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晚上吕明晰老师在青原山阳明心学院《生命教育 做幸福的好人》课程上面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大家晚上好! 我这些年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教育无非是狭义与广义,我们的文化局长是做教育,我们的钟院长就不用说了,彭院长是大学的老师又是专门培养教育工作者的老师,是专门研究教育的,但是,今天晚上听了钟院长关于教育的分享,我觉得,你可以称为教育家。真的非常的感动!作为一名曾经特种兵出身的老师,他专注于教育,把所有身心都投入到教育的探索这件事情上面,于是他就成了专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相信继续做下去,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国际性专家! 西方的一位著名社会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他说,五年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就可以成为专家,十年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十五年可以成为这个领域国际性的专家,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钟院长这些年专心致志做教育,才有了很多有关教育方面的感悟。我最感兴趣的是教育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都在谈教育,都是浅层次的教育,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教育。就是探索生命成长的规律,完成生命成长的总过程。这个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小孩,成人,而是一生的生命的教育,所以说,抓住这个本质才知道教育从哪里发力。 钟院长的优势是,他不仅仅有这样一个理论,更有一个实践的平台,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实践,进行修正,最终让他的理论日臻完善,当然,还有一些说法,一些提法可能还有待商榷,修正。但是总体来说,方向是对的,脚步是扎实的,效果也是显著的,我觉得整个体系完全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甚至是面向全国来推广,将来我会创造一些机会,无论是幼儿,还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可以去作更多的分享与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教育的本质,让真正搞教育的人明白什么是教育,这堂课的真正价值就在这儿! 我们现在搞教育很多都是盲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我们很多专门搞教育的老师都没有搞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有很多的原因,我们不在这里探究,我们的重点是如何来导正它!如果中国的教育没有导正,中国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人类的教育不导正,人类就没有未来!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你今天做的这个教育,不仅仅是对中国教育的探索,实际上是人类教育的探索! 那么教育到底要怎么办?其实教育并不复杂,就是实现回归。回归什么?回归本来,回归本位,回归本分,回归本性。所谓回归本来,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懂得自然,懂得爱,懂得与人相处,懂得生存之道,这不都是本来最简单的事情吗?可是我们给他包装了这么多很复杂很玄妙很高深的一些外壳,最后找不到本来了!我们教育到底是干嘛的?是教人做人的。可是我今天的教育都干嘛去了?功利主义了。 考高分,上大学,拿文凭,完全远离了“本来”。我们的医生是干嘛?医生不就是就治病救人,那么怎么样的治病救人是最究竟的,刚才肖院长讲的,就讲到我们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一个最本质的使命。你从根上把病给人解决,你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今天医了你不疼就完了,第二天又疼了怎么办?没完没了的折腾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再不折腾,他医院怎么赚钱呀,怎么创收呀?你看医院成了什么呢?医院成了一个挣钱的地方,成了一个市场经营的手段,完全远离了医学的本来,医疗的本来。 就我们现在来看,我们的很多领域很多行业,包括我们的文化机构。我经常到文化系统去分享,我也经常会问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到底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以文化人,可是咱们文化有没有研究以文化人的规律,以文化人的路径,而我们文化现在搞什么呢?唱歌跳舞音乐戏曲舞蹈绘画,这是艺术!这不是文化的基本功能呀,远离了文化的“本来”了! 所以,徐局长,您作为文化局的局长是有使命的,你要用您的能量实现文化的本来面目,实现以文化人的根本价值,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咱这个干文化的这样一个称号! 在座的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领域,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先回归本来。我们经常听到老人说一句话,你忘本了!就是忘掉了我们本来应该坚守的那些东西。所以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我们来做教育也好,我们做医生医院也好,不管做什么,先回归本来!说到我们今天时髦的词汇,先回归初心,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找到我们的初心以后就会找到你的本位,找到你的本位然后就可以找到你的本分,找到你的本分就会找到你的担当。就会担当你的使命。你就会回归本性。什么本性?自然的本性,本善的属性,具足的本性,万法具足的本性,就是“人”这个生命体。人不是一般的物质啊,人不是动物,不是一个平常的生命体,人是承载了天地之精华的一个生命体,是天地合其德的一个载体,所以成人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我们天天说“你是不是人?”我们谁都不怀疑自己是一个人,可是我们是一个真正的人,合格的人吗?什么叫真正的人,合格的人,大写的人呢?这就是教育的根本使命! 让每一个人活得像个人样,这就值得我们做一些深入的探讨。那么,钟院长这些年的实践与感悟,我觉得非常值得总结推广,学习借鉴。下一次我们全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交流会的时候,就可以来做推广。但是现在你这个课件太长,你再压一下,不要超过40分钟,你就得把你这个体系讲明白了,我就觉得非常的好。现在全国幼儿教育,书院教育,说句实在话,也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现在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正在迅速的增长。 那么今天中国人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哪?就是我们的商业化泛滥的程度太超前,我去过世界很多国家,就发现中国商业化的程度远超过欧美。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到美国到西方,到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去,你看不到这么多广告,你来到中国,你走到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地方,铺天盖地全是广告,这个广告就是一个社会商业化最明显的标志。也就说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时时刻刻都在被商业的思维笼罩着。 说我们所有人的思维都是一些商业思维,我们人是一个商人。那么商人最典型的标志是什么呢?交换,交易。你比方说在下面在马路上,你随便找一个人问,你能帮我干点什么事吗?他第一反应是什么?我可以给你办,可是你给我什么好处?这不就是交易吗?任何事情都是在谈交易。现在孩子对父母谈交易,父母对孩子谈交易,夫妻之间谈交易,朋友之间谈交易,兄弟间也是交易。所以有句话叫10亿人民9亿商,其实你现在即使不是商人,你的头脑也是在商业思维,这是最可怕的。这是对我们中国几千年基本价值观体系最大的摧残。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的话,中国没法强大,没法强盛,中国人也没法强大。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些经典来解放这个思想,然后找到我们回归的路。找到的人就走回来了,这叫回归的路。走回来了,是回家了,只有回家才能看到我们的父母,才能看到我们的亲人,才看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找到我们的根。 这样我们整个人,我们整个家,我们整个民族才能有力量。所以说你看我们中央提出的要求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用“复兴”这个词汇而不用“振兴”呢?复兴就是要回归到以前那个最兴盛的状态,那叫复兴啊,为什么呀?就可见我们中央我们中国这些有智慧的人,反反复复的思考,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能达到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创造的那种巅峰状态就很好了!很值得我们扬眉吐气,傲世天下了! 想想我们当年那个汉唐盛世,我们能达到那个高度吗?能超越那个高度吗?所以我们要叫复兴!不叫振兴,那么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一定是回归!回归到汉唐盛世时期那种人的基本状态,生命的基本状态,回归到能够造就中国人强大的精神气象,价值体系上来!所以我就在想,如何实现这个回归,继而推动这场伟大的复兴运动,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大问题!钟子信院长,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值得为他点赞!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可很多人不信怎嘛办?怎么让传统文化让这些好东西,让千千万万的人去接受它,尤其是我们今天的一些决策者,那些关键少数人来接受它。怎样让他信!为了这一个字:“信”,咱就得想办法。我们要在这个“信”上做文章。这个信是什么?这个“信”就是一扇大门啊,告诉大家,此刻,门外边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什么好东西都有,你想了一辈子想要的东西这里都有,都在这个宝库里边放着。可是你的面前有一扇门关着,那个东西再好和你有啥关系?你啥都捞不着,你拿不到呀?你得把这个门打开,你才能出去拿到这个宝贝,如果你不信,这扇门永远给你关着。咱得想办法把这个门撬开一条小缝,从这个缝里往外一瞄,哎,真的!我看到了,都是宝贝!那他会自然而然地会把这个门打开了,自然而然就会走出去拿这些好东西。 我们搞教育的,搞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个门撬开一条缝,让人家信才行。有了信就会有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有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有诚信,然后就会有信仰。你看所有的事,关于信的这些词汇,都是由相信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讲诚信教育,很多人找不到门道,你知道吧,第一个门你都打不开,相信你都谈不上,还谈什么诚信?我告诉你,如果你没有相信,你怎么可能建立信仰?信仰的最基础第一个前提是“相信”。 如果他相信了,一切就好办了!他就会相信咱们这个教育体系。他就会相信这个体系代表了我们教育发展的趋势,方向,它和我们今天的教育目标不抵触。不矛盾。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记住,我们讲教育的时候,不要对今天的教育妄加菲薄,不要全盘否定。今天教育有它合理的存在,有它的价值,有它的意义。我们只说我们的教育如何会更好。我们不评论今天的教育如何之坏,不要说太多的负面的东西,这个很多人会接受不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那么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教育,怎么能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受益?所以我一直有这个想法,我今天看了钟院长这个分享以后,我想以后咱们的合作空间会很大,我很多的一些想法可能从这里得到实现。 其实我一直在想,就是中国的教育最终呈现的成果,怎么能为今天社会今天的人类作出贡献。其实教育这个过程并不太长,如果我们想让一个孩子成才的话,15年绝对可能。你看啊,我们二十世纪初19世纪末,或者19世纪中叶那个时候,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极为艰难的时刻。什么八国联军,什么不平等条约,弄的中国千疮百孔,中国人灰头土脸,哪有时间精力做教育。而就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出现了一批人。 就是1872年清朝政府送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后来紧接着1873,1874,1875连续四年一年30一年30个送了四批共120人出去学习。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派出去的留学生,一百二十个孩子。本来计划是想学15年,可是没想到学着学着没钱了,这些孩子六七年就回来了。可是没有想到,就这短短的六七年,就这120个孩子,回国以后却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国家的栋梁之材,好多都成为大师级的人物。象詹天佑,像清华大学校长,北洋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一大批精英之才,星光璀璨,好几个大师级的人物出现。这个现象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但是没有人去探讨它成型的原因。一共就120个孩子,据统计,成才率高达50%,这些信息网上都有,你们学教育做教育的,你们应该去关注这个事件。成才率高达50%,也就是说有六七十个孩子成才。如果我们以此作为一个标准的话,我们来看看今天我们的留学生有多少成才的。 2016年底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概有500多万的留学生走出国门,可成为国家级栋梁之材,成为大师级的人物,行业的领军人物有多少?寥寥可数。这比例就没法与120人比,差距太大了,为什么?就这两个一对比,你就很自然就得到一个沉重的反思! 《上海教育》杂志上曾经发过一篇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共出现了3500个高考状元,你听过那个数据吗? 诞生各省的状元,一共是3500人,可是经过对这些当年的状元们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这3500个状元,居然没有一个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国家的栋梁之才的,没有!这件事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的今天教育到底怎么了?那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状元都干嘛了,从唐朝科举制开始, 这些状元要么是大臣,要么是部长,要么是大家,大都是国家的栋梁。那这样一来这几个数据你拿出来,一放在那一对比,其结果不言而喻。其实咱不用说太多,检讨我们的教育,让大家自己去得出结论,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我们教育是不是应该改革?我们天天讲教育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教育要改方向,方向不改,你改体制,改做法,没用!都说教育部长陈宝生是一个聪明人,也是一个对教育有情怀的人。他上任没几天,就在全国高校工作会议上做了一个讲话,他说教育要实现四个回归。 回归什么?第一回归常识;第二回归本位;第三回归初心;第四回归梦想,这是陈部长提出来的。他认识到了教育要回归啦,不是今天改,明天改,改的我们成了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回归才是正途!今天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很成熟,很完善!很有力量!拿出来一看,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慧,完整的一个体系。中国的《礼记》《学记》不都是谈教育吗,讲得多深入、多到位啊!还用得着到外国去学吗?中国人用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教育就能解决。 所以陈部长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并且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可是我们这些搞教育的,有几个能懂这几句话?怎么叫“回归常识”?怎么叫做“回归本位”?怎么叫“回归初心”?怎么叫“回归梦想”?有几个人能解读陈部长的这句话? 教育是条大船,要掉头挺难的,掉头急了会翻船。所以中国教育最有希望的就是这些书院这些民营教育者,你们船小,掉头快!但是重要的是你们要利用掉头快这个优势,发挥你的特长,尽快的出成绩有效果,让事实说话。前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搞了一场传统文化座谈会,我参加了。有几个教育界的专家,也有传统文化圈的几个老师,其中有一个是邵雅忠,她现在在曲阜有一个书院,做孩子的国学教育。面积和咱们这个院子差不多大,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的这么一个不学体制内课程的学校。 纯粹国学教育,不学体制内课程,她上台分享,她的理念与钟院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的想法跟这里几乎是一样的。教育是生命本质的教育,是搭建人格的教育。结果他们的孩子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虽然没有学体制内的课程,但是学习能力特别强,凡是从他学校毕业的,离开书院进入到体制内学校以后,迅速的赶上并迅速的冲到最前面。她当时举了几个例子,其中有三个孩子到一个学校去,他们年纪应该上五年级了,可是五年级的课本都没学过,全都是读经典,学传统文化。然后年纪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他们的家长不放心了,说“这样长期下去不就远离社会了吗?不行,我要让孩子回体制内学校。按年龄他们孩子应该进五年级了。可人家校长说“你想让孩子上五年级,可你的孩子一天学都没上过,怎么可能上来就进五年级,怎么可能呢?得通过考试,考试及格了才能上”。家长没办法,只好考吧。 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一个月以后考试。结果,这三个孩子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程全部学完,然后一考平均分数都在90分以上,让这个校长大为惊讶,“你不说这孩子没学过吗?怎么会考的这么好?我不信!“,校长根本就不相信。这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本身就有智慧。有了智慧,方法是次要的问题了。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现在谈教育,我们就无非明白四大要素:方向,动力,习惯,方法。可是今天大家的所有教育都放在方法上,语文怎么教,数学怎么教,英语怎么学,化学怎么学,怎么考,全是在方法上,从而忽略了最本质的方向问题!方向,是解决我要学的,必须学的问题。动力,是解决愿不愿意学的问题。习惯,是解决是否能保障持续性的问题。而学习传统文化是长智慧的,中国的智慧是什么?中国的智慧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智慧,它是举一反三的,是联想的,是路路皆通的!如果把这些东西告诉咱的孩子,他学语文他就知道怎么做数学题,他学了数学,他知道怎么做物理题,它全都连着的,这叫智慧。当咱的孩子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习惯,有了智慧,你还用管他的方法吗?根本不用管啊!就包括我们的家长,我们关注孩子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解决这四大要素,方向、动力、习惯、智慧。你就把这四个宝贝给孩子吧,孩子不管上什么学都是优秀的,甚至将来的工作也是优秀的,一辈子优秀保证没问题。这才叫生命教育啊!贯穿他一生的教育,造福他一生的教育。所以如果把这些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咱们能够推出去,能让更多搞教育的人明白,这就是在造福社会!这就是在行善!这就是在做功德!我们天天讲做功德,什么叫做功德?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你想想看,一个孩子的一生会牵连到多少家庭? 如果我们真的是把我们的着眼点紧紧放在这,放在对我们孩子一生负责的这个基点上,再来做这个老师,来做这个教育工作者,来做这个传道者。那您这一辈子活得也就值了,因为你是一个真的对得起自己“人”这个称号的人,我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
|
来自: 昵称3222980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