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偏方

 李灏 2019-10-21

       慢性胃炎的症状是指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个别患者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其病症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怎么治疗慢性胃炎呢?下面给大家介绍慢性胃炎中医偏方:

  治疗慢性胃炎最佳偏方:

  四逆散合朴姜夏草参汤(陈瑞春)

  【组成】柴胡6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6g,厚朴10g,法半夏10g,西党参10g,白术10g,生姜3片。

  【功效】调和肝脾,行气消痞,补消兼施。

  【主治】慢性胃炎,属肝郁脾虚兼有气滞者。症见胃脘、腹部胀痛或胀满,牵及两胁,或胃脘至脐腹终日痞满不畅,大便稀软,舌苔薄白,脉弦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是调气祖方四逆散与朴姜夏草参汤合方组成。柴、芍为肝药,所以能疏肝理气,调和脾胃;芍、草相伍,可以除血痹,缓挛急,有缓急止痛之效;枳、芍相伍,在《金匮》中治妇人产后腹痛,实则有和营消满之功;枳、术相伍有行气化湿之力;朴、夏翰旋中州气机之枢;佐以参助气补虚。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肝脾,行气消痞,补消兼施之功。

  【加减】肝有余,则加郁金香附;脾虚不足而纳呆、嗳气,加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点评】本方立旨之病机在于肝脾不和,虚实兼夹,凡临床符合从肝论治的虚实兼夹的脾胃及腹部疾患,陈氏习用此方加减。临床上胃脘及腹部胀痛者用行气药罔效,必然要考虑到其气虚的一面,在行气药中加补气药可取效,亦有腹胀气滞者用补药而愈补愈胀者,又势必要加行气药。本方在疏理肝气的基础上兼有补泻兼施,补中有消,消中有补,对气虚腹胀者正合病机。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偏方了,相信大家看完后对病症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平时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饮食方面应节制,易消化,定时定量,并保证营养的供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