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秋秋,第一次写原创,和大家分享我的就业路,希望能给正在择业的青年朋友们一些启发。写的都是自己的切身体会,难免有坐井观天之嫌,不喜勿喷。 考研失利之悟:目标要定高,不然连最低线都达不到。 鄙人本科专业是英语,因为高中英语一直挺不错,考大学时英语也有130分以上,父母觉得等我大学毕业能当个英语教师也不错,于是学了英语专业。到了大学后,虽然是个三流的二本院校,但学着学着就发现,自己的英语就是闭门造车,死记硬背,其他专业的同学出几次国口语就比我好几倍了。于是,在第一次考六级失利的情况下打算跨专业考研,自学了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专业。无奈自以为是英语专业,没有复习英语(才考了不到60分);对思想政治不敢兴趣,没有加强学习(也是不到60分);专业课接近及格(179分),最后以一分之差落榜。想着自己考研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从起步就觉得自己比心理学本专业学生差一些,所以定的目标就是最低线的大学,然后朝着最低线努力,却连最低线都没够着。如果当时想着要努力考好些的学府,也不至于考不上。 首次公考成功之感:当你只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就不会分心。 考研失败后,面对的路只有考教师和考公务员。而当时的实习体会让我没有动力考老师。我实习的是小县城的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班,这个班能考上二本的同学不超过五个。学生的普遍水平不高,而英语水平就更差了。我坐在教室后头听课的时候偷偷问学生能看懂吗?结果人家连基本的日常名词都不懂,题目更看不懂。这个感触让我觉得很丧气,没勇气和决心去教书。考教师之路就这么被我自己否了。于是,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当年的公考。为了参加公考,我努力做题,考研都没有那么努力地做题。每天出来吃饭睡觉就是刷题,上午一张卷子、下午一张卷子、晚上一张卷子。终于进入面试。由于排名靠后,还花钱参加了两次面试培训班。最后面试逆袭进入了公务员队伍。 重新备考之伤:古人关于“先成家后立业”的说法是正确的。 考上公务员后,我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用再这么努力考试了。可是,结婚后,由于夫妻两地分居,为了去省城。我再次走上了备考之路。专业的限制、公考的热门度上升、学历的限制、升级为母亲后的惰性等等,让我在每次的考试中总是差那么一些。于是,为了能去省城就业,我又考试备考研究生,以提升学历来拓宽选择。一次次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好歹有个工作,没有最初备考时的慌张和努力。而今,即将步入30岁,因为遴选的限制年龄是35周岁,意味着我只有5次机会了。终于,又开始了慌张。 最后,写给自己和公考路上友人们的话。 偶然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运气,多次的失败表现的才是能力。公考路上的人太多,如果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没有短板。我的短板是历史政治,原来归咎于女生的本能没有兴趣。但是,既然要走公务员的道路,必须狠下心来学习。因为,在所有人眼中,最短的那个板显示的才是你的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