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临帖,书法大家是这么说的

 空灵的石头 2018-02-10


临帖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不可缺少的必修功课。但是, 临帖的唯一论误导了一些初学者,导致其认为临帖是学习书法唯一的途径。林散之说:“因为模拟的方法,只不过是为了初学写字的人,对照字帖,有所依傍,不至于无从着手,但是,切不可忘记了发展个人创造性这一件重要的事。”有些初学者只知道临帖, 不知道选帖。学习书法应先专后博, 先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明代赵宦光说:“不专一家, 不得其髓;不博众妙, 孰取其腴”,“学书者, 博采众美,始得成家,若专习一书,即使乱真,无过假迹,书奴而已。”

1
认识法帖

法帖是历朝书法名家遗留下来的名作,是一种范本,值得借鉴、揣摩,打开思路。初学书法者不会写字,像一个婴儿,需要借助外力,法帖就是这种外力。元代赵孟頫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2
多读帖、少写

不要一味临摹。多读,是为了在读帖中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读帖,如果有条件最好看原碑、原墨迹。宋代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3
学会看帖

字帖在印刷时,为了符合人的临写习惯,一般都有固定的开本,一页数行,一行数字,大致如此。但古代墨迹不是一页一页的。碑林中的碑刻,一些是高三米多,宽一米多的。现代字帖和古代碑帖的差别,不通过对比,是难以理解的。书法学习者如果只临常见开本的字帖,久而久之就容易缺乏一种大气象,失去整体格局。白蕉说:“读在乎认识书法的神理,不但在点画分布结构上看他具体用笔的道理、笔势的往来;还在于整体上精神面貌,寻玩它的韵味。”

4
活学活用

最后,提倡一个“活”字。“活”不单是对书写形貌的要求, 还是对字的精、气、神的要求。在书写书法时,对于每一个字,不光是不写错它的笔画,还要写出精神。在书法创作中,无形不可识,无神不可活。一个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书法学习者要掌握结构识字之义,熟读字帖典故并深思其意。临帖如了解一个人,从形象到思想,从秉性到特长,从里到外,要全方位地理解字帖。林散之说:“临是一部分,自己的意思又是一部分。胆子放大一点,不像不要紧。”


临帖需“三到”

眼到眼睛到位,能看出结构,看出笔画的顺序、方向、位置,不光看局部,还要看整体。林散之说:“要多看、多学古人的字,这样眼界高。眼高,手才能高。”沈伊默说:“仔细地从一点一画多看几遍,然后再对着它下笔临写,起初只要注意每一笔一画的起讫,每笔都有其体会,都有了几分体会,都有几分相像了,就可注意到它们的配搭。”

心到:心神相通。明代徐渭说:“故笔死物也,手之支节亦死物也,所运者全在气,而气之精而熟者为神。故气不精则杂,杂则驰,而不杂不驰则精,常精为熟,斯则神亦。”这段话的大意是毛笔是死的东西,手的关节也是固定的,所能用到的全在于用心领悟,用笔墨表现,熟能生巧后就有了气韵,产生了生动的节奏。只有精神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勤学苦练并且心灵手巧,方能达到气韵生动。

手到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在书法临帖中,控笔和运笔的能力都是手、腕、肘的协调运用。手不到,笔锋不到;笔锋不到,笔意不出;笔意不出,字则无法呈现出它美好的形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