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祛湿|玉米须这样泡水喝可排体内湿邪

 1234ABCD669 2019-10-21

最近向大家讲解了关于脸上长痘痘的原因,以及身体湿热或湿寒时经常会发生的疾病。很多粉丝在留言或私信里咨询最多的,就是我的情况和文中的一样,我该怎么做?

首先向大家普及几个概念:

一、身体累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以调整也不是需要长期和坚持的事,这没有捷径走。二、如果已经发展到疾病的程度,必须得找正规的医生去全面诊治。

三、中医生讲究的是辩证,因为我们人的身体是一个有机体,有些同一个病症的表现,但调整和治疗方式不同,就是因为每个人体质的不同。因此各位在学习了解无论是食疗、还是具体到治疗,都要以辩证的态度来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以偏概全。

从今天起,我将在陆续推出从饮食、日常保健、中药祛湿等几个方面,把祛湿各种方式介绍给大家。

可以说我们身体常见的小问题,很多都是由湿气所致。尤其是女性朋友,更容易招惹湿气入体,并且炎热的夏季,雨水多,很容易招致湿气。脸上长痘、妇科疾病等等,很多是与湿有关,湿的产生即有外因也有内因。湿邪如果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玉米须养生功效

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中医学中认为玉米须有利水消肿、凉血、泻热、祛除体内湿热之气、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功效。

 

玉米须煮水   利湿消肿

若想要有效发挥玉米须的作用、不造成身体额外负担,究竟该怎么饮用呢?虽然性味甘平的玉米须,属于中医中“平补”的食材,对任何体质都不易产生副作用。但仍提醒,任何事物皆勿过犹不及,切勿将玉米须水完全取代日常应摄取的所有水分,而应适度替代即可。以下是玉米须水的建议饮用方式:

 

玉米须水

材料:视个人需求决定添加玉米须的量,体重过重有减重需求者来说,可以施用3钱左右;至于希望达到日常保健者,则建议以2钱的份量冲泡较为合适。

作法:将玉米须放入800C.C.的滚水中熬煮收干至600C.C.左右,即可熄火饮用。

作用:酌量适度饮用有助于通畅人体肝、胆、肾等经脉,并发挥利尿、代谢人体多馀水分、消除水肿问题的作用。

除了单纯的玉米须水方式外,针对上半身水肿问题特别严重,老是觉得脸部浮肿不堪的人,设计一款除了消除水肿外,有助加强淋巴代谢的“活血玉米须饮”,给大家参考:

活血玉米须饮

材料:玉米、益母草、丹参

作法:将上述所有材料简单冲洗干淨后,放入800C.C.的滚水中熬煮收干至600C.C.左右,即可熄火饮用。

作用:玉米须,能利尿、去湿、消水肿;益母草,有活血、利水的作用;丹参则有助提升、加强气血与淋巴循环。

 

禁忌:由于益母草性质偏寒凉,且有活血作用,因此有腹泻、肠胃功能不佳、发烧、怀孕、哺乳中的妇女不宜饮用。

玉米须食疗方

苡仁玉米须粥

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鲜玉米须15克,白茅根15克。先煮白茅根、玉米须,20分钟后去渣,加入薏苡仁、大米煮成粥食用。可清热除湿,利尿退肿。

 

玉米须白茅根汤

玉米须30克,白茅根30克,红枣8个。用冷水浸泡以上三味1小时后,文火煎煮40分钟,分两次吃枣喝汤。可清热利胆排石,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胆石症。

后记:玉米须即可作为一味中药,也可煮水喝作为日常祛湿的保健作用。白扁豆花:气微香,味甘,健脾和胃,祛暑化湿,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健脾化湿茶的口感

陈皮味,微甜,好喝。

健脾化湿茶的禁忌

暂无。

健脾化湿茶的价格29.8元(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