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幸福叫:回乡下帮父母掰棒子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红艳

向普天之下辛勤的父母亲致敬!

今,乡村的秋收已经如火如荼。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每到这个时候,每个农人简直就像被扒了一层皮,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煎熬着人的身心。




秋收的日子,不管自己的工作有多忙,我都会回到乡下的老家,陪年迈的父母到田间收割玉米。我所说的帮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蜻蜓点水”,通常,我会给父母买点好菜带去,帮忙给他们做做饭,让他们吃现成的。



今天我到家时,已经是上午10点。其实,在离村庄很远的地方,我就不停地向着家的方向张望,因为天空晴好,老家的房子,毫无任何掩饰的直接映入我的眼帘。


在农村长大,我当然知道田间劳作的辛苦,庄稼活,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付出。春华秋实,一年的收获就从这里开始。今天,我特意带着心爱的相机,现场实拍父母劳作的照片,献给自己,也献给在外打拼的游子们。




在农忙的时候,父母几乎每天都是在疲惫中度过,有将近半个月的日子,他们都在重复着单调繁忙的日子。


农忙的每天,父母在田间来来往往,但他们的“行程”并不孤单,家里的小狗狗,始终是忠诚的陪伴。


如今,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条件好点的家庭,都会选择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每亩花五六十元,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大功告成。


但在农村,像父母这样节俭成性的农民,则会一如既往地延续传统的人工收割之法,三四亩地,往往要耗费四五天时间,整个过程,让人心力交瘁,才跌跌撞撞的把收获的玉米一车车拉回家。


不管如何,收获的季节总是令人欣喜沉醉,但收割玉米的过程,却是兼具体力与耐性的煎熬。今年田间的玉米,收成不错,父亲说:“只要收成好,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勤勉的父母固执地认为,既然自己是农民,那就要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都是对土地的亵渎。也正因为他们思想的影响,我对家乡的这块土地也渐渐满了爱和热忱。


田间的每一处都是农人们汗水和辛劳的交融。也许只有真正走入田间,你才会真正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意。



早早收割完的庄稼地,已经被彻底腾空,浇过水的地块,是乡邻们准备种大蒜用的。



母亲抡起手中的䦆头,不停地砍着,枯脆的秸秆也最扎人,骄阳下,母亲额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没干过这种活的人,不知道其中的滋味。


一亩多地,连掰带砍,再加上运送,一般要一两天的时间。



乡间的玉米地一望无际,凉风徐来,玉米叶沙沙作响,粗壮饱满的玉米棒傲然立于秸秆之上,目之所及,皆是一片令人心悦的景象。



狗狗趴在父母的三轮车旁,默默的等候。



看,今年的玉米个头不小吧,和去年的颗粒无收相比,父母的心着实得到了很多安慰。




掰到头的父亲开始把地上一堆堆的玉米,装进了三轮车里。



把玉米收到袋里拉回家。看似颇为简单的活计,其实过程也颇为繁琐。



砍棒子秸实在是累,我体验了一把,20分钟的时间,手心就磨的通红。



阳光下,父亲不再伟岸的身躯,弯成了一张弓。



以前,这块地在父亲的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如今年过70的父亲,奔忙了几趟之后,明显的感觉到力不从心。


装了满满的一车之后,父亲满载而归。


到院子里后,再卸下来。



母亲和父亲一同劳作,在父母的口里,谁都没有说过这三个字——我爱你!但在平淡如水的日子,他们却无声的践行着爱的真谛。


日子就是这样,辛苦着,疲惫着,有付出也有收获,我们的父母,他们的辛苦,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切身感受?母亲说,农忙的过程,有汗流浃背的时候,有心力交瘁的时候,生活真的不容易,但因着有指望,纵然很累,也不觉得辛苦。



玉米掰完剥好还不算大功告成,父母还要将其摊放于太阳下晾晒,晒干之后进行脱粒。每年秋收过后,都会有粮贩下乡收购玉米。每年秋季,玉米能给父亲带来数千元的经济收入,拿到“真金白银”,他才如释重负地说:“秋收的辛劳总算没有白费。



秋收是喜悦的、忙碌的、辛劳的,也是煎熬的。父亲母亲的秋忙季,就像是一桌浸染了血汗却又异常丰盛的宴席,让他们深深地沉醉。秋收,是农民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日子,因为此刻的繁忙,代表了上半年的丰收。母亲说,在这段时间,没有人会嘲笑谁的衣服不干净,脏在农忙时,他们看来那是一种被人羡慕的荣耀。

现在,父母年龄大了,种的地也越来越少,但是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还是心疼,心疼父母那代人,真的不容易。我很久没干农活了,我很渴望自己能帮父母多干点活,一来锻炼身体,二来减轻父母的劳动量,三来因为从小就在农村长大,透着无言的亲近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