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如何临帖?林散之: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

 余闲书屋 2019-10-21

学书法,要想稳步提升自己的话,除了临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有效方法。有人说:学书法不临帖,就像无灯也行,摸来摸去,根本找不到方向。

学书法,如何临帖呢?林散之: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

林散之先生说的像与不像,就是我们常说的形似和神似的问题。形似指的是点画外形上的相似程度,神似稍微玄妙一点,主要说的是气质。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朋友在临帖的时候为了达到点画形态上的逼真,会刻意多做一些动作以修补装饰用笔上的不足,这是不应该的。形似,也要建立在用笔自然流畅的基础之上。再怎么写,也不能违背基本的用笔习惯。田英章老师写竖钩的那个出钩处,在我看来,就是正常用笔无法完成而额外做出的多余动作。写的虽然好,但已脱离了传统笔法的范畴。

临帖,先追形似还是先求神似呢?林散之说得很明白:先像后不像。这么说吧,如果有人告诉你形似不重要,神似才是书法的真谛,基本可以断定,他的临帖水平不怎么样。再说了,书法之美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黑色的墨迹上,有神的基础是先有形。形态出来了,法度明白了,至于后面的神,那就是自己的发挥了。

林散之在谈到临帖的时候,不光提到形和神的问题,还强调了自我存在感的问题。

大体意思是:初期临帖的时候,要忘掉自己,完全服从于古人。古人怎么写,咱就怎么写,广收博取,以充实自己。慢慢地,水平有了,也算是有点自己的理解了,这个时候,就要逐步加入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尝试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

林散之先生说得对。我们临帖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临的好看吗?当然不是。再怎么临,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创作中来。临帖,是为我们创作服务的,是要拿来为我所用的。

临帖和创作不一样。临帖,是在学别人,是在写别人。书写资源来自字帖,来自古人。创作呢,就要有感而发了,是在考验自己脑中的知识储备量,是在检验自己的笔下表达能力。

临帖和创作之间要想架起一座桥梁的话,就需要在临帖的过程中很好地融合自己。怎么才能让自我参与到临帖中去呢?背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学书难,难在方法和坚持。书法也不难,胆子大一点,思路广一些,写就行了。包括林散之在内,不都是这么干的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