臣的关系。 原文: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欣和,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注: [疏]“是故”至“焉耳”。○正义曰:此一节论大人举用礼乐,则天地协和而生养万物,为之昭著之事,则下文“天地合”以下是也。但此经礼乐并论,其天地欣合,唯论乐之所感,不论礼之功用也。记者主在於乐,故特美乐功。乐功既尔,礼亦同也。○“天地合”者,,犹熹也,熹,谓蒸动,言乐感动天地之气,是使二气蒸动,则天气下降,地气上腾。○“阴阳相得”者,言体谓之天地,言气谓之阴阳。天地动作,则是阴阳相得也。○“煦妪覆育万物”者,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妪之,是天煦覆而地妪育,故言“煦妪覆育万物”也。○“然后草木茂”者,草木据其成体,故云“茂”。○“区萌达”者,据其新生,故云“达”也。○“羽翼奋”者,谓飞鸟之属,皆得奋动也。○“角觡生”者,谓走兽之属,悉皆生养也。○“蛰虫昭苏”者,昭,晓也。苏,息也。言蛰伏之虫,皆得昭晓苏息也。○“羽者妪伏”者,谓飞鸟之属,皆得体伏而生子也。○“毛者孕鬻”者,言走兽之属,以气孕鬻而繁息也。○“胎生者不殰”者,谓不有殰败也。○“卵生者不殈”者,言不有殈裂也。○“则乐之道归焉耳”者,言所以致此在上诸物各顺其性,由此乐道使然,故云“乐之道归焉耳”,谓归功於乐也。乐道所以然者,乐之根本由人心而生,人心调和则乐音纯善。协律吕之体,调阴阳之气,二气既调,故万物得所也。○注“读”至“裂也”。○正义曰:、熹,声相近,故读为熹。熹,天地气,故云“熹,犹蒸也”,言天地气之蒸动,犹若人之喜也。云“气曰煦”者,谓天体无形,而降其气以养物,故云“气曰煦”也。云“体曰妪”者,言地体有形,故云“体曰妪”也。此对文尔,其实地气矣。云“屈生曰区”者,谓钩曲而生,出菽豆是也。云“无甗曰”者,<角思>,谓角外皮滑泽者,鹿角之属是也。云“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者,言蛰虫之类,皆理藏其体近於死,今复得活,似暗而遇晓,死而更息也。云“内败曰殰”者,以经云“胎生”,怀胎在内,故云“内败”也。“殰”也。云“殈裂也”者,卵体多裂,又齐语称裂为殈,故以殈为裂也。 译文:所以大人推崇了礼乐,那么天地都跟着光明了,天和地自动的结合,阴和阳很好的调剂,生机和养料充实着万物的生命力,然后草木茂盛起来了,枝干茁壮起来了,羽翼长得有力了,角骼生长起来了,冬眠的昆虫也苏醒过来了,鸟类孵有幼鸟,兽类怀孕受胎,胎生的不至于胎死腹中,卵生的不至于为长成卵壳就破裂,这些都要归功于乐的功能啊。 原文: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注: 译文:乐不仅仅是指黄钟大吕等乐律、弹琴歌唱和手持盾牌及大斧的舞蹈,这些都是乐的末节,所以让孩子来表演舞蹈。铺设筵席,成列樽、俎、笾、豆等器具,以升上降下的动作来表示礼仪,这都市礼的末节,所以让办具体事情的官员来执掌之。乐师只懂得乐声和诗歌,所以面向北坐着演奏。宗人、太祝只懂得宗庙中祭祀的礼仪,所以站在尸的后面掌礼。商祝只懂得丧葬的礼仪,所以站在主人的后面掌礼。因此可见道德完善的人才能处于上位,技艺熟练的人只能处下位;品行完美的人才能居前,从事技艺的人只能在后。所以说古代君王明确了上、下、先、后的分别,然后才能为天下制定礼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