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渡渡·孝】世上最好的文章

 语文渡渡李亚平 2023-08-31 发布于山东

世上最好的文章

事情要从一堂传统文化课说起。

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材来得晚。第一单元是“感恩图报”,包括四课:父母之恩、朋友之恩、国家之恩、综合实践。单元开篇语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这算是本课“感恩图报”的理论依据:以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报答恩德。

世间能量循环,才有了我们的生命。接受了恩德应该回报以恩德。

“父母之恩”所选择的文本来自于《孝经·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休息时,他的学生曾参在旁边守候着。孔子于是问他:“古代的帝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德行,可以用来使天下人归顺,使百姓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是什么吗?”曾子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弟子不够聪敏,怎么能够知道呢?”孔子说:“,就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躯包括头发皮肤是父母赐予的,不毁坏伤害它,这就是孝的开始。立足于世,施行大道,扬名天下,来使父母得到荣耀,这就是孝的终点。孝,起初是尽心侍奉父母,有能力了再报效君主,最终成为合德有道之人立身天地之间,(给父母带来极致的荣耀)。”

诵读,理解,背诵,布置作业:从自己的家族中搜集体现“孝”的人和事,不少于三件,每件不少于150字。

交上来的作业比较少不说,竟然有同学这样写自己家族里的孝,让我大跌眼镜——

这让我想起女儿五六岁时跟我们犟嘴:“光让我孝顺你们,你们怎么不孝顺我呀?”我于是告诉她“孝”是怎么一回事。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对孝顺的要求提出过异议。

可是没想到,七年级,十二岁的孩子了,个子赶得上妈妈高了,竟然如此理解“孝”。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滑稽的悲凉。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天天教,时时教,一切都是为了得高分,考重点,上大学,找工作,娶媳妇,挣大钱,当大官,当明星,可是我们却丢了我们真正的根本的文化。我们的教育实在是滑稽!难以想象一个不懂“孝”为何物的孩子能走多远。我们的学校教育固然难辞其咎,难道父母在教养儿女的时候也不注意给予“孝”的教育吗?

所幸批着批着,还是遇到了一个感人泪下的“孝”的画面——

我把这篇文章在班里进行了宣读,读到后半部分,声音一度哽咽,眼含泪水,不过作为一名近天命之年的老阿姨教师,我还是尽量用正常的声音读完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读完了,教室里很静,我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文章。这也是世界上最真实动人的孝的模样。请大家为作者鼓掌。”掌声瞬间热烈地响起。我又说:“我们都要写这样的文章,朴实真切。做这样的人,真诚感恩。”

教室里依然静静的。看来孩子们都在思索。好像在等着我说些什么。我明白,这么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大概真地把这些小祖宗们宠得找不到人生之根了。这么多年的功利化教育也真是荒芜了孩子们的文化教养。如今,作为站在讲台上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为孩子们弥补上这一课。于是,我开始讲“孝”

先从造字结构讲起。

孝,上面,“老”字的一半,代表父母老人,下面,是孩子的“子”。代表子女。“”为上,“”为下,既是天序使然,天然形成的人伦次序,又是后天应持的做人态度,还是人人须守的伦理道德。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须知道,父母和儿女之间天生就不是平等的。西方的那种平等民主观念不适用在父母和儿女之间。或者至少不全部适用于父母和儿女之间的一切事情,而只是局部的适用。“局部”就是彼此对话交流的一种诚恳亲切,既不是儿女对父母的要挟,也不是父母对儿女的威逼。除此之外,父母和儿女便没有平等的地方了。

论关系间的付出,父母自从生下了儿女,把儿女从嗷嗷待哺养大成人,其间一屎一尿,一饭一衣,一忧一喜,一进一退,均让父母操碎了心,耗尽了时间和精力,儿女倾其一生也无法回报万一,因此,要终生感恩。要终生回报。

论彼此间的见识,父母总先于儿女认识了世界,体悟了人生,永远比儿女多二十几年的尘世经历,所谓父母吃过的盐比儿女吃的饭多,父母过的桥比儿女走的路多,见多识广,因此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教师,因此,要终生恭敬,要终生学习。

论双方间的感情,世上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除了极个别的人种变态外,世上绝大多数父母都视儿女为心肝宝贝,所谓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呵护之心天地可鉴。因此,要终生热爱,要终生体谅。

论生命间的消长,随着儿女的长大,父母渐渐衰老,饮食减少,步履蹒跚,思维迟钝,能力衰退,生命式微;亲情的本质就是生命能量的循环扶持,因此,要终生怜惜,终生帮助。

即便是父母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作为儿女的心里也要体谅宽容,减少父母的烦恼和愤怒。倘或实在难以忍受,心里产生怨恨,也要自我克制,主动回避,不做过激的行为;转移怨恨的情绪,使之化于无形,消于无声,那么仍然不失为孝。

世上没有完美的儿女,父母却把儿女当宝贝好好地养大了;世上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儿女亦要把父母当宝贝好好地呵护到老。这才是孝。

总之,心里要热爱父母,感恩父母,敬重父母,学习父母,回报父母,疼惜父母,帮助父母。这是一个人修养德行的开端。

孝,还体现为要服从父母。父母说得对了,要实心实意地服从,老老实实践行父母的话,有过错则改之;父母说得不对,也要顾其颜面,和婉解释或者给以时间。而不是和父母争吵不休甚至撕破脸面。这便是服从。

要特别说明的是,对父母的“孝”并不全是为了回报父母,一半也是为了自己的立身处世。

如果对至亲都不感恩,何谈与他人友好相处,何谈服务社会,何谈报效国家?如果对父母都不能宽容体谅,何谈虚怀若谷厚德载物,何谈融于集体融于社会,何谈团结友爱心怀天下?

如果对父母都不能恭敬服从,何谈尊师重教虚心向学,何谈心存敬畏行有尺度,何谈顾全大局报效国家?如果对父母都不愿帮助照顾,何谈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何谈奉献社会实现价值,何谈肩负责任助益苍生?如果对父母不能体贴孝顺,何谈教育子女规范子孙,何谈树立家风建立家规,何谈诗书继世家族兴旺?

孝,是人生第一件大事,是天下第一件大事,是道德第一件大事,是教育第一件大事。

如果不孝,什么“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什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什么“报效祖国,心忧天下”,全都不会出现,即使偶尔出现,也是假的。

孝,是人生应当担负的第一个责任,是人生实现的第一层价值,是人生品尝幸福的第一勺蜜羹。

对,一个不孝顺的孩子,是品尝不到幸福的滋味的。他的人生,注定在自私的泥潭里挣扎不休,愈陷愈深,直至见弃于人,自我毁灭。

所以,无论为了家庭的幸福,还是为了社会的和谐,抑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昌盛,即使是只为了孩子自身的幸福,孝也必须是人生修行的第一课。这一课学不好,其他学也没用。

我不明白的是,父母养育儿女,怎么会忘记教育儿女“孝顺”这件事啊?

一个人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他会由父母想到一切人都值得感恩,都值得敬畏,都值得体谅,都值得帮助。因为别的人和他的父母一样也是人。孝,是人敬自身的开始,是人敬人的开始,是人爱人的开始,是人爱社会的开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摒弃了封建时代一些虚伪的变态的“孝”的观念,“郭巨埋儿”“王祥卧鱼”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需要“孝”。

孝仍然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教育的头等大事。

且不说我国古代以“孝”治天下,涌现出数不清的孝的故事,如郑庄公不舍亲情掘地见母,子路百里负米救父母,花木兰代父从军,孙思邈为双亲立志学亲等,就是现代,也绝不缺少孝的万千版本,如谭嗣同临危救父,郭沫若为母寻药,鲁迅为救治像父亲一样病痛的人而刻苦学医,朱自清著《背影》忆父,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立“母亲奖学金”援藏干部孔繁森忠孝两全,就连书房里摆放的唯一一张照片也是与母亲牵手散步的合影……

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治了两千多年,我们今天的社会才经过了多少历史风雨呢,就敢于丢掉孝了吗?忽视“孝”的教育,必定是短视的教育。淡化“孝”的教育, 必定是无力的教育。“”是人生最本质的幸福之源,是人生前进最初的力量,也是最根本的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忠孝本质上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智虑深远的父母,懂得将“孝”的含义发扬光大,以鼓舞儿女的凌云壮志,砥砺儿女的奋斗情怀。

一个人在家诚恳侍奉双亲是孝,一个人在外积极向学,善意待人,也是孝的重要内容。在家是为了双亲的欢喜和幸福,在外是为了双亲的荣耀和尊严。所以,在家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奉筷、扫地、敬茶、问候,每天须尽孝,在外不要懒散作恶不思进取,读书、助人、反省、改进,每天要进步。否则,就是不孝。不孝的人,非但养活不了父母,就连自己也难以获得幸福的人生。

是以,为人须“孝”

父母给我们生命,我们要竭力延长父母的生命;父母给了我们思想,我们要竭力向上生长;父母给了我们温暖的房屋,我们要给父母更暖的房屋;父母给了我们美味的食物,我们要护佑父母的健康;父母牵挂我们的悲喜,我们要关心父母的忧乐。

唯有如此,人生才能得到踏实的幸福。

此处集录几首有关“孝”的古诗

第一首——

作者简介:杨士奇(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家贫力学。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廉能为天下称。

少小天所生,㷀㷀罔怙恃。

永怀鞠育劳,食息靡暂置。

黾勉务显扬,卓卓挺立志。

初命属鸿胪,敬恭事廷序。

西江吉名郡,再命升幕贰。

颛颛秉诚节,孳孳究职事。

岂直简牍间,期禆贤守治。

忠孝表厥居,夙夜图罔愧。

古来勋德人,皆起自奋励。

蒙泉达于海,寸萌干云际。

维持不息功,无远弗可至。

资孝以为忠,人道第一义。

勖哉在方寸,何古不可跂。

第二首——

作者简介:湛若水(1466—1560),明哲学家,历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著作颇丰。

卢生笃孝思,终身念母慈。

绵绵衣上线,见母不见衣。

笑语与居处,优乎见容止。

行道以立身,大孝在吾子。

第三首——

作者简介:徐熙,字远洲,清朝光绪年间的贡生,乡人号称徐贡爷,威信县麟凤乡五谷村人,三十年代病逝。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第四首——

作者简介:林同宋朝,著有《孝诗》一卷,实为以四言诗的形式,加上诗前小序的说明,主要对自上古至于隋唐历代倡导和实践孝行孝德的人物加以表彰和颂扬,不失为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又一个典型视角。

二十四孝诗

第一孝:舜帝躬耕历山下,仓火井填两逃生。恭父慈弟德报怨。孝感动天象鸟耕。

第二孝:文帝刘恒薄后生,母病三年夜不眠。亲尝汤药母服安,文景之治德义结。

第三孝:曾参孔子得意生,少贫入山打柴来。客到母咬己手指,心知母唤跪问缘。

第四孝:仲由性率勇孝顺,家贫野菜做饭食。百里负米侍双亲,做官常念双亲怜。

五孝闵损德行并颜渊,继母虐待芦花棉。父返休妻跪求免,三孩都冻父感迁。

第六孝:郯子父母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延。披皮入山钻鹿群,猎人护鹿乳相赠。

第七孝:楚国隐士老莱子,躲避世乱南麓耕。美味供奉双亲颜,戏彩娱亲博开怀。

第八孝:董永丧母后父亡,卖身为奴换丧葬。槐荫树下遇仙女,结为夫妇咏缘良。

第九孝:丁兰幼年父母亡,养育之恩不懈怠。刻木事亲如生奉,木像血流将妻休。

第十孝:江革奉母极孝顺,遇匪欲杀母奉养。雇工养母己赤脚,推举孝廉任中郎。

十一孝:陆绩随父到九江,谒见袁术橘子藏。袁嘲绩答母喜欢,博学多识通天文。

十二孝:郭巨家殷家产分,独供母亲极孝成。家贫生孩影响母,埋儿获金天赐中。

十三孝:黄香酷夏扇凉枕,寒冬身温暖被褥。博通经典文采扬,天下无双黄童芳。

十四孝:蔡顺饥荒柴米昂,拾桑葚母子充饥。红黑桑葚分两篓,赤眉怜孝送牛粮。

十五孝:姜诗婆婆爱吃鱼,婆邻共食疑怠亲。寄居勤纺托孝敬,院中喷泉两鲤跃。

十六孝:王裒博学多能人。隐居以教不面西。母生怕雷成习惯,闻雷泣墓跪拜慰。

十七孝:崔山南官节度使,祖母牙齿脱落衔。唐夫己乳汁喂养,所嘱新妇媳妇群。

十八孝:王祥继母多谗言,父母患病苦侍候。天寒地冻想吃鲤,卧冰求鲤果病愈。

十九孝:吴猛家贫没蚊帐,蚊虫叮咬父难睡。赤身坐在父床前,恣蚊饱血不驱赶。

二十孝:杨香十四割稻时,忽来猛虎叼父亲。全力扼住猛虎喉,扼虎救父全不顾。

二十一:孟宗母病医嘱用,鲜竹笋汤值严冬。无计可施扶竹哭,数茎嫩笋官司空。

二十二:庾黔娄赴任惊汗,预感家事即辞官。父病尝粪现味甜,夜拜北斗乞代去。

二十三:朱寿昌在朝做官,刺血书经生母寻。弃官寻母到陕西,母子欢聚已七十。

二十四:北宋分宁黄庭坚,著名诗人书法家。涤亲溺器竭孝诚,身居高位尽儿孝。

欲灭其国者,先灭其史。孝,可是我们泱泱五千文明最重要的历史啊。孝,不止是教化之源,亦是文化之根啊。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不讲“孝”。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孝,是世上最好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