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国侯印”:遗失田间的金印

 历史探奇 2019-10-21
■诸国侯印
即墨在西汉时期是东方名城,汉武帝的封国就在今即墨境内。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即墨区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中,“诸国侯印”尤为引人注目。
观宝 “诸国侯印”整体呈扁正方体,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2.1厘米,正方形印面上刻有“诸国侯印”阴文篆书。印钮为龟形;龟身四肢外伸呈站立状;龟背以复杂又有一定规律的刻纹组成多个六边形,象征龟甲;甲缘饰有鱼子纹,四肢均饰有鱼子纹。
来历 1977年秋,即墨县田横镇小桥村村民迟秀英在农耕时发现了一枚金印,并上交即墨县文物管理工作组。1984年3月,即墨县博物馆成立,该印由县博物馆收藏。
从年代推演来说,它的年代被精确到了汉武帝元鼎四年以后的西汉中期;从制作方式上说,汉代官印有铸印、凿印两种,“诸国侯印”明显属于后者。凿刻的方式,也符合汉代“文官印铸,武官印凿”的记载。
关于“诸国侯印”的主人,学术界尚未形成定论。历史考古大家李学勤从印文出发,认为“诸国侯”应解为封于诸地的侯,通过对《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哀功臣表》和《汉书·地理志》的研究,得出诸国侯和众利侯当属同一世系的结论,“众利侯”为汉武帝时受封的上谷郡(今河北省张家口)太守。原即墨市博物馆副馆长姜保国则从金印的发现地入手,以小桥村紧邻汉代皋虞县治所在,并且皋虞与诸县皆属琅琊郡为由,认为诸国侯应属于皋虞侯一系。
鉴宝 汉代是中国印章的鼎盛时期,“诸国侯印”更是汉印之中的精品。该印印文是篆书,但隶书的意味明显,转折和收笔较为方正,是篆书向隶书演变的典型代表,对于我们研究汉代书法艺术乃至中国文字的字体演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根据史籍记载,汉代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严格规定,“诸国侯印”的发现印证了典籍的记载,起到了“证史”和“补史”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86年,国家鉴定委员会山东文物鉴定组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