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的故事,你要知道的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 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 光绪至民国时仿制的康熙豇豆红釉瓷器传世很多,有柳叶尊、太白尊、糖锣洗、印泥盒等。但仿品或胎体过重,或胎体过轻,或造型比例失调,或釉色失真,尤其是豇豆红釉中的绿色苔点是很难模仿的。鉴定时应牢记康熙朝仅有的几件豇豆红釉瓷器的各方面特征,仔细对比,寻找破绽。另外,仿品中的有些造型,如石榴尊,是康熙豇豆红瓷器中所没有的,纯属臆造。 ![]() 拍卖市场上泛起的豇豆红瓷器,就是2011年来自著 名的瑞士玫茵堂的珍藏,惋惜这一整套内里它只有七件。其时他在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一系列的专场拍卖会,他的首场就泛起了这一整套的豇豆红瓷器,这七件在2011年的股价已经到了五万万至七万万港元,而且只有七个器型,还不是八大码,以是我们看到这个豇豆红的珍藏是何等的难题。这七件跟徐展堂先生的相比,它的釉色显着有差距,品相和釉色都不是十分的理想,以是这一套后也流拍了。除此之外,迄今为止我们再没有在拍卖会见过其它的像这样一套一套出来的豇豆红瓷器了,零星泛起的这个太白尊、镗锣洗照旧可以买到的。 ![]() 豇豆红釉暗刻团螭纹太白尊器的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暗花团螭纹,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三竖行六字无边栏款。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较为名贵,因其用铜做着色剂,而铜在窑温里的化学反应比较活跃,要想烧得很匀净,难度非常很大,所以传世数量也极其少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