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群书治要》第25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好运常在 2019-10-22


敬请在WiFi下观看

《余莉开讲》第二十五集

古人云“孝为德之先家和便需孝”儒家《孝经》有文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古人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古人又云“百善孝为先”关键又在这个“善”字上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善呢?我们又该如何善事父母才能称得上孝呢?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父母含辛茹苦生养我们的大恩大德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个孝古人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这里的关键就在一个“善”字怎样做才称得上是“善”呢那我们可以体会一下父母关爱儿女是怎样关爱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他还不会说话不会表达那做父母的要非常非常地用心在孩子身上,她才能够体会到孩子的需要,他是饱了、是饿了、是尿床了,还是冷着了,是不舒服吗?只有父母他们的全幅心思都在婴儿上,她才能够体会得到孩子的需要,比如说在冬天的时候,这个孩子把被子给踢开了母亲半夜醒来,还要给女儿去盖被子,那我们怎么来善事父母呢?我们要学着用父母关爱儿女的心,去体会父母的需要,这个才叫善,在佛教的经典中有一本经书叫《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那么在这本书中记载着佛陀带着弟子道外面去出游结果在路上遇到了一堆白骨,佛陀就派弟子把这些白骨分成两堆,然后还冲着骨头礼拜,弟子们看了就觉得奇怪说为什么要冲着一堆枯骨礼拜?还要把他们分成两堆呢?佛陀就告诉弟子因为女子她有哺乳的义务,因为她长期的哺乳,所以她的骨头就变得比较轻,颜色是黑的,而男子的骨头就比较重,颜色是白的,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这个骨头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讲完这些话之后,佛陀又给弟子讲了父母恩重难报的教诲,他说父母有十重恩,那么哪十重恩呢?第一就是怀胎守护恩:这个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在这段时候,因为母亲怀孕在身行动非常的不方便,身体就像山一样的重,走路也非常地困难,为了养育儿女,好看的衣服,装扮也都顾不上去管了,所以梳妆镜上也沾满了尘埃,落上了灰。第二重恩: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一朝分娩却不知道生得是不是顺利,孩子是不是健康,特别是在遇到难产的时候,现在很多孩子出生都是剖腹产,这个时候痛苦就更加地严重了,每一天都像得了重病似的昏昏沉沉,那种痛苦只有生过孩子的人才能够有所体会,可见生二女的痛苦,用的力量那么大从中我们就感受到那种痛苦是痛彻骨髓的。第三恩生子忘忧恩母亲生了儿女之后,五脏张开气也很憋闷,血流得像屠羊一样得多,但是听到孩子是健康的,她马上就忘记了自己的痛苦,非常的欢喜,但是欢喜一过,生儿的痛苦还是痛彻心肠。第四恩咽苦吐甘恩。父母的恩深重,照顾儿女的时候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像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母亲分享,说她经常半夜醒来专门看一看孩子的被子,是不是被踢开了,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自己还经常半夜起来照看儿女。第五恩回干就湿恩,如果儿子把褥子给尿湿了,做母亲的人宁愿自己睡在尿湿的褥子上而把这个干的地方留给儿女,为的是让孩子睡得更加安稳。第六恩哺乳养育恩,父母养了儿女,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对孩子非常地关爱,每一天对他照顾、爱护、叮咛、嘱咐抱在怀里,这个呵护是没有止境的。第七恩洗濯不净恩,本来母亲是天生丽质,非常地美丽精神也很好,脸色红润,这个手也是非常地细腻,但是因为经常要给孩子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所以自己这样好的容貌,也就一天一天地逐渐改变,一天一天的逐渐衰老,就是为了让儿女们能够逐渐成长,只要儿女能够长大成才,自己就不惜千辛万苦。第八恩远行忆念恩,儿女要远行了,父母的牵挂也是非常地严重,临行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看儿女已经走出了很远很远,父母还不愿意回家,在那遥遥地望着,所以儿行千里母担忧,第九恩深加体恤恩,儿女有了苦,父母的心是什么样的呢?父母的心就是代儿女去受苦,特别是当儿女有病的时候,父母非常的担心,希望自己能够代儿女去受这个病苦,所以父母对儿女的体恤,确实是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是一种忘我的境界,第十恩究竟怜愍恩,看到这个究竟怜愍恩,我们就想到了一句话说:“母活(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这就是告诉我们,父母对儿女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从来都没有止息过,即使父母已经活到一百岁的高龄了,还经常惦记着放不下,她那八十岁的儿子,这个在“诗经”上说,父母对儿女有罔极之恩,所以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了,父母的恩德确实是儿女无法回报的,怎么报都不为过,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但对于究竟什么事孝,现代很多人依然不得要领,刘余莉教授借用“善事父母为孝”这一古语告诉我们“孝就是好好对待父母,好好伺候父母。”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刘余莉教授历数父母为生养我们而奉献的怀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咽苦吐甘等十重恩德,教导我们必须用孝心,和孝道回报父母,这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等价交换,而是天道人伦的本来,本该如此!正如鲜花果实回报给大地,万物争荣回报给太阳。事实上父母给予我们的天高地厚之恩,我们穷其一生,也是无法等值等价回报的,因此才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千古绝唱的诗句。

那我们现代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一生的八大谎言》我们看了之后也更能够理解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女的,儿时家里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到孩子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在一个冬天孩子半夜醒来,看着母亲还在油灯下糊着火材盒,孩子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了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高考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孩子又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苦不堪言。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始终不嫁。别人再劝也听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孩子长大了,有了一份好工作,孩子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孩子千里迢迢赶过来时,术后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孩子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这就是我们的母亲。那么有一次,我们在香港讲一个大的传统化论坛。我们讲完了《母亲一生的八大谎言》。就有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女士过来分享,她说:“我的母亲就是这个样子的”,其实天下的母亲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我们做儿女的粗心大意,体会不到母亲对我们的关爱。所以我们不要因为自己工作的忙碌,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忘记了关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正是因为父母有这么多的恩德,所以儿女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是天经地意的事。那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诸事不顺因不孝”,为什么你很多事,都不顺利呢?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孝的原因。很多人听了觉得奇怪我传统文化就是不讲逻辑,我做事顺不顺利,怎么和我孝不孝顺父母都扯上关系了呢?我们知道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连这么大的养育之恩都不能够记在心上,想着去报答的话。请问还有谁的恩德会超过父母呢?还有谁的恩德值得你念念不忘想去报答呢?所以一个人一生不孝敬父母,还有一个重要的处事原则没有树立。那就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这种处事原则没有树立,他不会什么原则都没有,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种利害为取舍的方式来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竭尽全力。但是这件事有利变成害了,对不起我就会作图忘恩负义的事情来。如果我们是一个利害之心、功利之心与人交往,结果怎么样呢?《易经》上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我们所感召的也是一些功利之心,利害之心和我们交往的人。那我们想一想我们做事怎么可能顺利。

上一节,刘余莉教授通过讲解《母亲一生的八大谎言》这篇文章中的部分章句,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母亲的每一个“谎言”里包含的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听自己的母亲说过这样的“谎言”。但当时有几人听出了这是母亲的“谎言”。又有几人听懂了这种善良“谎言”中包含的母爱深情。时间总是戏弄我们的人生,当有一天突然明白了母亲当年“谎言”中所含的内容之时,母亲或已老去、或已离去,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空留惆怅和遗憾因此,及时行孝是对父母给予我们无私大爱最好的反馈,也是我们树立恩义、情义、道义的第一步。更是人间最大的“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又是真正的孝呢?

在《群书治要 史记》中,记载着一个“管仲论相”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这个管仲年纪来了,又得了很重的病,(齐)桓公就开看望他并且向他请教说“一旦您过世了,应该选谁接替您的位置做宰相呢?”这个桓公其实心里已经有人选了,管仲也很聪明。于是他就反问,“您看选谁比较合适呢?”桓公说:我看易牙这个人对我不错,他对我很关爱。他的关爱怎么表现的呢,有一次他问我说有什么好吃的山珍海味没有吃过的。我说:天下的山珍海味我全都吃过了,只有婴儿的肉没有吃过。结果没想到过了几天。他把自己孩子给杀了,用他的肉做了一盘菜。来呈现给我,你看他爱我呀,超过了爱自己的儿子。这个人是不是可以值得信任呢?管仲听了之后,摇了摇头说:一个人,人情所执爱的不过于自己的儿女,但是易牙这个人居然可以杀子奉君王。那还有什么是不忍心做的呢,这个人绝对不可以用。桓公听了说易牙不行,那竖刁应该可以了。他为了随时能出入宫廷陪我玩儿。不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太监,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是不是值得信任的呢?管仲听了之后就说一个人最珍惜的,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竖刁却可以自残以求荣这样不符合常理,一定是别有所图,这样的人可不能信任。那桓公听之后就说:易牙、竖刁都不行,开方应该可以。开方他本来是魏国的公子,但是呢,他来到我们齐国。一住就是十几年,而且在十几年之中,从来没有再回过卫国看望过自己的父母,你看他爱我超过了爱自己的父母。这个人是不是值得信任了呢,管仲听了听,还是摇了摇头。他说:人生在世对我们恩德最大的无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开方这个人却可以绝亲以干禄,这个人一定是忘恩负义之人,见利忘义,这可不能重用。可惜的是,齐桓公后来没有完全听从管仲的劝告,他也重用了这几个人。结果怎么样,结果自己被这些人害的很惨。所以当他重病卧床,不理朝政的时候,这些人对它置之不理,忙于争权夺势去了,后来的桓公过世了很多天都没有人给他收尸。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人看问题看得很深刻,当然了,我们讲这个目的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历史的见闻。而是让我们来反省自己,反省什么呢,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就是易牙,就是竖刁,就是开方这样的人呢,很多人可能会说了,这怎么可能呢老师,我们确实没有这样做,但是当我们的领导说:今天下班之后,不要回家吃饭和我去见一个重要的客户。我们是兴高采烈,受宠若惊,跟着领导去应酬了,结果呢,没有时间和儿女、家人共进晚餐,我们想一想我们连和儿女共度晚餐的时间都没有了,又有什么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前程,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结果这个孩子走到十七八岁,突然违法乱纪,锒铛入狱了,我们是不是杀子奉君王呢?那我们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竖刁呢,自残以求荣。你们知道现在做生意的场合,需要抽烟,喝酒。这个抽烟的人呢,首先是自己慢性自杀,让周围的人被动受害,还要喝酒,最后呢,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那我们知不知道这个喝酒抽烟,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当然知道。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去喝呢?那我们想一想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啊,不惜拿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求得存款折上数位的增长,结果还没到老的时候就一身病。在拿着这个钱去买健康。请问我们买的来还是买不来呢。即使我们能够买得来这又何苦呢?那我们再看一看自己是不是开方呢,“绝亲以干禄”我们很多学生呢从农村考到了大学,甚至能考到国外去学习。结果在国外找到了一个薪水很高的工作。再也没有回到国内,探望一下培养他成才的父母了!所以呢,为了求得那一个俸禄,求得那一个荣宠,不惜和父母亲诀别。所以管仲论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他会以利害之心与他交往。那么自然而然呢,也会感召以利害之心与他相交往的人。这个人做事是不可能顺利的!

真爱才是真善,真善才能真孝。刘余莉教授通过《群书治要 史记》中记载的:“管仲论相”的故事告诉我们:像易牙、竖刁、开方这类为了讨好领导,而“杀子奉君王”“自残以求荣”“绝亲以干禄”的无良之辈,不管他们在人前表现的如何豪爽,也终将成为历史的垃圾!刘余莉教授认为:爱儿女、爱自己、爱父母是人天性中的天性。如果一个人,为了表达自己对领导的关爱,而残忍的做出伤害儿女、自己、甚至父母的惊世骇俗之举,可以肯定的说:他对领导的关爱也绝不是真爱,其惊世骇俗的行为必定包裹着祸心。所以看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只看他对父母的孝心如何就足矣。因此也才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古制。那么”孝“究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观,还是有些人认为的封建糟粕?

那么我们讲“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孝是性德。是我们本性本有的一种德行,所以讲“孝”最能开启人的性德。

那么在《德育古鉴》上,讲到“孝”的时候,那么颜光衷这样写道:他说“天下哪有不孝的人”意思是说天下哪有生来就不孝顺的人呢?因为这个“孝”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在他摇篮里,襁褓中的时候,我们能够观察得到。这个孩子对父母的那种微笑,那种亲爱,那种依赖,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别人来教,没有任何的角度照做。对这种父子有亲,父子之间的亲情不是装出来的,也不需要教。这是天性。所以哪有有不孝的人呢。虽然有不孝的人,而称之孝则喜,明知不孝则怒,且愧。即使有不孝顺父母的人,如果你称赞他很孝顺他也会很高兴,很欢喜。你说他不孝顺他也会生气,甚至会发怒非常的羞愧,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也知道孝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善行。充此良知便是大孝根苗,只是习心习气不能自化。所以依旧不孝也,你把这个良知良能,就是本有的孝顺父母之心,给它扩充。扩而广之发扬光大,这个就是大孝的根本。那么什么是大孝呢?大孝就是孝天下之父母,也就是《孟子》上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能够把爱父母的心,推而广之,你就有了仁爱之心,也就有了爱天下父母的心。甚至对所有的人也都有了爱心,所有我们古人把它称为“一体之仁”这个仁爱之心就启发出来了。所以讲“孝”是人的性德,最能开启人本有的爱心。

所以无论古今中外的那些名人,都是他提倡孝道,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孝子。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奠定了世界和平基础的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就是一个孝子。他呢从小父亲去世了,家里很穷,母亲是靠替给人家洗衣服来养活他。并且一直鼓励他用功读书,威尔逊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对母亲的教导总是很恭敬的听从,他时常自勉,一定要发奋努力读书。无论怎么样也不能忘了自己的学业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后来他由于品学兼优,在毕业时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的特殊荣誉,普林斯顿大学它有一个很奇怪也很有意义又有趣味的传统:那就是每一届的学生毕业,都要从毕业生中选出一位学业最优秀,品行最端正的学生,授予荣誉金牌。表彰他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可以做模范的好学生。这个学生的名字,在毕业典礼之前,都是要高度保密。这一天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典礼举行的时候几百位大学毕业生,坐在大礼堂的中央,其他的来宾包括学生的家长,也挤满了整个的礼堂,大家心里最紧张,而最渴望知道的,就是这一届获得品学兼优金牌的学生是谁。毕业典礼的程序进行历史性的表彰时刻终于到了。当书记官以洪亮的声音宣布:本届获得品学兼优金牌的荣誉生是乌托罗 威尔逊时,全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的威尔逊忍住心中的激动,他上台从校长的手里接受金牌。但是,当她走下台阶的时候,却没有回到自己的座位,而是一直向家长的坐席走去。他跑到母亲的身旁,双手捧着荣誉金牌很恭敬地对母亲说;妈妈,请您接受吧,这金牌是妈妈多年辛劳养育所获得的成果,不是我的,我是替慈爱的妈妈领取的,他说完以后,就把金牌挂上去,然后拥抱着他的母亲,孝顺的威尔逊,感激母亲的辛劳养育,把自己的荣誉归功于母亲。当时整个会场的人看了都深受感动。有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所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很多人呢,特别是年轻人却认为:孝顺是中国古老的思想是落伍的行为。其实知恩报恩,饮水思源。是人类的良知,不论古今中外,人类的良知和本性都是一样的。

树有根 水有源 大爱无边 父母爱 养育恩 感地动天

鸟儿反哺 羊羔跪乳  感恩之情铭刻 铭刻在心间 一份牵挂 一份眷恋

“鸟儿反哺,羊羔跪乳” 刘余莉教授以古籍经典《德育古鉴》,所讲所论告诉我们:孝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是我们与父母血缘和亲缘关系所本来本该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特征。刘教授又以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从小对母亲恭敬顺从,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将自己获得品学兼优金牌献给母亲的故事,说明孝是不分国界和种族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观。而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是孝敬父母而已,孝敬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我们通过孝自己的父母而推广至孝天下之父母,再推广至爱兄弟姐妹、爱普罗大众、爱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必将成就我们的大善大孝和博爱。

威尔逊是一个美国人,他没有受到中国的传统教育,难道也有中国的古老思想吗?这个也荣获了品学兼优金牌,后来又成为了美国总统的孝子。他的行为也是落伍的吗?所以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对此表示深思,如果我们忽视了孝心的培养,那么就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不仅受恩者会对施恩者的施惠行为表示冷漠,甚至还会出现很多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所以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