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热钱的涌入,对蜂蜜行业的危害到底会有多大?

 昵称6DO66 2019-10-21

首先,秦岭一白承认这个标题有些宏伟。

古老的木桶土蜂蜜行业,就算彻底消亡对生活也没多大影响。毕竟不像猪肉青菜,那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看到热钱搞的行业凋敝混乱、产品鱼目混珠、山区农民无所适从、天然蜂蜜爱好者屡次上当。

作为一个多年从业人员,还是想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

近些年,养土蜂成为各地山区的首选脱贫方式。

山区经济水平普遍落后,但是花草植被资源很好。养土蜂无需壮劳力赶场,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论起靠山吃山的自然优势,中蜂比畜牧业、种植业更容易出成效,相关部门便大力补贴技术培训、蜂场建设。

我市中蜂存栏20万箱

标准化蜂场达200个

单户超过1000箱的村庄40个

带动贫困户养蜂4万群

...

但是,扶贫工作只关心扩大源头规模,对于市场销路问题无力掌控。

造成的结果是:活框大户愁卖货、木桶散户边缘化。关于这两种蜂蜜的区别,秦岭一白在往期文章已有详述。

随着规模扩大和养生观念的兴起,社会热钱也开始涌入蜂蜜行业。

前年以蜂蜜霞为代表的团伙,迅速崛起于各大网络平台。截止到目前,网上玩这种套路的依然不胜枚举。

据秦岭一白了解,这个团队前身是搞保健品的。操作蜂蜜的推广费用就以百万计,当然收益也达到千万级。

她们从故事话术到套餐组合,每个环节流程都经过精心设计。至于货色大家都知道了,用浓缩蜜充当木桶土蜂蜜。

往期文章分析过这种模式:小众食材和巨大销量之间的天然矛盾性。

虽然蜂蜜霞跌倒了,但是超高的利润模式引来大批效仿者。他们打着秦岭蜜源的招牌,换身新马甲继续招摇撞骗。

以至于,秦岭土蜂蜜的名声备受污染。

秦地自古无闲草,奇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极其丰富的花草资源。

热钱涌进来后,秦岭龙脉自然成为首选的宣传噱头。面对精细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山区农民却沦为最大的受害者。

第70期文章里说过这个事件,很多外地老板7月份跑过来收蜜,只是想搞些素材好赶上夏天的销售旺季。

但是这个时期正值土蜂自然繁衍,山里农户不愿意开箱取木桶土蜂蜜,因为这对蜂群的伤害很大。

其时至九、十月间,天寒百花已尽,宜留冬天所食之蜜,余者割除做蜜蜡。秦岭地区往年都在十月左右才割蜜。

不就是钱的事吗?那就加钱直到你们愿意割为止!

他们将价钱抬得很高,先是陆陆续续有人割蜜。

这些老板声称有多少收多少,还在群里发布现场取蜜照片。山里人最缺的就是钱,很多山民被刺激的开始割蜜了。

割木桶土蜂蜜是个慢活,老板们奔走于各个山头拍素材。等到老实巴交的山民们割蜜装箱,却联系不上买家了。

上当的山民在群里大概核对下,那帮大老板们总共才收了400斤蜜。秦岭一白本周去割蜜时,还能听到他们的抱怨咒骂。

但是,我也无能为力,我只要十月份现割的土蜂蜜。

山里人散养木桶土蜂补贴家用,靠天吃饭本身就没多少收成。提早割蜜而上当受骗的山民们,谈及此事长吁短叹。

那些在网上大肆投放广告的卖家,很多都利用这种方式搞素材,然而实际发货用的是成本更低的活框蜜。

热钱的涌入为了是赚取最大利润,除过宣传费用不能节省,其他任何环节都在降成本。

蜂蜜拥有数千年的食用历史。除了天然成熟蜜,甚至找不出任何无需人为加工,就能直接吃的自然食材。

但是热钱连微弱的木桶土蜂蜜都搅乱了,这还不算秦岭一白说过的水蜜、浓缩蜜、调和蜜等意蜂蜜。

大众消费者想调养身体,却很难买到真正放心的天然蜂蜜。

不管是扶贫款项还是资本热钱,只在这行业里寻找政绩或利润。但是上游山民和终端消费,谁来帮他们提供保障?

经常有人添加我为好友,说从某人那里买了几千块钱的蜂蜜套餐。收到后感觉怪怪的不敢吃,问我应该怎么办。

这个行业分布散、门槛低,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每次强调:蜂蜜的消耗很慢,每次少量消费才能保障自己。

估计还没人胆敢添加有害物质,顶多是花200块钱买来的蜂蜜,其效果和20块钱的差不多。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流转。但是热钱追求的不是行业健康,而是短期内的快速回报。

用的东西质量差,无非报废的快一些。

吃的东西质量差,会承受更大的代价。

所以,平时吃东西尽量少吃点、吃好点。

我们不一定能等到行业规范的那天,只是希望每个环节能保有合理利润,从而让整个产业链变得简洁放心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