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学习时,父母温暖的心和满意的爱都是必要的吗?父母付出了不必要的同情和怜悯,是鼓励孩子在困难面前妥协,这对孩子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恰如孩子刚刚鼓起勇气驾着小船航行在知识海洋里,父母又呼唤他们回航一样。 当孩子沉迷于玩耍时,父母往往怒气冲天,当孩子一心向学时,家长有怜爱有加,父母在孩子面前时而冷酷无情,时而卑躬屈膝,让孩子或惊恐或无奈找不到安全感,而将内心封闭。 怎样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和父母畅通的交流学习,生活中的感悟与得失呢,如果说孩子如知识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那么父母应该是暗夜中的灯塔和温暖的港湾危机阴影航程只小舟他时而勇敢的游弋于知识的大海之上即使迷失了方向也能回到温暖的港湾。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担负着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使命,他们的内心有自我发展的潜在动能和渴求,父母可以回想一下孩子在懵懂的幼年时,总是在主动探索,去触摸不了解的物体,去睁大双眼观察身边的一切,即使到了启蒙阶段,孩子也是喜欢亦步亦趋的跟在老师后面,学数字学汉字,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为什么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对学习的兴趣却越来越少了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父母们一直希望在学习中祝孩子一臂之力,帮助孩子将学习的任务进行到底,于是父母们总是帮他找缺点制定各种计划,但是父母是否也能经常自省。 我们是否一直以正确的态度在引导帮助孩子,并不是父母拥有一片热心或是一腔热血就能让孩子乖乖的学习,我们不能任意发挥,要按照自然规律的脚本来认真演示父母的角色,才能让孩子认同,才能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发展。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自己对于“母亲”这个词语的理解: 在木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定位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他的启蒙老师吗?或许算是,因为是我教会了木木人生的第一堂课,指导他的学习,将他引领到知识的殿堂。 我是木木的伴读书童吗?也算是,是我陪伴着木木进行每一个晨读和复习备考,木木的每一门功课都是由我先熟记于心,再连同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起感受给他的。 我是他的保姆吗?这样说也未尝不可,我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木木的饮食起居,时刻关注他的健康情况,尽最大的努力为木木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慢慢的我发现,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木木的老师还是保姆或朋友了,但是这些词汇是互不矛盾的,“启蒙导师”“伴读书童”“专职保姆”,这些角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被称作“母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