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越是不发脾气的人,越不值得深交

 谢耳朵馆长 2020-08-13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不同性格的人,有的人脾气火爆,有什么就说什么,有的人则安静内敛,身边的人很难看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在很多人看来,喜欢发脾气是一种性格缺陷,而那些善于控制情绪的人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此,有心理学家提出了与大众认知截然相反的结论:“越是不发脾气的人,越不值得深交。

什么是情绪?心理学上认为,情绪(emotion)是个体在接收到外部刺激之后的内部思维活动变化,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脾气”怎么样,其实就是这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各种情绪反应模式
脾气,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反应可能会截然不同。那些经常发脾气的人,他们的情绪反应模式比较敏感和激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化。他们的思维比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情绪的反应过于强烈,就会让他们失去理智,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中,不仅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体验。

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情绪化就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并不是完全遵循冰冷逻辑的机器,我们日常感受到的喜怒哀乐都是情绪体验能力作用的结果。同时,情绪的表达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关系很一般的朋友在相处时,一般会比较客气与理性,而当你们的关系逐渐熟络起来后,你们之间就会少了一些顾忌,多了一些随便,在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愿意向对方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隐藏真实想法
也就是说,除了特别亲密的、可以信赖的对象之外,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以虚伪的面孔示人,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人格面具(Persona)”。它是一种人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因为暴露自己全部的想法和情绪也就意味着把你的弱点全部展现在他人面前。
同时,我们可以认为,“虚伪”是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许多人的性格还是彼此冲突的,那么为了能够在一个集体中融洽相处,那么就不得不隐藏自己真实的性格,而用另一个彼此能够接受的形象出现在他人面前。
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大部分人对“人格面具”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总有向朋友敞开胸怀的时候。但是有一种人则截然不同,他们从不展现自己真实的人格,对所有人都保持伪装,并且总是习惯于用暗中使手段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这类人在埃里克森人格调查问卷(EPQ)中呈现高掩饰性特点。他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喜怒不形于色,拥有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他们可以在对一个人极度厌恶的情况下与他谈笑风生。

毫无疑问,与这种人深交是具有高风险性的,因为你完全不清楚他(她)的真实想法,不明白你们的友谊是否存在,因为在这些人的眼中,根本就没有所谓“友情”的概念,当你有利用价值时,你们便是好朋友,一旦失去了价值,也能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本我”的部分被压抑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经提出过著名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其中,“本我”的概念就是每个人都会有内心最深处的欲望,而操纵它们的是潜意识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因此,那些从来不发脾气的人并不是真的没有情绪变化,仅仅是他们人格中“本我”的部分被抑制住了而已。
而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和欲望如果没有得到释放,就会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当积累的负面情绪超出了“超我”所能压制的极限时,就会呈井喷式的爆发。因此,一个从来不发脾气的人一旦生气,往往就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合理宣泄自身情绪的需求与权力,一味的压制自身负面情绪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选择。我们如果发现身边有的人从来不发脾气,那么应该保持警惕,以避免对方在情绪爆发时对自己造成伤害。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精神分析引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