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的这段情节,原来是改自李清照的故事

 教育论剑 2019-10-21

《红楼梦》里写元春省亲时,有这样一段情节,就是让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为大观园及里面的几处地方题匾作诗。元春要求宝玉写四个,分别咏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其他人每人一个,咏大观园。

黛玉想大展其才,将众人压倒,奈何元春只让写一个,就胡乱写一首交差。但她这胡乱写的却不差,受到元春的称赞:“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意思不是探春那几个丫头能比的。

来欣赏一下黛玉的这首《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首诗妙在前两联,正如脂砚斋之批“信手拈来”,显得非常自然,没有雕琢之感。

可是黛玉写一首觉得不过瘾,《红楼梦》里原文说是“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可能作诗也像喝酒似的,喝少了不过瘾,非得喝够劲才爽。黛玉见宝玉“独作四首,大废神思”,就想替他作两首。这时宝玉已经作好三首,还差《杏帘在望》一首。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吧,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

看到这儿忍俊不禁,纸条作弊,这太像我们现在的考场作弊了,这种事儿我当年也干过。不过此处有一批语:“纸团送递,系应童生秘诀。黛卿自何处学得?一笑。”说明古代科举考试肯定也有这种作弊方法,还是“秘诀”呢,所以考试时递纸条也算是考试的一种良传统啦。

再说宝玉偷偷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这里是从宝玉角度表明黛玉诗之好。来看看黛玉的这首《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首联把题目分嵌进去,自然而巧妙。中间两联对仗工整,笔法细腻,既动静结合,又点面兼顾、时空交融。“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联全是名词构成,应该脱胎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也是极其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会不由自主地调动视觉与嗅觉,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让人联想到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后一联是歌颂了,反问用得也是恰到好处。应该说,这确实是一首好诗,所以元春看了在夸赞宝玉进步之后,又特别指出“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并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红楼梦》里的这段情节,以暗中对比的方式,巧妙地写出了黛玉的文采斐然、才华出众。不过,这个情节可不是曹雪芹的原创,实际上是仿自宋朝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由于赵明诚去外地做官,所以两人长期分居。有一次重阳,李清照孤零零独自过节,不由得伤感,看到几丛清瘦的菊花在风中摇曳,她便比于自身,挥笔写下一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

下面就是这首著名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整首词不着“分别”与“相思”一字,却写尽分别相思之苦,读来着实动人。

赵明诚看了非常感动,同时也佩服妻子写得好。他决心写几首和词好寄给李清照,等于是回信。他苦苦想了好几天,终于写成五十首。他把李清照的词与自己的词混在一起,拿给好友陆德夫看,让陆德夫评哪一首好。陆德夫看完指出有三句最好,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件事当时就传为佳话,表现出李清照的才华超绝。曹雪芹独具匠心,巧妙地将其化进自己的故事中,李清照与赵明诚变为林黛玉与贾宝玉,陆德夫变为贾元春,重阳节改为元宵节,把五十首改为三首,以此表现出林黛玉之才华出众。人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这里看来真是这样,会抄的让人佩服,不会抄的被人举报,就像那个谁抄袭琼瑶的《梅花络》,就差没抄琼瑶的名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