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帝国形成的军事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渐华 2019-10-21

01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彼此相互对峙、争战。

这段历史的惊心动魄与历史意义绝对不会在汉末三国之下。拉起这一被国外史学家称作“史诗般的中国”大幕的正是北朝双雄:高欢和宇文泰。

和占据中原的东魏相比,“隋唐帝国的母体”西魏处于关陇地区,在兵力财力上远不及高欢集团控制下的东魏,在文化上也不及南方的萧梁。

西魏权臣宇文泰在一次重要战役中,差点被俘。于是他痛定思痛,决心开展军事改革,核心要点有两个——府兵制和八柱国

隋唐帝国形成的军事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02

为解决耕战问题,公元535~551年间,宇文泰开始推行府兵制。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马匹和武器自备,但府兵全家免去徭役赋税,且政治待遇非常高,真正做到“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府兵制的本质是一种国家权力深入到基层的表现,历经西魏、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取代府兵制的是募兵制。

03

宇文泰也对军队的领导指挥体制进行改革。他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设置八柱国体系。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高级统帅,两汉时取消。

八柱喻指当时西魏的八家军事贵族,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隋唐帝国形成的军事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赵贵有拥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

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上真正带兵打仗的只有六柱国,也与周朝六军之制相符。

六柱当中,李虎是李渊的祖父,李弼是李密的祖父,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隋唐帝国形成的军事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六柱国中每一柱国下面都设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再管两个开府;共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

隋唐帝国形成的军事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由于西魏统辖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地区,所以这群人又被陈寅恪称为关陇集团。

集团的成员是“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其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徒之事”。

在宇文泰的整合下,关陇集团紧密团结在一起,击败人多钱多的东魏多次进攻,稳住局面,为北周的建立和统一北方以及隋唐帝国的形成奠定雄厚的军力基础。

隋唐帝国形成的军事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