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轰隆隆…… 嗡嗡嗡……吱吱吱…… 深更半夜,明明周围什么动静都没有,但是自己耳朵却总是“听”到这些声音,真是谜一样的存在。 耳科大夫告诉你,这很可能是耳鸣! 于 春 刚 北京电力医院 耳鼻咽喉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对耳聋、耳鸣、眩晕的诊治及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周四下午。 什么是耳鸣 耳鸣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在没有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耳内或颅内的响声感觉,即“无声自响”。 它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错觉,可能表现为“机器的轰鸣声”“蚊子的嗡鸣声”等等,音调多种多样,响度可大可小,但是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 耳鸣根据病因、持续时间长短等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根据病因可分为突聋后耳鸣、血管性耳鸣、老年性耳鸣等,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耳鸣、慢性耳鸣等。 耳鸣的危害 耳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影响交流:严重的耳鸣使人分辨不清别人的话语,而且耳鸣往往伴有耳聋。由于听不清别人说话,久而久之会不愿和人交流,导致社交障碍。 👉影响睡眠:耳鸣往往在夜深人静时格外明显,使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影响情绪:长期耳鸣会使人心烦意乱,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另外,耳鸣常常是其他疾病的伴发症状,因此需要及时就医,积极查找病因和治疗。 耳鸣的好发人群 年龄特征: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出现耳鸣,但是老年人耳鸣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年龄越大,耳鸣出现比率也逐渐升高。 环境特征:噪音是引起耳鸣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噪音大、长时间听耳机的人群耳鸣发病率较高。 情绪、心理特征: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的人群,耳鸣发病率较高。 耳鸣可能是哪些疾病? 引起耳鸣的疾病分为听觉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1 听觉系统疾病
2 全身性疾病
另外,还有部分耳鸣无法明确病因。 耳鸣应该如何防治? 如何预防?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是首先查找病因,对于病因明确者积极进行对因治疗,如果病因不能明确或去除病因后仍存在严重的耳鸣,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掩蔽治疗、习服治疗等。 实际上,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弄清,耳鸣的彻底根治仍是世界难题。 这里我们要强调两点: 第一,目前耳鸣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或“万能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耳鸣的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当归龙荟、六味地黄等。有的人用这种药物有效,有的人用另一种药物有效,同一种药物对症状相似的人效果可能并不相同; 第二,耳鸣有时无论怎么治疗都无法完全消除。这时,治疗目的不是“消灭”耳鸣,而是“适应”耳鸣,通过掩蔽治疗、习服治疗等方法让人和耳鸣“和平共处”。 看完后,你们有没有默默取下了耳机? ![]() 作者 | 北京电力医院 于春刚 编辑 | Zody 排版 | 苏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